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带状疱疹是怎么引起的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
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
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
本病好发于老年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着上升。
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惟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
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本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
2春天湿气重容易诱发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湿热火毒蕴结所引起的,所以需戒烟戒酒,禁食辛辣温热等刺激性食品。
辛辣温热等刺激性食物:烟酒、生姜、辣椒、牛肉以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食品,都容易导致肝火旺盛,助火生热。
中医专家还表示带状疱疹传染性无需恐慌,但如果破皮流脓,则需避开家中幼儿。
另外要注意预防细菌的再次感染,不要触碰皮损处,防止水疱破裂,保持患处干燥。
尤其是头面部发生带状疱疹的患者,建议住院治疗,以便病症彻底治愈不复发。
另外患者内衣要柔软,宽松,衣服要清洁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千万不要用手抓摸,以防感染,避免摩擦引起的疼痛。
患者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同时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食物。
3生殖器疱疹的一般原因
1、不洁性生活
不洁的性生活是生殖器疱疹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尽量的避免生殖器的接触,一旦接触受到感染的机会是很大的;
2、外伤感染
外伤的感染可能会造成生殖器疱疹的病毒通过伤口侵入人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就很容易造成疾病的发生,所以要慎重的对待伤口;
3、自身免疫力低下
自身的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导致病毒的入侵,所以在此建议大家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4、生殖器疱疹接种感染
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将生殖器疱疹的病毒传染到其他的部位,导致生殖器疱疹的发生。
4疱疹发病初期怎么判断
1、HSV感染的潜伏期为1-45天,平均为6天,HSV-1感染主要发生于口角、唇缘、鼻孔等皮肤黏膜交界处,亦可见颜面或口唇,开始局部先有灼痒 及轻度紧张感,偶有伴发神经痛。
随即出现红斑,在红斑基础上发生簇集性小丘疹,迅速变为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水疱,内容澄清,水疱破裂后出现糜烂面,数日后干 燥结痂。自觉灼痒,偶有倦怠,不适和轻微发热等全身症状,愈合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2、感染后平均约4~5日,外阴患部先有灼热感,旋即发生成群丘疹,可为一簇或多簇,继之形成水疱。数日后演变为脓疱,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浅溃疡,自觉疼痛,最后结痂自愈,病程约2~3周。
皮损多发于男性的包皮、龟头、冠状沟和阴茎等处,偶见于尿道口。原发性生殖器疱疹,往往伴有全身不适,低热、头痛等全 身症状,局部淋已结肿大。
5如何防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6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慢性化或者形成疱疹后神经痛的概率非常高,而且随年龄增高发病率也增,80岁以上老人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可高达75%以上。
疼痛迁延不愈,有的长达数十年。
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急性期体温超过38.5度、急性期疼痛剧烈、皮损大的患者越容易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接受放疗、化疗者发病率也较高。
据估计,目前美国有50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而英国的患者达30万,我国带状疱疹发病率有增无减。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主要表现为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患区仍存在持续性或发作性剧烈疼痛,受累皮肤常出现发红、发紫或褐色。在此消退后常有苍白色的瘢痕,有时,病程较长的病例也无瘢痕而又非常严重的疼痛。
其次,患区常有感觉减退或感觉缺失症状,而皮肤常有痛觉超敏(触诱发痛),即轻轻触摸皮肤即可产生剧烈难忍的疼痛;并有痛觉过敏,即对伤害性刺激的疼痛感觉增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性质常出现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持续性的烧灼样疼痛,另一种是阵发性刀割样疼痛。两种都可是自发出现及在轻触皮肤时出现。用力按压皮肤时常可减轻疼痛,而轻触皮肤常不可忍受。一些患者常描述有不可忍受的发痒、蚁行感或感觉迟钝。这些感觉可由劳累、温度改变、天气变化和情绪低落所诱发。
由于对剧烈疼痛的恐惧,患者的心理负担沉重,情绪低落,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和有自杀倾向。查体时常发现在瘢痕区甚至瘢痕区域周围的皮肤对针刺、温度或触摸的感觉减退或丧失。
但与之相矛盾的是,以拇指或食指轻擦或牵拉皮肤可出现皮肤剧烈的疼痛,医学术语称为“痛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