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的哪首歌曲最好听呢?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谢邀啦,罗大佑写的歌很多都是给别人唱的,他本身的声音……我还是有点欣赏不了。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的特色被很多人所喜爱,他唱出来的歌大概都是一种比较苍凉不羁的感觉吧。
题主问的是罗大佑哪首歌曲最好听,我不知道问的是他唱的,还是他作曲的。在我印象中,罗大佑用自己的声音唱《你的样子》尤为感人。
最初听到,是从周润发主演的《阿郎的故事》这部电影,当阿郎完成自己的使命,陷入一片火光里时,《你的样子》适时响起。和张艾嘉一样,我也泪流满面,从此这首歌刻进了心里。
罗大佑的声音实在太适合当时的情景,以致于每一次听到这首歌时,都会想到英雄落幕时心底的酸楚,旋律、歌词,仿佛都是对英雄唱出的最后挽歌。
如果以一个歌手来评价罗大佑,他的公鸭嗓确实失了匠气,拿《滚滚红尘》这首歌来讲,陈淑桦唱来已经是上乘之作,而罗大佑嘶哑着声音唱出来,却更加恰如其分。
所以我们将他称作“音乐人”或者“大师”,他能俗,也能雅,可商业可艺术。作得出纯真的《童年》也作得出暗含讽刺的《皇后大道东》,写得出隽永婉转的情歌《恋曲1990》也唱得出快意恩仇的《沧海一声笑》……
你仔细听他唱的每一首歌,都灌注了一腔真心,还有谁能比他更懂自己创作出来的音乐呢?
儿时喜欢《童年》,恋爱时喜欢《恋曲1990》,静下来时喜欢《你的样子》,嗨起来时喜欢《皇后大道东》,怀旧时喜欢《似是故人来》……他的歌包罗万象,非得挑出一首我最喜欢的来,那就《你的样子》吧!
【本回答由头条号作者墨娱原创首发于平台,已维权,抄袭必究】
罗大佑,作为华语乐坛上首屈一指的丰碑级教父,缔造的经典一箩筐,问他哪一首歌最好听,实在令人难以取舍。
提名几首耳熟能详的作品
《童年》充满野趣童真。罗大佑用最平实的笔调,编织出所有人的童年世界,而且,这首歌不单是写给孩子们,更是写给每一个成年人。时至今日,再听到那句“隔壁班的那个女孩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你的心里还会不会泛起涟漪?
《滚滚红尘》电影同名主题曲,柔情寸断、悲天悯人。歌里掺杂了太多耐寻味的情愫,包括电影影射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故事、影片编剧女作家三毛、以及女主林青霞为爱倥偬的前半生。滚滚红尘、令人嗟叹!
《追梦人》是刘德华主演电影《天若有情之追梦人》的主题曲,音乐响起,刘德华一边擦鼻血一边载着吴倩莲疾驰在路上的画面就会浮现。歌曲背后,还有罗大佑苦心孤诣追悼亡故女作家三毛的心情。
《你的样子》是周润发主演电影《阿郎的故事》主题曲。“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像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这段歌声就能勾起电影中周润发倒在火海血泊中的景象。那一年,发哥真是帅到爆表,还有风姿绰约的张艾嘉、天纵奇才的罗大佑。
《明天会更好》华语歌坛的公益典范,罗大佑的作曲旋律优美,作词和演唱集结了当年台湾歌坛的半壁江山,满是人文关怀、积极向上的时代印记,迄今仍是华语歌坛影响力最大、也是最经典的群星公益之作。
九十年代初,罗大佑只身独闯香港,敏感通透的他快速感受到了香港人在回归前所表现出来的焦虑和恐慌,又在移民潮的刺激下,罗大佑就以香港标志性的街道皇后大道为关键词,再在歌词里加上“同志”“人民”等极度玩味的词写了一首很有趣且特别有深意的歌《皇后大道东》。
他用西方迷幻电子加京剧醒目的大锣混搭出来的《皇后大道东》,中西合璧,其乐无穷。
“有个贵族朋友在硬币背后 青春不变名字叫做皇后 每次买卖随我到处去奔走 面上没有表情却汇聚成就 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 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照买照卖楼花处处有单位 但是旺角可能要换换名字 这个正义朋友面善又友善 因此批准马匹一周跑两天 百姓也自然要斗快过终点 若做大国公民祗须身有钱 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 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冷暖气候同样影响这都市 但是换季可能靠特异人士 这个漂亮朋友道别亦漂亮 夜夜电视萤幕继续旧形象 到了那日同庆个个要鼓掌 硬币上那尊容变烈士铜像 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 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会有铁路城巴也会有的士 但是路线可能要问问何事”
一首歌就将九七香港回归前,香港同胞矛盾又恐慌的心理尽数展现。直到现在这首歌听起来都是声声入耳,一字一句都非常有味道。(他知道他们最害怕的就是皇后大道东被改成解放东路)。
罗大佑是著名的创作歌手、音乐人,他的歌影响了一代人,被称为“华语音乐教父”。
