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有一座坟墓,一位“无名”医生特鲁多博士长眠于此。墓志铭上写着:“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用中文描述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想这句话可能道出了医疗的真谛。回顾一下自己的从医经历,又何尝不是如此。
最开始当医生,以为自己掌握很多医学知识,可以为病人治疗所有的疾病或者是大部分疾病,但事实并非如此,好多病治不了或者断不了根,也就是达不到临床治愈,只能延长病人的生命。
恶性肿瘤就是一个很好例子,这次手术切除了,也做了放疗和化疗,但不久又复发了,又开始下一个周期的手术切除加放化疗。
还有外伤,其实受伤的一瞬间就决定了病人的伤情是轻还是重,这也直接决定了病人最后的预后,医生的工作很有限,只是根据查体及综合情况对伤情作出一个判断,作出一个预计,之后尽可能地减少进一步的再损伤,创造条件让机体自身快速修复,高明医生与不高明的医生差别就在这里。
还有其它一些人类退行性疾病也莫不是如此。当然也有相当多的疾病能达到治愈的目的,而且随着医学的进展,这个可治愈的疾病谱越来越广,人类的寿命是慢慢地延长。但反过来年这些健康的成就并不与技术的进步相关,而与预防医学的发展(人类健康知识的增多,更多卫生习惯的被接受并执行)有关。随着医学经验的丰富,看法逐渐客观些,有些病可治愈,有些病不可治愈但能控制,有些病不可控制但能缓解不适症状。
医生其实只是比病人多点医学知识而已,同其它职业一样用专业知识来服务大众。
医生在面对某一位个体病人时,首先必需明确病人需要什么帮助,医学能做什么,而现实中的医生与医院能为病人提供什么,只有这样沟通一致了,才可以真正在帮助病人,帮助病人家属服务社会。
对能治愈的病,应该去治愈;对治愈不了的病,我们要接受,应采取姑息治疗,帮助与安慰成为主旋律。因为有一点大家都明白,人总是要老的要死的,像秦始皇一样非要去劳命伤财去寻找长生不老的办法是不可取,也是可笑的。当前过度医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往往认为是医院的错,是医生的错。我认为,有时候是医生在引导病人,但更多的是病人或病人家属在引导医生。医生应该如何办呢?我想本文的标题可以作为医生行动的准则。
好的医生是分辨出能治愈的病,并尽力去完成这个目标,当不能达到治愈第一目标时,争取让病人快乐地、有尊严地活(症状减轻些,痛苦少些,第二目标良好的生存质量),这时需要医生的帮助与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