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环游记评价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寻梦环游记》(Coco)今天(11 月 24 日)就在国内首映了。
自从 2011 年的《赛车总动员 2》开始,很多媒体都在质疑,曾经那个永远带给人惊喜的皮克斯似乎开始疲软了。《赛车总动员》系列一部接一部的翻拍,而原创作品如《勇敢传说》、《恐龙当家》也没有发挥出皮克斯全部的潜力。
从《赛车总动员2》开始,皮克斯的作品评价显得磕磕碰碰
2015 年的《头脑特工队》无疑是近年来皮克斯最优秀的作品,它展现了皮克斯最完美的一面。而现在,皮克斯再次为《寻梦环游记》赋予了充分的野心和创造力,试图重新找回往日的荣光。
这将是自从《头脑特工队》之后的两年来皮克斯最优秀的一作,也是今年最好的美国动画电影。
豆瓣网友对本片打出了9.4的高分,高于99%的动画!而影评网站烂番茄也对本片给出了96%的超高新鲜度,可以说在大众眼中本片已经达到皮克斯巅峰档的水准,直逼《头脑特工队》。皮克斯的影迷们都在欢呼着:当年那个皮克斯又回来了!
然而另一方面,由专业影评人构成的 Metacritic 则只给出了80分的优良档评价——比近年其他皮克斯作品都要高,但仍要比《头脑特工队》和早年经典低一档。
《寻梦环游记》的优秀应当是毋庸置疑的,那为什么影评人们,包括我,仍然不能够完全满意呢?
《寻梦环游记》的故事围绕着一个墨西哥乡村的小男孩米格展开。
米格热爱音乐,无比渴望证明自己的音乐才能,更希望自己像歌神德拉库斯一样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然而,米格的家族却是整个墨西哥唯一不喜欢音乐的:由于他的曾曾祖父为了音乐抛弃妻女、远走他乡,曾曾祖母从此将音乐视为一种诅咒,并留下了祖训,世代禁止族人再接触音乐。
影片的开头鲜活地刻画了米格一家人的性格特征。通过米格家人和墨西哥大众对于音乐对立态度,第一幕树立起了贯穿全片的核心冲突——是选择音乐,还是选择家庭?
或许你会认为《寻梦环游记》又是一个老调俗套的「追梦」故事,但皮克斯很快在第二幕给予了我们充分的惊喜:在亡灵节(Día de los muertos)这一天,米格在无意中闯入了死后的世界,眼前的一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能看到周围的亡灵,自身也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活着」的亡灵。
亡灵节是墨西哥的传统节日。每年的 11 月 1 日至 2 日,墨西哥人会举行各种丰富多彩活动庆祝,举行化妆游行,前往墓地祭拜,以迎接重返人间的先祖的灵魂。
墨西哥人相信,逝去的人仍然存在于天地之间,其记忆和灵魂仍未消散。每到亡灵节期间,他们就会通过一座万寿菊搭成的桥,短暂地重返人间。
不同于我们通常对死后世界恐怖凄凉的想象,皮克斯借助小男孩米格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堪称电影史上最色彩绚丽的死后世界。这里灯火通明,整个世界笼罩着一层浪漫的紫色光芒,错落林立的高楼带给人仿佛时空交错之感,简直有如未来都市一般绚目迷人。
在动画电影中刻画亡灵世界,放在好莱坞可谓是相当大胆的一次尝试,要知道很多家长都会因为担心孩子被吓到而避而远之。但皮克斯聪明地借助墨西哥人的世界观,让亡灵世界变成一片欢庆的海洋。
片中的骷髅们并不可怖,反而是盛装打扮,结着伴畅笑欢谈,这与之前墓地场景中活人们为逝去亲人祭拜祈福时那肃穆、忧伤的气氛形成了剧烈的反差。在经历第一幕的压抑过后,片中的亡灵世界反而比现实世界更显得颇具生机和活力,使我们更容易对这一世界产生认同。
这种处理方式是扎根于墨西哥人独特生死观的。墨西哥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说:「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回照。死亡才显示出生命的最高意义;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因此,墨西哥人们祭奠亡灵,却可以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将本该静谧的祭典办成盛大的庆典。
墨西哥人对死亡的看法与中国有着明显差异:对于我们来说,死亡大多数时候是一个需要避讳的话题,围绕死亡的节日通常是严肃与静谧的。但差异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共通点——墨西哥人有亡灵节,而我们也有中元节。尽管有文化差异,但更深层次的人类对于鬼魂的逻辑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我们之所以都会认为有死后的世界,而亡灵鬼魂们将于某一天重返人间,是因为希望能借此与逝去的亲人得到短暂的重聚。「鬼节」的真正意义并不体现在当今大多数恐怖鬼片中,而最初的意义本该是用来寄托我们对逝者的哀思。
