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悬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明末后宫三大疑案
明朝到万历皇帝的时候,已经十分衰败。朝廷后宫内却围绕着皇帝宝座的争夺发生了三桩疑案。这三个案子分别发生在三个皇帝在位期间,即神宗朱翊钧朝的“梃击案”和光宗朱常洛朝的“红丸案”和熹宗朱由校朝的“移宫案”。
梃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端午节前夜,一个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枣木棒闯入大内东华门,一直来到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门前,到第一道宫门,见只有两名老宦官守门,举棒打伤其中一人后直闯入宫,又闯过第二道宫门,直到殿檐下,拾级而上,试图加害太子。这时,太监韩本用发现有异常动静,便大声呼喊,七八名宦官蜂拥而上,将张差捉住,当即便将该犯交东华门守卫监收。
慈庆宫正门万历皇帝得知,下诣将张差送交皇城保卫部门审问。巡视皇城御史刘廷元审问后向万历皇帝报告道:张差家住蓟州井儿峪,举止行为看起来像个疯子,但又颇为狡猾,还得严加讯问。万历皇帝下诏将张差送交刑部复审。刑部郎中胡士相再次提审后,认为张差确实是个疯子,并判了他一个斩刑。提牢主事王之寀看出了其中的破绽,便私下里审问张差,张差说出是宫里的太监庞保、刘成将他引到慈庆宫门前的,这两人对他说:“打死小爷(指朱常洛),有吃有穿。”庞保、刘成都是郑贵妃手下的太监,再往下查,势必牵连到郑贵妃。王之寀便将张差这个口供汇报给了刑部侍郎张问达。
此案的发生,震惊了宫内和朝野,舆论哗然。支持郑贵妃、倾向福王为太子的臣僚认为是张差疯癫所为,属个人行为;支持皇太子的大臣认为是陷害太子的阴谋。后来,经刑部十三司会审,查明张差是白莲教的一支红封教的成员,其首领为马三道、李守才,他们与郑贵妃宫内的太监庞保、刘成勾结,派张差打入宫内,梃击太子。
看起来,此案与郑贵妃有牵涉是肯定的了。很多朝臣都怀疑是郑贵妃和他的哥哥郑国泰阴谋策划借张差之手伤害太子。万历皇帝极力调解皇太子与郑贵妃的矛盾,一方面怒责郑贵妃,一方面迫使皇太子改变态度。后来,万历皇帝只得亲自出面来平息此事,他召见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及文武诸臣,拉着朱常洛的手对他们说道:“常洛很孝顺,我非常喜欢他。你们这些臣子,不要动不动就散布流言,离间我们父子!”他又对朱常洛说:“把你心里的话,都告诉他们吧。”朱常洛只得说:“张差是个疯子,赶快把他处决吧!外面的议论都是不应该的!”事已至此,群臣自然无话可说,“梃击”一案也就不了了之。万历皇帝明令除惩治张差等人外,“不许波及无辜人”,郑贵妃也就从此案中解脱出来。
随即,张差被凌迟处死。司礼监会同九卿、三法司审问庞保、刘成。由于张差已被处死,死无对证,庞保、刘成对张差所供各项俱不承认。正要详加盘问,太子下谕:庞保、刘成二人也许曾虐待过张差,张差为了报复,故意说庞保、刘成主使,不可轻信。会审只得停止。万历下令将庞保、刘成二人于宫内处死,以免节外生枝,涉及此案的李守才、马三道等亦发远方戍守。梃击案掀起的轩然大波暂时平息。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为审明案情立过大功的王之宷,案子一了结,立刻被找个借口罢官为民。后来又随着在这个案子几起几落,天启五年(1625年),竟被囚死于狱中。梃击案与宫内权力之争究竟有多大牵连,成为明宫疑案之一。
红丸案
万历末年,阴险毒辣的郑贵妃看到朱常洛的太子地位已不可动摇,便百般讨好太子,郑贵妃乾清宫明代药柜御药房金罐又竭力笼络泰昌帝的宠妃李选侍,二人谋合,欲以美人计为己请封皇太后和皇后之号。这个朱常洛,也是好色之徒,郑贵妃便投其所好,送了八个美女供他享用。朱常洛身体本来就不强,再加上与这些女人淫乐无度,体力透支厉害。登基仅十多天,就卧床不起了。可他照样与这些人鬼混。一天晚上,朱常洛服了一粒“红丸”,结果,精神极度亢奋,竟一连“御幸”数名宫女。
“红丸”到底是什么东西?“红丸”又称红铅丸,是宫廷中特制的一种春药。“红丸”制法很特别:取童女首次月经盛在金银的容器中,加上夜半的第一滴露水及乌梅等,连煮七次,浓缩为浆。再加上乳香、没药、辰砂、松脂、尿粉等拌匀,以火提炼,最后炼蜜成丸,因其色红,故称“红丸”。嘉靖皇帝为了配制“红丸”,前后共选少女1080人,这些尚未成年的小姑娘,后来都成了嘉靖皇帝制药用后的“药渣”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两粒“红丸”竟要了皇帝朱常洛的命,酿成“红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