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健康问答

舒婷《神女峰》原文及赏析

舒婷《神女峰》原文及赏析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舒婷《神女峰》原文及赏析

舒婷《神女峰》原文及赏析

《神女峰》作为一首优秀的诗歌,无论在诗歌艺术性方面还是在主题意义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以下是小编跟大家分享舒婷《神女峰》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赏析1

舒婷发表《致橡树》以后四年,又有《神女峰》面世。《致橡树》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倾诉,表现了对独立平等、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惜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念的呼唤。而《神女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诗歌由巫山神女峰触发的灵魂惊悸写起。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诗歌一开始就展现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峰前,游客们向石像挥舞起各色手帕,对这一偶像狂热的崇敬,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项的顽固惯性,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她收回挥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搽拭泪水——她分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人们离去后,她继续苦苦思索:那么多女人总是通过苦守贞洁来追求一种道德价值的实现,她们热衷于把美丽的梦想安排在一条可怕道路的尽头。她们的悲惨充斥着社会生活和神话故事,以致悲剧“代代相传”,被铸造成道德楷模,被铺设成文化传统。多么可悲。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是困惑,更是质疑:那神女,那许多的妇女,本来有着鲜活的生命和正常的需求,怎么能甘心变成石头呢?她们为着一个没有价值的期待,错过许多俯拾即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机遇。多么荒谬。

下文的“金光菊”和“女贞子”是巫峡中的常见植物,它们聚凑成迎船而来的“洪流”。它们生机蓬勃,自由活泼,体现着生命属于自己,应由自己支配的哲理,启发人们抛弃那为“规范”而生活的旧的伦理枷锁。

最后两句,指出“神女”们为了一种道德虚荣,在寂寞痛苦中挣扎,甘做一个毫无意义的展览品,实在不值得,不如步入世俗生活,向心爱的人倾诉心声,宣泄委屈,这才是幸福。诗人吟咏至此,已把贞节观这副压抑妇女几千年的沉重的十字架彻底掀翻、打碎,收到铲除梦魇、大快人心的效果。

  赏析2

《神女峰》是由当代女诗人舒婷写于长江的。诗主要分为三段。作者在第一段中将自己的动作描写出来,在第二段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在第三段中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神女峰是屹立在江边悬崖上的一座小山峰,有着美丽而忧伤的传说.这块耸立在巫峡江岸上的山石,作为女性坚贞的化身备受礼赞,千年传唱。但是,可以从动作与情感上看出神女峰的传说并没有在作者心目中得到美丽的地位。但在这游人争相一睹的“风景”面前,舒婷却感到了心酸和不忍:“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诗人以女性的慈悲和仁爱看到了“风景”背后的痛苦和残忍,对男性视觉中的贞节发生了深刻的怀疑:“心真能变成石头吗?”对渔妇“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的“无数次春江月明”表示无限惋惜。并进一步对这种散发着男权气息的“妇道妇德”进行了彻底的解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首先从诗歌本身的艺术性方面进行赏析:“挥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这些细微的传情动作,首先就表明了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多情善感感情细腻的女性,只有女性才会有如此细腻传神的表情和动作,这里的三个动作,貌似平行的排比其实是一种非常有序地推进,“挥舞、突然、捂住”这三个动作是连接性的,也是对照性的,它生动地放映了抒情主人公心理变奏的过程.'江涛/高一声/低一声'这也是一种诗歌艺术的展现,它展现了诗人高超成熟的诗歌艺术,这三个简单的有形排列极大的增加了诗歌“建筑美”的功效,而“高一声,低一声”其本身并不含多大的意义色彩,但它却是全诗音乐性的一个重要注脚,该诗本来是全篇都极富有音乐感的,像一首柔美的小夜曲一样幽婉动人,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易地体察到这一点,“高一声,低一声”这种简单明亮、循环反复的明显的音乐性,这是诗篇的音乐性的一个窗口,让人由此就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全诗音乐性的流动和变奏。'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做为一位真诚而本色的女诗人,舒婷在这一句诗里面鲜明地显示了女性立场,她的整首诗歌也都渗透着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这一句诗体现了一种对女性深切理解和关切,其欲说还休,委婉细腻的表达方式全然是女性的。而且舒婷并没有单调枯燥地直接高喊反对封建礼教的口号,而是通过“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来为女子宣讲自己追求解放的心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诗抒情的最高峰。这是新时期的女性发出基于生命本真的呼唤,她呼吁女性们大胆的去追求俗世的幸福,为爱而哭为爱而笑,而不要为了什么“贞女节妇”的虚名牺牲自己的幸福。作为朦胧诗一分子舒婷的《神女峰》体现了朦胧诗的艺术特色,而最后一句更是这种朦胧特点的一种聚焦。它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歌美的感受。