影片中另一个有趣的设定是,亡灵是靠生者的记忆所维系的,一旦生者的记忆消去,亡灵也将随之消散,迎来「最终的死亡」。生命与死亡在这里并不是以肉体为分界点,记忆才是;它承载了逝者在生者世界留下的精神印迹,是联系起两个世界的桥梁。皮克斯抓住了人类相信亡灵鬼魂存在的共通内在逻辑。
《寻梦环游记》另一个值得夸耀的点在于它对墨西哥文化方方面面的精确把握。从影片开场那色彩鲜艳的墨西哥剪纸,到奶奶给米格做的传统美食;从墨西哥人独特的宽沿草帽,到各种乐器的运用和对墨西哥流行偶像的致敬,《寻梦环游记》完美还原了墨西哥的异域风情。
由于同样根基于墨西哥亡灵节,也同样涉及到音乐和家庭的抉择,《寻梦环游记》时常被拿来和另一部类似题材的《生命之书》做比较。不过抛开 B 故事的亡灵节背景,可能有人会发现,其实《寻梦环游记》的主题和结构与皮克斯另一部作品《料理鼠王》更为接近。
正如《料理鼠王》中雷米的厨师梦想的实体化是厨神古斯特,《寻梦环游记》中歌神德拉库斯也是米格音乐梦想的投射。为了让抽象的追梦动机更为明确,两部影片都采用了收看电视的行为来加强说服力,以表达一人一鼠对于偶像的崇拜。
大多数最顶尖的皮克斯作品虽然老少咸宜,但也总是会埋一些只有大人才能理解的东西;《寻梦环游记》也有隐藏更深的一层意义,却被几乎所有人忽视了。那就是影片从头到尾,但凡关于歌神德拉库斯的情节,就一定会在影片中出现另一层屏幕。
米格最初坚定自己的追梦动机时,是对着电视上的德拉库斯;米格与德拉库斯相认时,正是靠舞会大厅屏幕上播出的德拉库斯名言获得了勇气;当剧情反转、揭露死亡真实原因时,电影的情节与大厅屏幕上播出的情节形成了对照;最后向大众揭穿事情真相时,还是靠着舞台大屏幕转播。
我不想太剧透,大家在看电影时可以特别留意贯彻在整部影片中的「屏幕」们。如果有人能猜到最终的剧情反转,那么恭喜你,你应当对于大众媒介的洗脑具有相当不错的免疫力。实际上,频繁占据电影画面另一层「屏幕」的表现方式本身,其实就已经在暗示大众媒介对我们娱乐生活的侵占和控制。
传播学奠基人拉扎斯菲尔德的《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一书中说到:「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说来, 如果不加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则更大。」
《寻梦环游记》中通过虚构的德拉库斯主演的影片,与电影本身形成了巧妙的互文关系。影片中的米格即是强大媒介的受害者,其无处不在的娱乐功能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强迫令他将之等同于现实;而另一方面,大众媒介在影片中也无意间承担了揭露和审判的功能,以弥补其犯下的罪恶。
《料理鼠王》中厨神古斯特的格言是「Anyone can cook」,而《寻梦环游记》中歌神德拉库斯的格言则是「Seize your moment」。看似都是激励人追逐梦想的话,实际含义却千差万别:
「Anyone can cook」意味着任何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力,虽然不一定能成功。而「Seize your moment」隐含着成功需要付出代价的前提,并鼓励人们去不顾一切获得成功。
最终,米格意识到了生活不应该是「Seize your moment」。我最喜欢《寻梦环游记》的一点,正是它若隐若现的体现出对商品主义和大众传媒时代下偶像崇拜和成功学的反叛。
那么既然《寻梦环游记》这么好,为什么影评人还是不满意呢?我看过一些影评后,发现很多人集中意见在于后半情节过度设计的痕迹严重,太容易预测而缺乏惊喜。不过我以为,但凡类型片看过太多的人,总是很容易预测到剧情走向的,但好的剧本节奏和逻辑容易让人在观影时忽略这一点。
《寻梦环游记》的剧本节奏其实是极其精巧的,每一次冲突,每一个转折都死死掐好了节拍表,非常善于调动人的情绪。但或许正是这种过于精巧,让它在节奏上显得有些近期迪士尼的味道,然而略显匠气。
逻辑的问题在影片中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如果我们考虑影片最核心的「梦想 vs 家庭」冲突,实际上这两者并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对于合家欢电影,让人满意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一番历程后主角找到协调两者的方式。例如《料理鼠王》中,雷米最终完成了蜕变:
这才是现实的逻辑。
而则《寻梦环游记》完全将米格的音乐梦想投射到对偶像的崇拜上,寻梦之旅弱化为了寻找偶像之旅;而影片中想传达的「梦想 vs 家庭」,事实上被悄悄替换成了「成功 vs 家庭」——抛妻弃子并不是为了梦想,而只是为了成功不顾一切罢了。
「梦想 vs 家庭」之间并不是非黑即白,必须要选边站。或许是为了戏剧张力,或许是为了让儿童更容易理解,但这样的简化方式无疑在逻辑上缺乏现实代入感。
而米格曾经一度打算为了拯救家人而放弃音乐,最终也只是因为曾曾祖母原谅了曾曾祖父,才被允许继续玩音乐。虽然影片也是为了强调家庭的重要性,但米格缺乏像雷米一样的主动,去尝试协调两者间的冲突,这并非真正的和解,而只是退让。加上影片中缺少米格对音乐的发自内心、非偶像崇拜式的热爱的刻画,这也让米格并没有获得完整的心理蜕变。
