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健康问答

时差综合征

时差综合征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时差综合征

时差综合征(jet lag syndrome,JLS)是指在短时间内快速跨越多个时区飞行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症状,本病亦称“时差变化综合征”、“时差疲劳”、“时区疲劳”和“相移综合征”等。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体内生物节律与所处时区时间的不同步有关,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白天过度思睡、主观警觉能力下降及恶心、呕吐等躯体不适症状。时差综合征症状通常持续数天,在适应新时区后即可恢复。褪黑素水平测定、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和活动记录仪等可帮助诊断。

jet lag syndrome,JLS

时差变化综合征、时差疲劳、时区疲劳、相移综合征、倒时差、时区改变综合征、时差类型

不寐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发病和遗传因素无相关性

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

神经,全身

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白天过度思睡、主观警觉能力下降等睡眠-觉醒障碍症状及恶心、呕吐等躯体不适症状

体内生物节律与所处时区时间的不同步

体格检查、褪黑素水平测定、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活动记录仪、24小时体温或生化变化曲线、睡眠评估量表

时差综合征有进展为慢性失眠障碍的可能,如在短时间内跨越多个时区出现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白天过度思睡和主观警觉能力下降等睡眠-觉醒障碍症状,请尽早至专科医院就诊。

时差综合征临床较为常见,但目前国内外暂无本病相关的确切发病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随着大规模空中旅行的普及化,时差综合征发病人数越来越多。

1、好发于跨区域飞行的运动员或战士、值夜班或轮班换岗的工作人员,以及需要长期下水作业的矿区及潜水艇(舰)等工作人员。 2、好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

目前认为时差综合征绝大多数患者是由于体内生物节律与所处时区的时间不同步,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启动或睡眠维持困难、白天过度思睡、主观警觉能力下降以及躯体症状等。此外,跨越的时区数、旅行的方向、起飞及到达时间、旅行前及旅行期间自身的睡眠紊乱和(或)睡眠时间缩短,以及旅行中长时间坐姿不适等均可诱发本病。

1、旅行前和旅行期间自身的睡眠紊乱和(或)睡眠时间缩短。 2、跨时区时旅行时长时间的坐姿不舒适。 3、飞行中和飞行后即刻暴露于不恰当时间的光照和黑暗。 4、向东旅行和向西旅行、所跨时区数量较多、起飞和到达的时间、旅行中的空气质量和压力、应激以及饮用过多的咖啡因和酒精等均可使时差综合征发病风险增加。

时差综合征患者病情轻者仅仅感到疲劳、全身不自在、工作中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等;病情重者可出现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白天过度思睡和主观警觉能力下降等睡眠-觉醒障碍症状,甚至出现恶心、梦魇,女性患者还可出现月经不调等。时差综合征若在短期间内无法调整,可进展为睡眠障碍。

1、疲劳、精神运动性操作不良 包括神情困倦、疲乏无力、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 2、失眠、焦虑与睡眠-觉醒障碍 睡眠-觉醒障碍多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白天过度思睡和主观警觉能力下降等。 3、社会或职业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在新地方的日间警觉能力下降和工作表现不佳。

1、胃肠道症状 包括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 2、部分器官的身心症状 如心慌、心悸、耳鸣、抑郁、易怒等。 3、其他症状 头痛、视力下降、呼吸困难、多汗、梦魇及女性月经不调等。

时差综合征相关症状在跨越至少2个时区到达目的地后1~2天开始。其症状严重程度与跨越时区的数目和旅行方向相关,在跨越多个时区尤其是向东飞行时,时差症状加重并可能延续数周,若在期待时间内无法调整和适应时间,可能易于进展为睡眠障碍。

时差综合征若在短期间内无法调整,可进展为睡眠障碍。

1、出现神情困倦、疲乏无力、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 2、出现失眠、焦虑、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白天过度思睡和主观警觉能力下降等症状。 3、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食欲下降等症状。 4、出现心慌、心悸、耳鸣、头痛、视力下降、呼吸困难、多汗、梦魇以及女性月经不调等症状。 5、出现日间警觉能力下降和工作表现不佳等症状。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或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对病情平稳但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患者,建议于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的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者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1、哪里不舒服?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严重程度如何? 2、什么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3、之前是否有短时间内跨越多个时区的飞行史? 4、之前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是否进行过治疗? 5、最近是否做过检查?检查结果怎么样?是否有异常的地方? 6、有进行治疗吗?怎么治疗的?有吃什么药吗?治疗效果怎么样?