罗大佑的很多歌曲都是经典之作,第一次听他的歌是《童年》,当时还在上小学,现在每次听这首歌,那种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就会浮现在眼前。
罗大佑最被人熟悉的歌曲应该是《光阴的故事》,这首歌也是“100首必听经典老歌之一”
他的许多歌曲都很喜欢,现在还一直在听的除了上面两首外,还有《之乎者也》这首歌喜欢的人可能不多、《你的样子》、《滚滚红尘》、《恋曲1990》还有一首《恋曲1980》这首的曲跟《光阴的故事》一样。
谢谢邀请。我一直比较喜欢听歌,在开车上班路上和下班途中,都会听上一些歌曲。
罗大佑是我很喜欢的歌者,他的歌曲也听了好多年了,大概有二十多年了吧!有许多歌我都耳熟能详,比如《恋曲1990》《光阴的故事》《你的样子》《追梦人》《闪亮的日子》……。
对于罗大佑的歌,如果要我说出最喜欢那首歌,我想应该分两个时间段来说。
年轻的时候,最喜欢的歌是《追梦人》,因为那时候有一部电影,刘德华主演的《天若有情》我很喜欢,那里面的一首片尾曲就是《追梦人》,这首歌配上刘德华和吴倩莲最后的悲惨结局,相得益彰。
现在最喜欢罗大佑的一首歌是《鹿港小镇》,也许年纪大了,回忆多了,听这首歌,配上罗大佑沧桑的嗓音,让人很有感触。你呢?最喜欢他的那首歌呢?
罗大佑作为歌坛常青树,好听的歌曲有很多,而且很多歌曲都是伴随着80后一起成长的,例如:恋曲1990,你的样子,光阴故事,同学会,东方之珠恋曲1980,野百合也有春天,鹿港小镇,跟往事干杯,明天会更好,童年,追梦人,催眠曲等等
罗大佑这个名字我听说过,但是她的歌曲从来没听过。我也不想听他的歌曲,觉得,个人不是很喜欢这个人。我最爱最喜欢的就是,beyond的黄家驹。
罗大佑-恋曲1990是电影《阿郎的故事》的主题曲,情感基调和电影基本一致,唱的是对往昔感情的追悔,以及恢复这一段感情的渴望。歌词采用第一人称独白的形式填写,除了具有强烈的代入感,还对外界进行了远隔,营造出孤独幽寂的氛围。全词划分四节,每节又划分四句,每句长度大致相等,形式工整;加上精准选取的意象,首尾呼应的结构,叠词修饰的刻意运用等等,充分体现了罗大佑在歌词里花费的心思。
第一节四句写时过境迁,感叹韶光易逝。“乌溜溜的黑眼珠你的笑脸”句是回忆旧爱。因“乌溜溜的黑眼珠”为修饰青少年女子用语,故此句有着青少年时代特有的清新感,富有活力;又因其中包含着朦胧含蓄的爱意,与多数学生心境相符,所以在学生群体里流传颇广。后三句折回现实,感叹时间飞逝。语句风格较为平实,可以说是平常人家的平常感叹。以“轻飘”形容时间,以“回首”感慨过去,自古起同样的写法怕早已是车载斗量;但其力量却并不因此减弱,听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一句,细细品味,难免还是会心头一颤,时间的流逝,世事的变更,是人类不可抗拒的永恒的悲哀。
第二节交代“你”“我”目前的状态。爱人已然离去,但她却没有再觅新欢再筑爱巢,只是只身四处流浪,漂泊天涯;这让“我”相信对方也和自己一样,在心中仍然留有对方的位置,于是怀抱复合的希望,寻寻觅觅,苦苦追随。“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漂泊\寻寻觅觅长相守是我的脚步”两句隐晦传递“一生爱一人”的信念,词中双方对这一信念有默契的坚持,是歌词得以打动人心最底层的基础。“黑漆漆的孤枕边是你的温柔\醒来时的清晨里是我的哀愁”二句是以有写无,以盈写缺,写孤寂的心情。“温柔”和“哀愁”乃无形之物,无形之物的充盈是对“我”内心空荡的揭示;两句更是一夜一昼,强调了“我”对爱人日夜思念,终日为孤寂所包围的精神状态。
第三节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同时也是全词的笔力所在。此四句高峰突起,冲破原有格局,将词的境界提拔到新的高度。空间上由狭促的居室转移至太阳西下的天际;时间上由一时的哀叹延伸到一生的感悟。和天地的广阔相比,人的自身不过沧海一粟;与天地的长久相较,人的一生也只是转瞬之间,两相对比,更显孤独。在这里,男子作出了这样的愿想:分别多年后,饱经沧桑的爱人已在生命的长河里探索一番,终于可以断定过去那份感情的重量,便因着那些无法割舍的记忆,带着满身的疲倦跋涉回归。西下的太阳,归巢的倦鸟,两者既是现实的景象,也是人生暮年的象征。“或许明日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两句所构建的,是一幅意境沧桑的日暮归家图。同时此两句也出“我”等待的坚决,虽然句中没有直接提及,然而有回归必有归处,在这言语之外的,便是“我”无怨无悔的等待,是“一生爱一人”这一信念的再次传递。“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两句道出男方追悔的缘由。此二句是“我”对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揭示人生哲理的警句,劝告世人把握当下,珍惜眼前人。“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一句意象选取精准,利用象征手法代替直接描写,既传递了生命中那些难忘的美好时刻,又利用意象的明朗开阔,在高潮回落之际留人以深思回味的空间,是相当精妙的一笔。这里有一事值得一提。《恋曲1990》有国、粤两个版本,同曲异词的粤语版名叫《阿郎恋曲》,由许冠杰填词演唱。《阿郎恋曲》填词在其他部分勉强可以说和《恋曲1990》不相伯仲,但在这一节却是大大落了下风,特别是一二句连用“家”字收尾,可谓粗糙。