简化的逻辑和不完整的角色弧或许对于大多数好莱坞动画电影来说,并不算特别大的缺点。但这是皮克斯,是曾经决不迁就、才赢得无数成年粉丝、影评人交口称赞的皮克斯。
即便是完全幻想的世界,曾经的皮克斯也会认真依据现实的逻辑构建角色动机,决不会简化糊弄,因为只有这样才让幻想显得真实可信。否则即便骗过小孩,也无法骗过大人;哪怕连大人也骗过,也经不起细细回味。
某种意义上来说,《寻梦环游记》可以视为皮克斯中一部特别的作品。
一方面,它代表了最好的皮克斯。它充满了黄金时期最优秀的创意和最精彩的视觉表现力,在今年好莱坞动画电影普遍水准不高的情况下,依然能成为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电影的头号热门人选。甚至,它完全有可能像《勇敢传说》一样摘得奥斯卡桂冠。
而另一方面,它也代表了最坏的皮克斯。我们可以看到在具体创意执行上,皮克斯已经逐渐被迪士尼同化了,那个天马行空、处处标新立异的皮克斯或许已经慢慢在消失(与之同时,则是迪士尼逐渐在创意上有所突破)。有朋友戏称,这是一部制作精良,但明明是第一部原创却看起来像续作的皮克斯动画电影。
话虽如此,我仍然希望大家去电影院支持这部电影。纵然《寻梦环游记》或许有些缺点,但整体瑕不掩瑜,当的起今年最好的一部美国动画电影。对于如何将弱势国家的传统文化改编得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并且成功输出海外,《寻梦环游记》也是一部绝佳的教材。
更重要的是,无论事后是否不满,观影过程中带给我的那份感动依然是真的。那份关于爱和家庭的记忆,也将赠予你我一份温暖的回忆。
本文首发于「动画学术趴」,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动画学术趴是国内动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深度媒体和爱好者社区。
《寻梦环游记(Coco)》是迪士尼电影工作室、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出品,由《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头脑特工队》的主创团队打造,将在11月24日在中国上映。
一如既往皮克斯的动画片,《寻梦环游记》摆脱童话的情节,选择用成年人的视角表现他们遇到的问题,又同时在音乐、节奏及色彩把控上让孩子们开心,这部也不例外。
故事构想源自于墨西哥亡灵节,整个故事也是围绕亡灵节这时间节点铺开:墨西哥鞋匠家庭出身的小男孩自幼热爱音乐,但家族却认为自身被音乐诅咒,因此禁止演奏音乐,他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开始反抗家庭的禁锢,在亡灵节开启了一段奇幻旅程。
六年的制作让影片美妙地融合了很多墨西哥元素,又讲好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正如导演所说“想展现一个和新闻里不一样的墨西哥”“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我们也想庆祝这个节日,通过一个节日去了解和深入你的祖先,这其实是一个普遍的想法”。
另外,《寻梦环游记》是皮克斯首部以音乐为题材的电影,而强大的音乐创作班底更是这部动画的一大亮点。《寻梦环游记》整体配乐由早年凭借《飞屋环游记》拿下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的迈克·吉亚奇诺负责,确保音乐具有墨西哥风格;为《冰雪奇缘》打造了经典曲目《Let It Go》的两位音乐人(克里斯汀·安德森-洛佩兹和罗伯特·洛佩兹)参与了《寻梦环游记》的音乐创作,男星本杰明·布拉特将为影片演唱墨西哥经典歌曲《记住我》;还特地请到50多位墨西哥音乐家,演奏各种墨西哥特色音乐,涉及乐器有架子鼓、吉他、竖笛、箫、小提琴等,建议上映后选择杜比全景声厅观看。
皮克斯的作品往往还会有人文关怀以及普世价值的植入,电影有几个点值得留意:
一、该片是继《超人特工队》《勇敢传说》《飞屋环游记》后的又一位人类主人公,亦是皮克斯电影中首次以有色人种作为主角;
二、电影里非常强调女性角色的权威以及能力,如曾曾奶奶与奶奶的角色在家族中有着话语权,这反映了墨西哥仍存有母系社会的特征;
三、多次出现知名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弗里达曾称自己为20世纪末的女权主义画家,因她的画作全神贯注的集中在公正的画出女性题材与比喻,崇拜女性;
四、还有一个有趣的点:该片的上映时间与皮克斯公司制作的第一部电影《玩具总动员》相同,都定档在11月22日,而且《寻梦环游记》开头出现了《玩具总动员》部分角色。
值得称赞的是,《寻梦环游记》后半段十分出彩,仅凭最后30分钟,就足以让它得到奥斯卡最佳动画奖。本是讲述烂俗的主题,爱与梦想,亲情,音乐,但皮克斯用了一些小把戏,在合适的时候击中你心中柔软的一部分。最喜欢结尾,男主角在曾奶奶面前唱她爸爸写给她的那首歌,眼泪真的忍不住落下了。