《神女峰》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观察角度的新奇和剪裁生活的精当上。对于一个困扰人们几千年的老问题,诗人让一个自然奇景和文化胜迹来承载,可谓独具法眼、另辟蹊径。而问题的展现,又是凭借游船上一个刹那间的生活片段。诗人一按灵感快门,便摄取了巨大的时空,使一瞬间的情景,回荡着一串千年浩叹,映照出旧道德的黯淡与新道德的闪光。再则是诗人善于把具有鲜明反差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如众人狂热的欢呼与一人忧伤的思索,对远天梦想的眺望与对眼前幸福的.错过,悬崖上可笑的千年展览与俯在爱人肩头上痛哭的酣畅淋漓。这种组合,使形象更加鲜明,更能突出问题的悲哀与沉重。另外,诗人的映衬手法与象征手法也是很出色的。衣裙在风中飘动,既是以动衬静,突现思索者雕塑一般的伫立,又是以动衬动,暗示她心灵的激烈颤抖。“浪涛高一声低一声”,象征着悲剧故事的“代代相传”。而“金光菊与女贞子的洪流”既映衬贞节主义的陈陋,又象征着新道德的觉醒。这些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读完这首诗,感到诗人对中华文化中的一个千年痼疾思索得那样深沉,针砭得那样中肯。它象一支忧伤而又悠扬的调子,能洗涤人的心灵,激发人的顿悟,并为道德重塑提供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创意。

就《神女峰》的主题意义上来说,它是非常深刻的,它反映了社会女性对生命本体自由和解放的追求与宣告。在男权本位的人类社会,女性自古就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男性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要求和改造着女性,派定给她们“贤妻良母孝妇”的角色,并且打造和删削出一些“永远的女性”,以此作为妇道妇德的标准和典范,使女性不但认同着这些规范和界定,而且逐渐将其内化为自我道德律令。“巫山神女峰”就是这样一个“典范”。在诗人看来,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虽然可作为守贞的典范而为人礼赞,却不能享受生存的快乐,经历真实的生命过程和情感体验,只能是被风干的一个虚幻祭品。“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种基于生命本真的向往和呼唤,是对传统道德训诫的背叛,也是对被男权文化异化扭曲了的女性自我的背叛。千百年来,传统道德和男权文化为“渔妇”搭起无形的祭台,现在,舒婷将她从落寞凄清、空洞无声的漫长岁月中解救出来,大胆解放出她的生命意识,第一个从女性生命的角度揭示出这个爱情传说的悲剧性质,对男权意识作出了颠覆性的改写。这篇诗歌多愁善感,作者以婉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由神女峰而联想到的忧愁.最后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的全新的观念,颠覆了千百年来的关于忠贞与背叛的古老诠释,是血肉之躯的女性对于被顶礼膜拜的残酷荣耀的清醒弃置。弘场人道主义情怀和人格的觉醒,只有用人的尊严和价值作为标准,才是判断文明和进步的真正准则。千年以来,神女峰历来被认为是对爱情坚贞的象征。诗人舒婷对此推出了不同的见解。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神女峰》作为舒婷诗歌的一篇代表作,无论在诗歌艺术上和主题挖掘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这首诗中体现了女性诗歌文本的价值,宣扬礼教的古老神话被解构,使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女性生命变得鲜活,在对传统女性观念的叛逆和唾弃中,现代女性意识得以充分的张扬。《神女峰》是对要求女性从一而终的封建节烈观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