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健康问答

药物疹的症状图片

药物疹的症状图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药物疹的症状图片

由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巴比妥类和四环素类药物等引起。皮损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以口腔和生殖器皮肤-黏膜交界处好发,亦可累及躯干四肢。

典型皮损为局限性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的水肿性暗紫红色或鲜红色斑疹、斑片,直径0.2cm到数厘米不等,常为1个,也可数个,重者红斑上可出现水疱或大疱,黏膜皱褶处易糜烂渗出。皮损伴痒或痛,一般无全身症状。

由呋喃唑酮、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和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物引起,早期症状主要为风团泛发全身,潮红水肿,消退缓慢,瘙痒或轻痛。

也可出现血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甚至蛋白尿等,有时出现血管性水肿,甚至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常见于应用青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等药物的患者,又称发疹型药疹,是药疹最常见的类型。

麻疹型药疹表现类似麻疹,皮损为针尖至粟粒大小的红色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以躯干为多,严重者可伴发瘀点;猩红热型药疹早期皮损呈弥漫性鲜红斑,或呈米粒至豆大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常从面颈部向躯干四肢分布,瘙痒明显。

是种急性发热性药疹,早期症状特点是泛发性无菌性小脓疱、水肿性红斑。

皮损从面部、皱褶部开始,几小时内很快波及周身。

皮损为局限性或泛发全身的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等,有时继发为糜烂、渗出,迁延成慢性湿疹。

常见药物有抗生素、巴比妥类、利尿药等,双下肢好发,两侧对称,严重者可累及躯干四肢。

轻者表现为针尖至豆大可触性瘀点、瘀斑,散在或密集分布,也可伴风团或血疱。

多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及巴比妥类等引起。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早期发病急骤,周身症状严重,泛发的水肿性红斑、瘀斑迅速扩大并融合,出现水疱、大疱甚至血疱。口腔、眼、外阴和肛周黏膜红肿糜烂破溃。

是药疹中最严重的类型之

一,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抗生素等引起。

早期皮损始于面、颈、胸部,部分患者发病初可似多形红斑型、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但皮损迅速发展为弥漫性紫红或暗红及灰黑色斑片,并迅速波及全身,在红斑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和表皮松解,尼氏征阳性,大片糜烂,大量渗出,如烫伤样外观。

皮损触痛明显。可伴有严重的内脏损害,出现高热、恶心、呕吐、谵妄、昏迷等全身症状。

常由磺胺类、巴比妥类、抗癫痫药、解热镇痛类、抗生素等引起,多为长期用药后发生。

本型药疹如系初次用药,潜伏期多在20天以上,发病前先有全身不适、发热等前驱症状。常在其他药疹的基础上继续用药或治疗不当所致,皮损逐渐加重并融合成周身弥漫潮红、肿胀,以面部及手足为重,可伴有水疱、糜烂和渗出,结痂、异味,经2~3周后皮肤红肿渐消退,皮损处大量鳞片状或落叶状脱屑,掌跖部呈手套或袜套状剥脱,发、甲脱落,病愈后可再生。

口腔黏膜充血、水肿、进食困难、眼结膜充血、畏光等。病程可长达月余,属重型药疹。常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浅表淋巴结肿大、蛋白尿、肝大、黄疽等,严重时可伴有支气管肺炎、肾衰竭、粒细胞缺乏等。

多由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避孕药、碘剂、溴剂等引起。

表现为毛囊性丘疹、丘脓疱疹等痤疮样皮损,多见于面部及胸背部,病程进展缓慢,停药后可迁延数个月始愈,一般无全身症状。

多由应用光感性药物后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而发病。如氯丙嗪、磺胺类、四环素类、灰黄霉素、补骨脂、喹诺酮类、吩噻嗪类及避孕药等。

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光毒反应性药疹,多发生于曝光后7~8小时,仅在曝光部位出现与晒斑相似的皮损。

另一种是光变态反应性药疹,表现为曝光部位出现湿疹样皮损,非曝光部位也受累。

诱发药物主要是抗癫痫药和磺胺类,早期表现为高热,皮损为很快波及周身的红斑、丘疹或麻疹样皮损,可发展为剥脱性皮炎样皮损或红皮病,可有多形红斑样靶形损害、肿胀性红斑、水疱,也可出现无菌性脓疱及紫癜,可发生急性重型肝炎及肝衰竭而致死。

药疹的发生是因为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各种途径进人人体后导致,不同个体对不同药物反应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尽相同,其原因包括过敏体质、某些酶的缺陷、机体病理或生理状态的影响等。

根据明确的服药史、潜伏期及各型药疹的典型临床皮损即可确认诊断。

患者应根据过去的服药史、药疹史及此次用药与发病的关系等综合判断。

药疹的治疗首先是停用致敏药物,包括可疑致敏药物,多饮水或静脉输液加速药物的排出。轻型药疹停用致敏药物后,可给予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及钙剂等。

局部若以红斑、丘疹为主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以糜烂渗出为主者可间歇湿敷,外用氧化锌油。重症药疹则应立即入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