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曾说:“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毫无意义,那么,其生必定也是如此。”“死亡才显示出生命的最高意义;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这也是《寻梦环游记》所体现的价值观与哲学观念——“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电影里最悲观的一个镜头是一个因为完全被人遗忘而消失的亡灵,他死后,特写的酒杯里就是墨西哥的国酒龙舌兰(tequila))。
“生活内外,记住所爱之人永远都很重要”
——这是受邀迪士尼影业《寻梦环游记》提前看片后的最大感受。
备注:谢谢邀请,目前我还没看过此片,以上是我搜集的资料与大家共享,祝各位网游愉快
这部皮克斯出品的电影,目前在以挑剔著称的豆瓣上评分高达9.3,而且是0差评,可见大家的认可程度。
电影的讲述的一个寻梦故事。米格是墨西哥一个普通的男孩,生于鞋匠世家,被歌神鼓舞,立志做音乐,却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原来,当年曾曾祖父为了追求音乐梦想,抛家弃女,曾曾祖母以一人之力养育孩子,开创了鞋匠事业。自那以后,音乐就成了家族禁忌。米格显然要反抗。他是无数年轻人的缩影,有大把热情和大把干劲,当然要轰轰烈烈地做自己。
因为一场意外,米格闯入了亡灵的世界,随后,寻梦的表层被剥开,亲情的重要性逐渐显露。为了回到尘世,少年需要得到故去家人的祝福仪式。这场仪式,在电影中出现了三次,每次都意味着一层情感的转变。第一次,家人祝福的条件是禁止米格碰音乐,第二次不再提及音乐,而是改成了不许忘记我们。第三次则是无条件的祝福。
电影中最大的看点就是对生死的重新定义。与我们想象中可怖的阴间不同,片中的死亡之域热闹非凡。亡灵们过着与尘世相像的生活,享受现代设施,有贫富差距,会思念另一个世界的家人。他们会载歌载舞,也会酗酒和生病。是的,他们也有可能日渐虚弱。因为,如果一个亡灵不再被尘世中的人挂念,就会迎来第二次死亡,真正灰飞烟灭的死亡。这个设定堪称本片亮点。它提供了“生”的另一种定义,即,肉身的腐朽不能宣告一个人的逝去,被遗忘才是。我们被人牵挂,灵魂得以长存。同样,当我们铭记着逝去的亲友,他们就不会真正消失。人与人的联结,丰富了生命的意义。
所以,严重推荐这部电影,并准备好纸巾。
我国电影院的小朋友会吓得要离场,大概是皮克斯打死也想不到的事情。
同样懵逼的大概是带着孩子们来的家长,他们听到了《寻梦环游记》这样的译名,再加上这样的原名,怎么想,都该是一个可爱浪漫的寻梦故事,结果,十分钟之后,冥界就成了故事发展的主要舞台,所有的配角都变成了充满蒂姆·伯顿风的骷髅头们。
然而,尽管整个场里都反复传来小朋友此起彼伏的抗议,但没有一个家长舍得带孩子离场。
大概这部动画电影,少有的让家长比孩子更感到享受。
其实皮克斯的出品,一直都热衷于开发出全新的视角和舞台。主角有过鱼、有过玩具、有过怪兽、有过赛车,这一次,则是冥界的幽灵。
而且还嫌弃白人的设定太单一,选择了比较少成为主角的棕种人——墨西哥原住民。
这对于本身基本除了“墨西哥鸡肉卷”之外没有更多了解的大部分我国观众来说,是非常耳目一新的。至于影片到底有没有真的还原到墨西哥人的文化和社会现实,这一点似乎没那么重要。
电影的音乐都很好听,基底虽然是万年不变的流行乐+音乐剧的迪士尼风格,但加入了不少墨西哥元素,趣味性十足。尽管本人很不幸地买成了国语版,但竟然意外地感到,连歌词都统统翻译成中文之后的音乐,也没有难听。当然,还是推荐看原版的。
皮克斯本身就是3D工作室起家,所以动画3D效果自然都是实打实的。当然也没有2D的可供选择。
但推荐大家去看的最大的理由是,这部电影拿到了豆瓣9.4 和 IMDB 9.0 的恐怖高分,可以用“没有人看了不喜欢”来形容。就奔着对这分数的好奇心,也应该去看一下。
下面的内容涉及剧透,请还没看的小伙伴暂时绕行。
作为一个重来不热衷于猜剧情的虔(懒)诚(惰)的电影爱好者,我待机的大脑,却忽然在剧情30分钟左右时开了一下机,于是,整个电影的套路就跃然纸上,无耻地剥夺了我百分之三十的乐趣。
是的,我意识到埃克托恐怕就是米格的曾曾祖父了。是的,我还意识到,米格心心念念想要见到的德拉克鲁斯可能是个坏人了。
而自推剧透最让我担心的,是自己可能会因为没有惊喜哭不出来。
但这个担忧,最终还是得以解除。
我哭了两轮,稀里哗啦地两轮。迪士尼仿佛在我耳边说——
“是的,我就是这么套路,但,我还是这么牛逼。”
亲情、友情和梦想,向来是迪士尼最喜欢的主题。
一来,太容易有共情了,二来,比起其他类似“制度公平”“男女平等”“生存死亡”这些宏大的命题,这种主题风险实在是不高。
是的,在我看来,《寻梦环游记》比《疯狂动物城》保守多了,也讨巧多了。
比起在动画片里小心翼翼地探讨“刻板印象”和“社会制度”,亲情和梦想的抉择,本身就是个不会出错的主题。
当然,迪士尼还是有那种“姜是老的辣”的气势和魄力,毕竟,一个大众化到极致的主题,要拍出新意,更要让一群身经百战的观众如此情不自禁泪腺崩溃,还是很有难度的。
我认为,这难度是体现在细节的深化上的。是的,亲情和梦想这个主题大而化之地说很简单,什么烂片也可以强行来上一段剧情说教,但为什么感动你的偏偏是这一部呢?
