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学校发生砍人事件?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嗯……怎么说呢!其实每个人出生后,各自的生活轨迹不同,家庭教育不同,身处环境不同,所以造成了不同的人性!
学校时期大致可以分为小学,中学,大学。砍人事件近八成来自于中学,未成年的青春期,心理上的不成熟,桀骜都是中学生的特点,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中学是发生打架斗殴最多的时期,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控制力低,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家庭矛盾的不良影响,多体现于单亲家庭,学生心理上的孤独感让其变得不成熟,最后犯错。
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砍人的新闻并不算多,但是打架斗殴常有发生,自尊心,自我利益受到伤害等等成为大学生的矛盾,当然,心理成熟了,自然不会轻易与他人打架斗殴。
其实就是,弱者挥刀向更弱者。
因为他们也就只有这点本事了。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第1点,从犯案者视角切入来分析
报复社会→砍人→砍很多人→去人多的地方砍很多人 这个逻辑没错吧?
那么如何实现在人多的地方砍很多人呢?
那就得选址吧?哪里人多?
学校,商场,交通枢纽,工厂,医院
商场有保安,目标人群是成年人,可能会被群众制服
交通枢纽,昆明事件后,现在各个交通枢纽站点一般有配置持械安保,目标人群是成年人,容易被制服
工厂,持械保安队,目标人群是工人,犯案后容易被制服
医院,目标人群成年人,威胁是医院安保队员,驻场警察,容易被制服
学校,目标人群小朋友,跑得慢,不易反抗,人群密度高,安保力量弱
一般只有几个交警、保安大爷以及老师之类的人,很容易对付
故,学校是优质的报复社会场所,建议上学放学加强安保力量,起码要有一台警察巡逻车停在门口
行凶者多为有暴力倾向的人
(1)家庭结构有缺陷
①简单粗暴
②期望过高
③缺乏情感沟通
④家庭过于贫困
(2)学校教育的缺失
①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②法制教育效果不佳
(3)同龄群体不良交往的影响
(4)文化市场的失控
好奇心强和辨别是非能力低的矛盾
未成年人对一切感到新奇,对自己不了解的现象,不理解的问题都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不足,认识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对许多社会现象和科学的准则还没有自己定型的见解和观点,容易受暗示而模仿,自觉不自觉地受一些不良因素地影响,看问题时以偏概全、固执己见,自己认为正确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知识就不加考虑的片面接受,以致受到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一些宣扬暴力、色情的不良亚文化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