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健康问答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但可概括为两种力量之间的抗衡,一是损伤粘膜的侵袭力,二是粘膜自身的防卫力,侵袭力过强、防卫力过低或侵袭力超过防卫力时,就会产生溃疡。所谓损伤粘膜的侵袭力,主要是指胃酸 / 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特别是胃酸,其他如胆盐、胰酶、某些化学药品、乙醇等,也具有侵袭作用。粘膜防卫因子主要包括粘膜屏障、粘液 HCO3- 屏障,前列腺素的细胞保护、细胞更新、表皮生长因子和粘膜血流量等,均能促进损伤粘膜的修复。正常时胃酸并不损伤粘膜,只有在粘膜因某种情况发生病损后胃酸 / 胃蛋白酶才起自身消化作用,从而导致溃疡病的发生。

(1) 胃酸 / 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过程中,胃酸 / 胃蛋白酶的侵袭力起主要作用。十二指肠溃疡时有过多的胃酸进入十二指肠球部,不能很好地被正常生理功能所中和,导致十二指肠的过度酸负荷,这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重要因素。

(2) 粘膜防卫力量削弱:粘膜防卫力量的削弱主要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十二指肠球炎也可直接破坏粘膜屏障,从而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

(3) 血液循环:粘膜良好的血液循环,是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去除有害代谢物质的一个重要保证,对保护粘膜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十二指肠球部的血液供应与胃小弯一样,直接由左胃动脉分出来的终端小动脉所供应,在粘膜与相邻的血管网沟通较少,故血液供应相对较差,当粘膜有炎症水肿时更易受压迫而发生微循环障碍,助长粘膜的缺血性损伤,极易受胃酸之侵袭而发生溃疡。 症状 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临床上约有 2/3 的疼痛呈节律性:早餐后 1 ~ 3 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持续至午餐后才缓解。食后 2 ~ 4 小时又痛,也须进餐来缓解。约半数患者有午夜痛,病人常可痛醒。节律性疼痛大多持续几周,随着缓解数月,可反复发生。 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有以下特点:

① 慢性过程呈反复发作,病史可达几年甚或十几年。

② 发作呈周期性,与缓解期相互交替。过去发作期可长达数周或数月,现因有效治疗而显著缩短。缓解期亦可长短不一,短的仅几周或几个月,长的可达几年。

③ 发作有季节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发病,可因不良精神情绪或解热镇痛药及消炎药物诱发。

④ 多发于中青年男性。 部分病例可无上述典型的疼痛,而仅表现为无规律性较含糊的上腹隐痛不适,伴腹胀、厌食、嗳气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因并发症的出现而发生症状的改变。一般来说,十二指肠溃疡具有上腹疼痛而部位不很确定的特点。如果疼痛加剧而部位固定,放射至背部,不能被制酸剂缓解,常提示后壁有慢性穿孔;突然发生剧烈腹痛且迅速蔓延及全腹时应考虑有急性穿孔;有突然眩晕者说明可能并发出血。 治疗

(1) 一般治疗:生活要有规律,工作宜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进餐要定时,防止饥饱过度,避免辛辣生冷、过咸食物及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食物,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2) 药物治疗

① H2 受体拮抗剂:常用的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西咪替丁作用最弱,法莫替丁最强,雷尼替丁则介于两者之间。这些药物对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应适当减量或慎用。一般情况下,可把一日量在夜间一次服用,剂量为西咪替丁 800mg, 雷尼替丁 300mg ,法莫替丁 40mg 。

② 质子泵阻滞剂:常用药物是奥美拉唑,常用剂量为 20 ~ 40mg/d ,该药优于 H 2 受体拮抗剂的优点是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

③ 制酸剂:是历史悠久的抗溃疡药物,现仍被应用的有胶体铝镁合剂 ( 氢氧化铝和镁乳合剂 ) ,餐间服用可中和胃酸 3 ~ 4 小时,一般采用小剂量给药, 15 ~ 30ml , 3 次 /d 。

④ 增强粘膜防御力的药物:胶体次枸橼酸铋 120mg,4 次 /d ,餐前服, 8 周为一疗程。此药所含铋的吸收量虽小,但有积蓄作用,故应避免长期服用以防中毒。硫糖铝,由于铝能被少量吸收,故对肾功能不全者不宜长期服用。

⑤ 杀灭幽门螺杆菌药物:临床常用药物有羟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甲硝唑、庆大霉素等。

(3) 手术治疗:由于近年来内科治疗的进展,目前仅限少数有并发症者考虑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为:

① 大量出血经内科紧急处理无效者;

② 急性穿孔;

③ 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