因为它耐心又细腻地,像铺一副多米诺骨牌一般,把情感线索铺陈在电影里的许多片段里,然后在某一个节点,轻轻一推,观众的情绪就瞬间被串联起来了。
正如我虽然猜到了埃克托和米格的关系,但是却没有发现这首贯穿全片竟然是一个情感线索。
于是当画面回溯到年轻的埃克托一字一句把这首歌唱给年幼的可可听时,我的情绪便被串联和调动起来了,眼泪便毫不意外地哗哗落下。
Remember MeInigo Pascual - Remember Me (From "Coco")
所以,迪士尼告诉我们,电影的好坏根本不在于你的主题非要怎么创新(毕竟人类也就那么点事儿了),而是如何在普世的、甚至通行的主题上,把一个有点新意的故事讲出或百转千回、或细腻动人、或惊心动魄的味道来。
洞悉这一点的人或公司,在当下的市场里,几乎很难能够不成功。
皮克斯动画在中国的译名都是如此的烂俗,比如总动员系列: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之类。其实叫《瓦力》不是更好么?这一次《寻梦环游记》的译名又一次秉承了《飞屋环游记》的套路,它原本的名字就是叫《coco》,简单,直入核心。
上一次被皮克斯动画感动到的就是《瓦力》,我觉得它比皮克斯动画排行榜第一的《玩具总动员2》更值得回味。当一个快要报废的机器人用肢体语言都能触动你的泪点时,这部电影已经成功了。
回到《coco》这部电影,据说原本亡灵题材不可被引进,但因为审核人员看哭了,所以它终于和中国观众见面了。听起来就很有噱头,如果不带着纸巾去影院看一看岂不是可惜?coco在片中镜头很少,却是最关键的人物之一。她就是小主角米格的曾祖母,患了老年痴呆,整日垂头坐在轮椅上的那位老奶奶。
借这部影片我才知道墨西哥有个这么有趣的节日——亡灵节。在这一天,人们会从供奉着祖先照片的供桌撒上花瓣,铺上一条路直达祖先的墓地,在这天晚上祖先的亡灵会通过花瓣路回到家里看望家人,以及拿走贡品。这听起来非常美好,也给了我们在世的人一份希望,我很真诚的希望这是真实存在的。
我想,这部电影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就是关于彼此的妥协。
曾祖母的母亲,也曾经是个热爱音乐的美丽女人,但因为有了coco,她放弃了音乐,并且要求丈夫也放弃在外漂泊,回归家庭。
我们生活中经常因为某些重要的人,而做出艰难的选择,有多少母亲因为孩子放弃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在家庭中,最容易妥协的那个常常是母亲,而父亲则因为要承担起家庭重任不得不放弃和妻儿的相处时光,独自在外打拼。
很多父亲都无法像埃克托那样为家庭做出这样的选择——放弃事业回到女儿身边。
片中埃克托的一生很悲情,为德拉库斯做嫁衣,临走时被骗喝下毒酒,不仅没见到女儿,还让妻子对他造成了巨大的误会,从此禁止家族接触音乐。
他死后连一张完整的照片都没有,导致亡灵无法通过花瓣桥回到家人身边。生前没见到女儿,死后也无法见到。
唯一还记得他的女儿coco也垂垂老矣,很快就要忘记他了。每一次埃克托身体发出光芒时,我的心里都是一阵抽搐。
亡灵被所有人忘记,就将永远消失,这才是真正的死亡。
除了埃克托和妻子对女儿的妥协,还有他妻子对最小的后代“米格”的妥协。第一次用花瓣送他回家时,这个眼角有着艳丽纹身的曾曾祖母要求米格不再接触音乐。米格被送回家两秒后就拿起了吉他,破坏了约定,又成功的被送回了亡灵世界。
第二次,曾曾祖母妥协了——可以接触音乐,要永远记住家人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次,曾曾祖母说,回家吧,没有任何条件。
而这三次拿起花瓣的期间,米格也在慢慢做出妥协,从一开始的除了音乐我什么都不在乎,到最后为了家人可以放弃一切,米格一夜之间就成长了。
为了梦想孤注一掷还是为了重要的人放弃梦想?这是个永恒的命题。谁也不能说谁就是错的,现实没有童话中这么容易选择,最后的结局也不会都像《寻梦环游记》这样完美。
或许我放弃了事业,却整日在家中抱怨,搞得乌烟瘴气,或许我选择了梦想,儿女却跟我毫无感情,人生就是要在这天秤两端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至于变成了亡灵也没人记得你。这就是这部片要告诉你的——人存在于世的意义。