1、我是怎么换上这个病的?能治好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 3、需要长期吃药吗?医保能报销吗?需要住院治疗吗? 4、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我最适合哪种治疗方法? 5、治疗期间我需要注意什么? 6、这个病会复发吗?复发时我该怎么做? 7、平时我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复发? 8、这个病会不会留下后遗症? 9、平常饮食和睡眠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

患者出现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白天过度思睡、主观警觉能力下降等睡眠-觉醒障碍症状及恶心、呕吐等躯体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会先询问病史,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健康状态,如果怀疑有时差综合征,会建议患者进行血液、唾液及尿液褪黑素水平测定、多导睡眠呼吸监测、肢体活动记录仪、24小时体温或生化变化曲线和睡眠评估量表等。

医生对患者会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测定患者血压、心率等,部分时差综合征患者可出现血压偏高、心率增快等体征。

血液、尿液和唾液褪黑素水平测定:时差综合征属于昼夜节律改变性睡眠障碍,患者多伴有褪黑素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改变,包括夜间分泌高峰减弱等。

1、多导睡眠图(PSG) 多导睡眠图又称为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是根据需要连续并同步监测记录多项生理指标的检查方法,可在睡眠时进行最清晰、全面地记录,以便对睡眠的结构与进程、睡眠期的异常脑电、呼吸功能和心血管功能作出分析。患者在到达新时区第1至第3个夜间的慢波睡眠(NREM睡眠)第1期比例增加、觉醒次数增多、睡眠效率轻度下降,后半夜睡眠可受到严重破坏。 2、肢体活动记录仪(Actigraphy) 肢体活动记录仪可发现与时差变化综合征一致的睡眠-觉醒模式丧失。肢体活动记录仪同用多导睡眠检测一样,可客观记录患者的睡眠状况,目前作为诊断昼夜节律睡眠障碍的公认手段。 3、24小时体温或生化变化曲线 通过曲线变化可发现体内生物节律模式是否发生紊乱。 4、睡眠评估量表 包括睡眠日记、睡眠障碍量表(SDRS量表)、福特应激的失眠反应测验(FIRST)、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睡眠日记等,是目前临床评估睡眠障碍的标准化量表。

目前时差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睡眠相关检查。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首先询问在起病前有无短时间内快速跨越多个时区的飞行史,之后会建议做血液、尿液及唾液褪黑素水平测定,以及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活动记录仪、24小时体温或生化变化曲线、睡眠评估量表等,最终诊断时还需排除其他可引起睡眠障碍的精神和躯体疾病等。

参照《临床睡眠障碍学》中相关诊断标准,诊断至少符合以下1~3项内容。 1、主诉失眠或过度思睡。 2、正常睡眠-觉醒周期紊乱。 3、症状在快速跨越至少2个时区的飞行后1~2天内出现。 4、至少有以下2个伴随症状。 (1)日间工作能力下降。 (2)食欲或胃肠道功能失调。 (3)夜间小便次数增多和全身不适。 5、多导睡眠图和多次小睡潜伏期测定证实正常睡眠-觉醒模式的消失。 6、症状无法用躯体或精神障碍来解释。 7、症状不符合其他类型睡眠障碍(如倒班工作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时差综合征应与暂时性目及鼻部干痒、肌肉痛性痉挛、头痛、恶心、腹胀、直立性水肿和间歇性头晕等相鉴别,以上症状可能大部分是由旅行中机舱环境不适所致,并非时差综合征引起的相关症状,但以上症状有加重趋势时,应考虑其他病因。若持续时间≥2周提示可能存在或合并其他睡眠障碍的疾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多导睡眠图等可鉴别。

时差综合征是一自限性疾病,大多数轻症患者无须特殊的治疗,待返回原时区后或随着自身的适应调整即可恢复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症状明显者多为对症治疗,治疗目标是恢复因时区变化而失去的睡眠,以及重新调整昼夜节律以适应新的时区。

1、返回原时区后或随着自身的适应调整恢复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 2、到达新时区后应尽可能置身于阳光中,并按当地时间正常就餐,建立新的睡眠-觉醒周期。

1、褪黑素 外源性褪黑素能有效影响生物节律系统,显著缩短入睡时间并可维持7~8小时的睡眠。但最佳剂量尚不明确,服药时注意其不良反应(思睡和日间功能受损)和服药的时间。 2、苯二氮卓类 该类药物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抑制神经元的放电,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达到减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调整人体生物节律,加速适应时差变化。可选择半衰期短药物,如替马西泮、溴替唑仑和三唑仑等。 3、佐匹克隆 佐匹克隆对适应和调节睡眠与体温节律之间正常化有加速作用。 4、其他药物 1,3-二甲基黄嘌呤、锂盐类药物也能改变睡眠-觉醒生物节律。

