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健康问答

中国文人字画买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文人字画买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中国文人字画买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周星驰扮演的唐伯虎

中国古代文人字画一般不用于买卖。普通百姓没有闲钱买字画,由于古代受限于等级制度,老百姓的房子都很低矮,家中也无法挂字画。直到明中后期,江南一些地方砖瓦建筑技术提高,有钱的人开始逾制建高堂大屋,追求文化品味的富裕人家才开始买一些艺术品装扮室内。

古代传统文化以“君子”的理想人格育人,因此文人们都羞于谈钱,自己的字画更不可能拿到市场去卖了。坊间若是想要文人的字画,必去“求”,谓之“求画”,“求字”。

直到明中期,唐伯虎开了先河。唐伯虎牵涉因为京城会试鬻题(就是买题)案,被罢黜为吏,深以为耻,坚决不去就职,后来就回家自谋生路了。

古代文人自谋生路还是很难的,幸亏他是生在明中期,又是江南富庶之地。唐伯虎进不了体制内(这一点跟郭德纲很像,哈),就放下身段卖字画为生。唐伯虎在自己的画上大书“利市”二字,并附上诗文: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答者按:郭德纲的定场诗“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的后一句,就来自唐伯虎上述诗句。盖郭德刚自感身世与唐寅颇相似,有感而发吧,只是未见老郭好色如唐伯虎者,此二人相异之处。

唐伯虎画作

古代文人字画虽不见市场自由买卖,可是求画,求字也是有“润格银”的,不过这个润格银往往可多可少,主要是表示敬意。像唐伯虎这样公开写出“利市”二字的,他算是字画买卖的开山鼻祖。利市就是红包,利润,其实和润格银是一回事,只是唐伯虎是正大光明索要而已。

万幸的是,明朝中后期,江南富庶之乡有很多文人、殷实之家富有品位、艺术化的生活情趣,唐伯虎的字画声名鹊起,也不太愁“利市”。不过也不总是如此,有时候卖不出也破尴尬,比如他写道:“谋写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贱如泥”,自己的画作就像市场上的笋价一样贱如泥,也挺狼狈。

自唐伯虎始,文人字画不再羞于言“利市”了。不过,拿到市场公开叫卖则是250年后的另一位大家郑板桥。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郑板桥在扬州立了一块碑,上书自己字画的收费标准:“大幅六两,中福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这简直就是文人自谋职业的市场主义宣言!

郑板桥的功绩在于,不仅明确公布了书画价格,而且声明是“现银交易”,“送现银则心中喜乐”,收到银子心中高兴了,作的书画都会质量上乘。此后,以尺幅定价基本取代了润格、利市,成为主流的书画定价方式。

有这些才华横溢的民间大艺术家推动,勇于自食其力,公开叫卖自己的作品,同时,时代也在推动民间字画消费。明中后期,老百姓房子高大了,开始在堂屋正式挂上富有品味的字画,市场上对高品质字画的需求也就逐渐多起来。从此后,明以前主要以收藏,把玩为主的的手札、手卷、扇面等,开始变为挂在厅堂上的条幅、挂轴等,字画的篇幅也越来越大。

中国书画进入市场交易至少始于唐代。唐代张彥远《历代名画记》中就提及有”董伯仁,展子虔,郑法士,杨子华,孙尚之等屏风一片,价值二万金,次者一万五千。这说明唐代已有书画在市场交流。

书画交易形式特点从古至今有一个变化过程,从古代最早的佣书/佣画的市场交易,书画家或书画持有者与宫廷官宦富贵人家间的固定交易,再到现代书画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自由交易。

不同的是古代自由交易范围小,多为私人交易,而现自由交易往往涉及市场运行规则,受约束的地方较多,两种自由交易形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文人字画买卖交易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一、汉代。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相对正式的艺术品书画市场,在汉代已出现了其初级形态,即“佣书”、“佣画”市场。

二、六朝。纯艺术性书画市场形成于六朝时期,萧子云等书法大家的作品均称为市场流通的特殊商品。

三、唐代。书画市场迅速成型。唐代著名美术史家张彦远出自宰相世家,当时收购了不少书画精品。

四、宋代。艺术市场空前活跃。北宋汴梁市集、南宋临安勾栏瓦子,都有卖字画的摊子。文人画买卖也成为风气。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陆续出现,这是也出现了一种类似经纪人身份的人,被称作“牙侩”,实际上就是绘画买卖中兼有鉴定、估价、促成生意的中介人。

五、明代。艺术市场的繁荣与当时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除了一般的书画商人外,在苏州、嘉兴、松江、湖州、南京等城市,出现了独立的书画经营商店。市场已经成为私家收藏获取藏品的主要场所。明代书画交易普通由画商经手,价格层次清晰。明朝中期以后,大批职业书画家进入市场以卖画作为谋生方式,表现突出的有“明四家”沈周、文徽明、唐寅、仇英等。

六、清代。古代书画市场发展的巅峰。这一时期交易的市场化程度最高,明码标价是通行做法。北京和扬州成为书画交易中心,尤其是扬州更有统领全国艺术品交易之势,后来迁往上海。此外,乾隆后期广州一带的画家还曾绘制人物、山水画专门向欧洲等地出口,有的人还融入西洋画法以适应市场,颇受市场欢迎。

中国的书画自汉魏后开始出现交易活动。有明确的交易价格记载始于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