【本回答由头条号作者墨娱原创首发于平台,抄袭必究】
实干派制鞋世家年幼的小儿子米格,爱上了家族禁忌——蛊惑人心的音乐。
家族里最年长的奶奶coco,记忆力衰退,已认不出女儿,但念念不忘自己的父亲——被家族亡灵供奉剔除在外的抛妻弃女者。
——《寻梦环游记》,英文原名《COCO》。在这样的一显一隐两条主线里,一个家族的历史伤痕被悄然揭开。一部音乐题材的动漫作品框架里,有不输剧情片的丰沛情节和血肉——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诚意之作,向来如此。
《寻梦环游记》是最好的墨西哥亡灵节文化输出范本。用遗像供奉家族世代亡灵,洒满万寿菊鲜花为亡灵世界的家人指引回家的路。它甚至独创了一整套的亡灵世界大框架和考究细部:他们一年一度出行前往人类世界探亲的审核程序、他们的音乐狂欢盛典,他们的出行向导,他们何以为食,何以为生。
生与死,存在与永恒,这样困扰人类哲学数千年的命题,静静安放在一个可以交给6岁孩童欣然观看的动画作品里,还做出了有趣的尝试回答:呐,死去的人会去往亡灵世界,只要尘世的记忆不死去,亡灵可以长久地生存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在这里,死亡不再陌生,鬼魂有血有肉,生与死不过是镜像的两侧,两侧的人各自用自己的方式相爱:一年可以通过一次亡灵节相见。情感和记忆领灵魂回家。
当然,也有从未相见的,比如coco和音乐诗人父亲。
前面说过了,《寻梦环游记》是一部高水准音乐动漫。其中反复令观众泪目的一首,便是这首即将远行的父亲写给幼嫩女儿的《remember me》。我为你写了首歌,等你捱过寂静人生,皱纹遮盖了眼角,我们天人永隔,也要唱给你听。爱可以跨过时间的河,迈过生死的桥梁,借由一个家族里小小只的音乐天才的嘴巴,传递给你听。所谓但愿长醉不复醒的童话,大概是这样的吧。
和爱一样,音乐和艺术永恒。
然而这还是一部有大悲悯内核的剧情片。这是我认为《寻梦环游记》好看过《疯狂动物城》的理由。诚然,它传递了亲族血缘,它给死亡巨大的拥抱和慰藉,模糊生死的边界去讨论永恒与存在的意义,它构建了一个自成一体的亡灵世界,美丽的、可亲的、孩童都神往的亡灵世界,勾连人世与灵魂。但,无论是可可与父亲的漫长团聚之旅,还是小米格和家族的反叛又归来,都不足以让我得出它优于《疯狂动物城》这样莽撞的结论。
我愿意做这部动画电影的自来水,写下一个看起来很标题党的标题来诚意推荐它,是因为——
这部电影里,有隐匿而伟大的孤独人格,有对名誉与荣光的嘲讽和警惕。落魄音乐诗人艾克托,像极了纪录片《sugar》里那位蜚声南非、沉默地在子女面前刷墙做泥工的无名歌手。他至善,放得下享誉世界的虚名,掉头踏上归家的路;至纯,心境澄明,写得出最好的作品,看不到同伴的野心和恶行。与那位盗贼歌神的两相对照,从处事作风到境遇,极尽嘲世能事。影片的最终,他获得了自己并不记挂但的确属于他的盛名。但,历史的真相往往脆弱如王昭君的纤腰。有多少隐匿而伟大的人格,孤独地存活在我们不知晓的家族史一隅呢?
喜剧的结局里,依然有大悲的内核:没有什么能够永恒。记忆会模糊,尘世爱你的人会死去,维持亡灵世界和人间世界最紧密的扣环——亲族血缘,其实也是易碎的。你看,小米格一个淘气,揣走了太太祖母的照片,她便无法踏上回家的路。世间最后一个记得猪皮哥的人离开,他从此去往更深远的未知里。
但,总能留下点儿什么。那抵抗岁月流逝的,那对抗记忆衰退的。比如音乐。
Remember me,父亲写给幼嫩女儿的歌,可以跨越种族、时空的界限在整个人类世界达成共情。
猪皮哥羽化成灰烬,从此消失。慰藉他的那首好听极了的情歌背后,又包裹着怎样炽热的爱情故事呢? 《寻梦环游记》没说完的话,用音乐讲了。
皮克斯永远不让人失望,《寻梦环游记》豆瓣两万人打出9.4的高分,电影院里哭声此起彼伏。
所有情节都是套路,很好猜,但并不妨碍你对皮克斯五体投地、被感动的哭成狗。
皮克斯的完美细节和情绪铺叙,几乎做到每一分钟,都妥妥融合了创意、好笑,还有人生的五味杂陈。
先说创意。
万万想不到,有一天,会被一堆骨头,解锁人生新姿势...