褪黑素、替马西泮、溴替唑仑和三唑仑、佐匹克隆、1,3-二甲基黄嘌呤

时差综合征临床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光照疗法:光线对人类的睡眠-觉醒周期有重大的调节作用,光照疗法是采用个体暴露于阳光下的方式来影响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昼夜节律)以及抑制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帮助建立和巩固规律的睡眠-觉醒周期,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和延长睡眠时间。患者也可以在家里进行,光照时可看报纸、电视或吃东西。当室外光线充足时,室外光照优于坐在光疗盒前。

中医药对时差综合征的干预手段有中药、中成药治疗,以及针灸、电针和刮痧疗法等,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配合饮食调节、心理疏导等方法综合调治。治疗过程中,应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1、中药治疗 采用《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分型标准,认为时差综合征符合中医学“不寐”的诊断。新版《中医内科学》认为不寐的主要病机为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久病、年迈体弱等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而发病,治宜调和阴阳。 (1)肝火扰心证 ①症状: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易入睡或多梦惊醒,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咽干,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治法:疏肝泻热,镇心安神。 ③方药:龙胆泻心汤加减。 (2)心胆气虚证 ①症状: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舌淡苔白,脉弦细。 ②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③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3)痰热扰心证 ①症状:失眠时作,噩梦纷纭,易惊易醒,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腻,脉滑数。 ②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③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4)胃气失和证 ①症状:失眠多发生于饮食后,脘腹痞闷,食滞不化,噯腐酸臭,大便臭秽,纳呆食少,舌红苔厚腻,脉弦或滑数。 ②治法:消食导滞,和中安神。 ③方药:保和丸合平胃散加减。 (5)瘀血内阻证 ①症状:失眠日久、躁扰不宁,夜多惊梦,夜寐不安,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舌暗红,舌面有瘀点,脉涩或弦紧。 ②治法:活血化淤,补气安神。 ③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6)心脾两虚证 ①症状:不易入睡,睡而不安,多眠易醒,心悸健忘,面色萎黄,神倦乏力,纳食不香,口淡无味,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②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③方药:归脾汤加减。 (7)心肾不交证 ①症状:夜难入寐,甚则彻夜不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 ②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③方药:六味地黄丸和交泰丸加减。 2、中成药治疗 (1)火热扰心证 ①肝火扰心证:龙胆泻肝丸、泻肝安神丸。 ②热扰心神证:珍珠粉。 (2)痰热扰心证 保和丸。 (3)心胆气虚证 枣仁安神胶囊(颗粒)。 (4)瘀血阻滞证 ①瘀血内阻证:血府逐瘀丸(口服液或胶囊)。 ②瘀血阻络证:七十味珍珠丸。 (5)气血两虚证 归脾丸、参芪五味子片、柏子养心丸、益心宁神片等。 (6)心肝血虚证 安神补心丸、天王补心丸、枣仁安神胶囊等。 (7)心肾不交证 朱砂安神丸、酸枣仁合剂、磁朱丸。 (8)肝气郁滞证 ①肝郁阴虚证:百乐眠胶囊。 ②肝郁痰湿证:解郁安神颗粒。 (9)肾精不足,气血亏虚证 活力苏口服液、安神补脑液、甜梦口服液、健脑丸等。 3、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对改善时差综合征的睡眠-觉醒障碍以及消化系统紊乱等躯体症状有明显的作用,配合电针治疗等能够明显提高针刺穴位的疗效,提高时差综合征治疗的临床疗效。针灸治疗常用的取穴有神庭、四神聪、本神、百会、神门、三阴交等。 4、刮痧 刮痧是中医特色疗法,相比较药物的一系列副作用,刮痧有安全、有效、适应证广的特点,且有临床研究表明在时差综合征治疗上,刮痧治疗优于药物治疗。 以上均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或针灸。

本病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绝大多数时差综合征轻症患者无需特殊治疗,少数重症患者也可在积极对症治疗后恢复健康,预后较好。

本病会出现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白天过度思睡、主观警觉能力下降等睡眠-觉醒障碍症状及恶心、呕吐等躯体不适症状,可造成患者社会或职业功能障碍,还会造成患者精神上的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时差反应症状通常持续数天,在旅行者适应新的时区后即恢复。