结尾一节笔法收缩,视野重新回聚到狭促的居室,思绪也重新被其中弥漫的孤寂和哀愁所包围。“轰隆隆的雷雨声在我的窗前”一句再次运用对比,将人从“蓝蓝的白云天”拉回现实。知音难再觅,往事不可追,心中所思所想再无人可诉;往昔的欢乐,现时的落寞,两者形成的巨大落差,更加坚定了“我”挽回这段感情的决心。歌词以“你”的眼睛开始,将人引入回忆,娓娓道来;以“我”的双眼结束,向人展示他内心的坚决。两双眼睛,一始一末,正如歌词里“你”“我”天各一方,相隔千里,却籍着“一生爱一人”的信念,呈现了“千里共婵娟”的效果。
正如我上面所说,《恋曲1990》其实一直传递着“一生爱一人”的信念,这让我们对歌里的“你”“我”能否重新在一起充满了期待,心里似乎也涌起了各种和旧爱复合的念头。然而生活总是要复杂一些,也更艰难一些,别了往往就是永远地别了。
《恋曲1990》比较入耳的版本有两个,一个是罗大佑原唱的录音室版本,另一个是罗大佑参与组成的纵贯线乐队的现场演唱版。前者格调沧桑,有生命的厚重感,适合独自品味;后者节奏相对欢快,情感上更为豁达,看得比较开,适合多人演唱。
《童年》是电视剧《走过夏季》的片尾曲,由罗大佑作词作曲,张艾嘉演唱,收录在1982年发行的《童年》专辑中。1994年该歌曲所在的专辑获“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
2009年,罗大佑凭借该歌曲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中文名称
童年
所属专辑
之乎者也
歌曲时长
03:55
发行时间
1982年4月21日
歌曲原唱
张艾嘉
“乐坛教父”:罗大佑
创作背景
词曲作者罗大佑为张艾嘉创作了这首歌。创作《童年》的时候罗大佑正在医科大读书。写这首歌的地方不是在池塘边,更不是在榕树下,而是一个普通的地方。罗大佑写歌的时候,脑海中全是粉笔、黑板、便当、课桌,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写下《童年》这首歌。
歌曲歌词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
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诸葛四郎和魔鬼党
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
隔壁班的那个女孩
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
歌曲《童年》吉他谱
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
心里初恋的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
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后
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一寸光阴一寸金
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
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的日子里总是
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
这么孤单的童年
阳光下蜻蜓飞过来
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水彩蜡笔和万花筒
画不出天边那一条彩虹
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
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
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
盼望长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盼望长大的童年
歌曲鉴赏
《童年》响起时,那种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就会浮现在人们眼前。它让我们每一个人,回忆起记忆中最灿烂最快乐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它给人以希望,让人无尽的憧憬;它给人以渴望,让人无限的回味。
《童年》欢快的节奏,让成年人回想起过往的童年,其中的歌词也颇为贴切,而那段口哨,更是让成为众多怀旧小青年怀旧的方式。绝大部分人认为《童年》是一首描写童年纯真的一首歌,其实,这首歌是罗大佑批判歌曲的前奏,或者本来就是一首批判歌曲。
《童年》朗朗上口的旋律,没心没肺的歌词,曲中的酸楚丝毫不见,年长些许,听到这首歌到是不禁让人有点酸楚,有些感触,更是怀念那时青涩的时光,流逝的岁月以及懵懂的童年时期。
恋曲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