真骨头版,惊掉下巴。
惊掉眼珠子。
跨栏算什么?还有这种过障碍物的跑法呢。
以及,还有这种和爱豆合影的办法...
再说“笑和五味陈杂”。
亡灵世界的开始,墓园中有一对故世的老夫妻,无限慈爱看着咿咿呀呀的小孩,看啊,他都长这么大了。
此后花瓣桥出现,家人跨过去,起了一层涟漪,冥河“结界”一样的既视感。
桥上又熙熙囔囔,像双11赶集,充满了世俗烟火气。
亡灵回家、探亲的喜悦,把最后一丝恐怖气氛,都消解在温情里。
接下来,米高登上彼岸入口,看回家的亲人们一个个过关口(顺便就把埃克托喜欢cos佛里达的梗,在这铺垫好了。)
米高的“活人脸”,吓到工作人员,至此,皮克斯奇幻、欢快的节奏,已经彻底回来。
大厅里,好死不死的,还有一对老夫妻在吵架:老娘才不去你前妻家!
管事的小主人也浑身是梗,鼻子都没了,还能够没毛的狗过敏...
米高不想要太奶奶的祝福,问了一圈,所有人拒绝他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吓到埋头躲起来,有的高冷傲娇脸。
你看,很短的几分钟,交代了这一大家子,傲娇的傲娇、絮叨的絮叨、强悍的强悍各种不同的性格;还很饱满地填充好幽默、新奇以及种种人生况味。
再比如,埃克托(男主的冤死先祖)去找一个好朋友,猪皮哥。
猪皮哥一看见他就很生气:借冰箱、小货车和大腿骨blabla,全都没还。
还有脸借吉他?那唱歌吧。
什么歌呢?当然知道他最喜欢的,带荤段子的歌(为儿童做了改良),唱得无比美好。
歌声里猪皮哥消失了。
一句骂人,一首“小黄”歌,一杯致敬的酒,就写出了一段求之不得的贫贱之交(尤其是你如果对比,埃克托的另一位朋友歌神)。
吵着上场,哭着离世。
埃克托肃穆卡上酒杯,生死的凝重,目送人离开的悲伤,都很感人。
套路吗?套路;但能把套路玩得真挚感人,才是真功夫。
此外,这部片子应该又叫“连死人都能成长”。
太太奶奶刚上线的时候,是典型的“把自己变成盔甲”,很能自苦的女人。
为家人可以牺牲自己的爱好、梦想,在“应该”和“喜欢”之间,选应该,在责任和梦想之间,选责任;
在这样的价值观驱动下,她们有时对家人,会有严苛到“不近人情”的要求。
这样的女性,东方观众应该尤其容易有共鸣,毕竟我们见过的奉献式母亲、祖母、伯母、舅母,太多了。
最后,她原谅丈夫,不如说是她的“责任”自我,和“享乐”自我,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
故事里还藏着一条线:梦想和名利。
此前,小男孩米高只能躲在小阁楼里,偷偷跟着电视学吉他的指法。
在擦鞋的时候,和吉他手聊音乐(连累人家被他奶奶用鞋子揍)。
那个时候,他是主动的。
梦想很远,物质很匮乏,外界阻力和内心真挚之间的冲突,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这也是所有逆袭、寻梦系列片的共同心理基础。
而找到了歌神以后,歌神带着他“名利场”半日游。
和名流们合唱、打马球、拍照,此时的米高是被动的。
来自于梦想、努力的正当成功,和窃取他人成果、无所不用其极、钻营而来的名利场,这之间的不同,小男孩并不能分辨。
很多人都不能。
电影的解决方案,要从埃克托说起。
埃克托这个冤大头,应该能提名史上最丧男二了吧?
生前被合作伙伴毒死了,抢了他的歌。还把毒死他的故事,搬进电影里(歌神你到底有多缺创意)?
由于死得不明不白,被家人误解,从生恨到死、恨了好多代。
家族祭坛里,被撕得连个头都没有...
死后也无亲无故、无名无势,穿着破破烂烂的乞丐衣服,混得很底层。
明显找过妻子很多次,都被她横眉冷对、喊滚蛋。
他怯弱。
而这种怯弱,源自良善。明明是被毒死,却出于善良不怀疑别人,觉得自己是被腊香肠噎死了,连死都撕成了笑柄。
他总是愿意以最大的善意,来对待这个世界。
最后沉冤得雪、家人团聚,这样大团圆的理想化结局、恐怕现实里很渺茫。
理性上,越能冷眼看出这种渺茫;感性上,就越会想要拥抱这份爱。
泪目。
当然《寻梦环游记》不是没有缺点,大约是因为,想为后面的亡灵世界铺好梗,前二十分钟,太不惊艳了...