本病可治愈。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本病在彻底去除病因后不会复发。

本病一般不会复发,但若平常不注意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对睡眠及饮食起居没有进行科学管理,未进行积极预防,下次跨时区飞行时有可能再度发作。若出现入睡困难、白天过度思睡、主观警觉能力下降等睡眠-觉醒障碍症状,以及伴随恶心、呕吐等躯体不适情况即提示复发。

多数患者经数日的调整可逐步调整和适应时差,少数可遗留慢性失眠障碍。

时差综合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努力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尤其是睡眠卫生问题,以期尽快调整和适应时差。

1、心理特点 (1)患者多因睡眠不足出现精神心理不适,如焦虑、易怒、情绪不稳定或喜怒无常等表现,造成精神上的痛苦。 (2)家属可能因患者的不良情绪出现抵触甚至交流隔阂,影响与患者的亲密关系。 2、护理措施 (1)患者应注意纠正不切实际的睡眠期望,理性看待失眠的原因和不良后果,不要过于关注自己的睡眠能力,也不要持有夜间睡眠不足而采取白天补偿的心理。 (2)家属应注意分散患者在睡眠上的注意力,体谅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可陪同其进行室外锻炼或鼓励其参加新的社交活动,以尽快帮助其适应和调整时差。

1、对于采取药物疗法,如外源性褪黑素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应对时差反应的患者,应注意服药的时间和用药剂量,避免因服药再次加重睡眠紊乱。 2、服药期间不可饮酒、吸烟,避免影响睡眠质量。 3、建议服药前最好咨询相关医生意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1、注重睡眠卫生,保证充足睡眠 (1)午饭后避免喝咖啡,睡前6小时不宜饮酒。 (2)夜晚特别是就寝前避免吸烟。 (3)睡前3小时可进行温和的体育锻炼,避免剧烈锻炼,保证至少有1小时放松。 (4)睡前不看剧、小说,禁止打麻将、扑克或其他能引起兴奋的游戏。 (5)睡前避免摄入过多的液体或食物。 (6)白天避免小睡,午睡不超过半小时,最好在下午1点完成午睡。 (7)每天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8)保持卧室环境安静、整洁、舒适,保证适宜的温度和光线。 2、进行适当的光照 在适当的时间内于室外进行亮光暴露对改善睡眠障碍也是有帮助的,或者采用合适的、定时定量的人工照明的方法,可使旅行者更方便快速地完成时差调整。 3、建立新的社交活动 建立新的社交活动对克服时差反应有积极作用,能够帮助转移注意力和稳定情绪。 4、科学作息 到达新时区后应严格按照当地时间进餐,适当进行室外锻炼。若感到困意或疲劳可小憩15~30分钟,但不可超过1小时。

针对旅行中食物种类和就餐时间的合理调整,以及避免不合理的饮食能够有助于缩短时差适应需要的时间,减轻时差反应症状,甚至能够预防时差综合征的发生。

1、飞行前准备阶段 出发前7天可采取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饮食。 2、飞行阶段 登机后保证用餐时间及睡眠时间尽量与当地时间一致,补充足够的水分。 3、到达后的适应阶段 到达后努力适应在新时区的就餐时间,食物选择以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为主,早餐时可摄入高蛋白以促进清晨觉醒,晚餐可食用高碳水化合物以促进夜间睡眠。

1、饮食上注意节制,避免过量。 2、避免油腻和太干的食物。 3、避免饮用含酒精或含咖啡因的饮料。

1、针对旅客 对于打算停留较长时间的乘客,以促进体内生物钟调整的措施为主,尽快与抵达地点的时间系统同步。 (1)抵达后严格按照当地的时间作息,白天坚持不入睡,尽量参加外界活动。 (2)根据飞行方向改变自身睡眠-觉醒周期,如向西飞行途中不要入睡,向东飞行争取在机上入睡,或抵达后立即小睡。 (3)可能的话在飞行前可采取一定“预适应”措施,如每天将起床、用餐及入睡等时间向新时区方向移动1~2 小时。 2、针对飞行人员 应充分考虑起飞、抵达及飞行时间、跨越时区数目、夜航时间和在抵达后停留的时间等因素,主要通过调整飞行计划和休息时间来完成。 (1)合理安排飞行计划与作息时间。 (2)增加机组人数,保证飞行员能轮换休息,缓解疲劳,飞行中休息和小睡有助于安全完成飞行任务。 (3)若短暂停留,抵达后需采取充分休息、恢复睡眠等措施,以增强对原出发地时区的适应能力。 (4)采取更快的运输方式,如超音速飞行等,于当日返回可避免昼夜节律的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