amy whitehouse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Amy Winehouse的死亡使她成为青史留名的人,不仅是因为那张获得巨大成功的Back to Black,还因为这个人(我指的是她的公众形象)。这可以blablabla牵扯许多。咳咳,扯淡时间到,大家搬好小板凳...
若你关注Amy在世时的八卦新闻,对她的死亡就不会惊讶。她何止是毒后!酗酒、和老公狗血不断的恩恩怨怨、与狗仔队的交锋、戒毒所、当年格莱美前被拒签...甚至连她老爹都提前写好遗嘱。这种自虐不停折腾不止的人生态度,在如今乐坛已不多见。话说我一直觉得The Libertines的Pete Doherty属于“绝逼活不过三十岁”的那一拨人,结果...他居然活下来了...
首先是音乐风格。虽然Amy、Duffy、Adele三人曾经被相提并论,但除了烟酒嗓和同为Blue-Eyed Soul Singer,三人的音乐风格和形象都相差巨大。Duffy继承的是有White Queen of Soul称号的Dusty Springfield的衣钵。Amy则向大批黑人女歌手取经:Billie Holiday、Etta James、Sarah Vaughan、Motown时代、 Macy Gray、 Lauryn Hill...所以Amy歌曲...怎么说呢?更“糙”更“黑”。Duffy的歌曲有大量华丽的弦乐铺陈,符合听众对Soul的传统印象;Adele的流行味更重,也有民谣、福音甚至成人抒情元素;Amy则将复古Jazz、R&B、Soul、Ska、Swing融为一炉,听她的歌,眼前就闪过各位上古大神的即视感。
为什么Back to Black比Frank更成功,我是这么想的:Frank中有大热单曲Fuck Me Pumps、Stronger Than Me,不过相比大热单曲,其他歌曲未免不夺目;而且它的风格化太突显。到了二专,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更加大热的单曲Rehab、Back to Black、You Know I'm No Good,其他歌曲也颇为上口(Me & Mr Jones、Some Unholy War、Tears Dry On Their Own),这使整张专辑更有流行度,同时保证了专辑风格完整度。此外就是制作人Mark Ronson,他在Back to Black增加了和声和大量弦乐,使歌曲层次更丰富,也更有气势,Mark Ronson作为制作人也因此名声大噪。不过Mark Ronson这种雷同的制作手法后来也受了不少诟病,那是后话了。还有一点,Back to Black述说了很多黑暗情事,如今Amy离世,两相对照,歌曲被听者赋予新的含义,这增添了专辑的传奇性。
Amy最大的功劳,是带动了英国白人骚灵女歌手的复兴。达菲姐和阿呆妹的走红也不能说与她无关:2008年,Amy在第50届格莱美上拿到5项大奖;在第51届格莱美上Adele拿下最佳流行女歌手和年度最佳新人,Duffy拿下最佳流行演唱专辑;到第54届...阿呆妹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