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钢用在刀刃上——兼谈参与手术录像制作的感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最近完成了一件事:配合人民军医出版社进行了两台手术的全程录制和初期的剪辑配音及采访等。这些工作得益于“中国当代医学名家经典手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卷”专家组的支持,人民军医出版社的技术配合,我所在单位多部门的鼎力合作,及我的专家团队的积极参与。完成一台手术的录制,除了出版社的要求,我们自己需要准备以下内容:选择什么手术,采用什么径路,亮点在何处,创新在哪里,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是什么,有哪些PITFALLS(陷阱或失误)需要防范,如何采取对应的措施等等。此外,录像剪辑,除了专业人员的工作,还需要我们医疗专家把关,就是把那些与手术核心技术不太相关的步骤等一一删除,把精华保留下来。还有,同期配音也需要一气呵成。就是在隔夜室,对着录像和话筒,进行全程的讲解,是专业的讲解,要求言简意赅,突出重点。最后一步,也是画龙点睛之作,就是接受5分钟左右的现场录像采访。要求不看稿件,一口气说完。尽管不是专业播音员,但是要完成这样的工作,需要在语调、语音、语速,逻辑性和科学性,抽象和比喻,举例和实际,等等诸多环节一一予以重视。如此,才能把整个手术的精华和亮点“口述”给受众。制作录像的过程中,无论军医出版社,还是我单位电视台,手术室,科室同事,都予以了极大的支持。反复缜密的策划,通宵的录像剪辑,聚精会神的配音,采访现场的布局,等等,处处体现出科学严谨的作风,令人感到。看似简单的一件事,要想做到极致也不容易,需要团队屏住气、卯足劲,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关键时刻“亮”出闪光点。“鼻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径路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高反应性疾病。够专业的了吧?让我们共同期待正式的成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