此外,虽然这是对墨西哥文化,非常成功的输出,但不得不吐槽,他家的这么多姨奶奶、舅爷爷,西班牙语名字真真真很容易让人蒙圈,一个都记不住啊。
但瑕不掩瑜(好像根本不能算瑕),皮克斯永远不会让人失望。
永远可以撕开想象的一角,比如《飞屋环游记》里,气球带着屋子飞起来,比如《头脑特工队》简直让人气鸡皮疙瘩的想象力。
也永远可以击中你的沉思和泪点,比如瓦力孤单的姿态。
虽然每次名字都被翻译成“环游记”“总动员”,一副爆米花全家欢的样子,但内里,却更是给成年人的自留地。
咽下世界的浑浊和晦涩,回报以歌和梦。
人生的温情和残酷在于,下一代永远把上一代的爱、当理所当然。《三言二拍》里就总爱这么解释父子关系:他投胎来你家当儿子,是因为你前世欠他的。
几代下来,已经过身的长辈们,在彼岸望眼欲穿,指望着有一张照片,能让他们回来看一眼,然后心安。
而这边的人们,忙着忙着,就丢开手了,忘了。
为了对抗这种残酷的遗忘,《寻梦环游记》建造了奇幻的彼岸之城。
事关遗忘和死亡,讲故事的人没有责备,看故事的人却未必心安。
人生的缘分,未必止步于目送亲人远走的背影,还有迎接你归来的泪光。
《寻梦环游记》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值得一看。它讲述了小男孩米格十分喜爱音乐,但是家里人不允许他沾音乐的一点边,因此他执意走上了追逐音乐梦想之路,误打误撞地来到了亡灵之地,了解了米格家族祖先们的恩恩怨怨。虽然有关亡灵节,却一点儿都不恐怖,电影里充满了爱和温暖,是世界上最有浪漫诗意的亡灵节。看完之后,禁不住使人潸然泪下,泪点笑点齐飞。所以爱才是电影永恒的主题,死亡并不可怕,遗忘才是爱的终结。
这部电影最让我动容的地方不是追逐梦想或寻找自我,而是它对生命的思考,高度契合我个人的价值观。
重新思考生与死
“死亡才显示出生命的最高意义;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这是墨西哥人的生命哲学。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也发表了同样看法:“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这对经历过亲人逝去的人而言,是莫大的慰藉,有多少人深切向往,甚至希望它若是现实该有多好!
影片塑造的灯火璀璨、奇幻绚丽的亡灵世界令人叹为观止,有金光闪闪的万寿菊大桥,有美酒佳肴和动人音乐,极大地淡化了死亡的沉重悲凉,让人感到死亡或许也并非那么可怕,能够更加豁然的看待死亡。
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亡灵世界的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活人世界对自己的记忆,一旦活人世界将他遗忘,就会灰飞烟灭,也就是电影所说的“终极死亡”。就像有人说的一样,人有两种死法,第一次是肉身的死去,第二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也死去。当影片中的“猪皮大哥”灰飞烟灭时,我也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因为我向来不畏惧死亡,只恐惧这世间将我遗忘,仿佛我从未来过一样。
铭记是对逝者最好的爱
“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住我。”记忆是“延续”逝者生命的法宝,铭记是我们对逝者最好的爱。只要爱的记忆还在延续和传承,那么逝者将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活在那个绚丽缤纷的世界。这也正是我们祭祀、扫墓、缅怀先人的意义。
“与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互相铭记关心,赋予人生温度,才是生命的意义。”我想,当我离世的那一刻,一定也会这样告诉我的亲人,“只要你记住我,我就不会消失。”
如果你也有相似的感悟,请为我点赞吧,也可以在评论区交流你的看法,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关注我哦。
“皮克斯出品,必属精品”。
《寻梦环游记》秉持着皮克斯一贯的专业认真的精神,奇妙的脑洞和极高还原度色彩斑斓的墨西哥亡灵节相结合,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好片。
看过这部片的人可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此奇幻神秘,带着一种西部之美的亡灵节场景,对现实的还原度到底有多高呢,现实中真的有这样令人沉醉的节日吗?
答案是“YES”,亡灵节是墨西哥的传统节日,时间位于十月三十一日到十一月二日,同样是祭奠缅怀逝去的亲人朋友,方式却是和中国的清明、中元完全相反。
没有哭泣而有狂欢,没有燃烧的纸钱而有飞舞的万寿菊花瓣,墨西哥人继承着古印第安人的生命哲学,如电影中一样,每年与逝去的故人在万寿菊的指引下团聚,一起狂欢,引吭高歌,把酒言欢,通宵达旦。
电影中的背景也取材于墨西哥的著名建筑,特奥蒂瓦坎金字塔、大神庙、色彩鲜艳碰撞大胆的路边小房子,还有祭坛和设计成彩色房子的坟墓……
还有一只贯穿剧情的无毛狗引人注目,其实现实中的无毛狗是墨西哥文化中引领灵魂走向新世界的使者,被称为墨西哥神犬。
影片中最有特色的一个角色是亡灵世界中的灵魂守护兽,它们的原型是墨西哥路边摊贩卖的特色风情伴手礼,彩色纸雕小怪兽。 除去这些明显的还原与致敬,街边乐队、仙人掌等小元素也做的很不错。
不得不说,名字让人不知所云,内容却让人泪眼婆娑的《寻梦环游记》,在努力做到极致,值得大家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