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纳尔罗格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国王的演讲》中医生莱昂纳尔·罗格确实是真实存在过的。
《国王的演讲》是传记电影,虽然有改编戏说的部分,但基本是按照史实来改编的。现实生活中的莱恩尼尔·乔治·罗格(Lionel George Logue,1880年2月26日-1953年4月12日),是澳大利亚籍语言治疗师与舞台剧演员。曾成功治愈英王乔治六世的严重口吃。国王与治疗师的友谊长存,直至国王逝世。
《国王的演讲》的真实故事: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人们津津乐道的多是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浪漫故事。为迎娶曾有婚史的辛普森夫人,爱德华八世不惜退位,仅执政325天。
他的继任者,正是从小怯懦、口吃的弟弟艾伯特王子,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六世。由此他开始了与口吃的艰难抗争,并找到了“民间医生”莱纳尔·罗格,两人在治疗的过程中建立了终生友谊。
下图是医生莱昂纳尔·罗格扮演者剧照
扩展资料:
《国王的演讲》是由汤姆·霍珀指导,科林·费斯担当主演的英国电影,整部电影以叙述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的故事。本片于第35届多伦多电影节获得了最高荣誉——观众选择奖。
在2011年第83届奥斯卡提名名单上,《国王的演讲》获得12项提名,并最终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科林·费斯凭借本片获得金球奖最佳戏剧片男主角。
影片还获得金球奖、美国制片人公会、导演公会和影视演员公会奖等多项提名和奖项。
是真实存在的。
但是,剧中的一些故事情节,与现实是有出入的:影片的前半部分用了大量笔墨描述罗格试图争取伯蒂的信任。伯蒂抗拒与罗格见面,第一次见面也不欢而散。
但事实上,伯蒂1926年第一次寻求罗格的帮助,两人几乎可以说是“一拍即合”。罗格曾记录下来这次会面,并发表在乔治六世的传记里。
坎特伯雷教堂大主教揭露出罗格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医生。而事实上,罗格拥有行医执照,从未谎报过自己的资格。
电影的改变,是为了让电影更加的跌宕起伏,让观众有更加好的观影体验。
扩展资料:
编剧的故事
对于影片编剧赛德勒来说,这部电影的意义格外重大。与伯蒂一样,他自小口吃,并经历过二战。乔治六世的故事成为他克服口吃的最大动力。
目前,《国王的演讲》在奥斯卡上获得了12项提名。有媒体认为,鉴于《国王》“改写历史”,可能削弱其斩获大奖的机会。
这样的先例并非没有,1999年,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和《恋爱中的莎士比亚》共同角逐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由于评论界对斯皮尔伯格的史实研究方法存在质疑,《大兵》最终落选最佳影片。
对此,今年另一部热门电影《社交网络》的导演大卫·芬奇的态度也许更能说明问题,“我并不期待我的电影真实到还原事实,我只希望它是个好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
“口吃”国王励志传奇
真实故事:回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历史,人们津津乐道的多是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浪漫故事。为迎娶曾有婚史的辛普森夫人,爱德华八世不惜退位,仅执政325天。退位后,他成为温莎公爵,与辛普森夫人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他的继任者,正是从小怯懦、口吃的弟弟艾伯特王子,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六世。 电影《国王的演讲》取材于这段历史,故事主角就是乔治六世。由于拥有一个像爱德华王储这样优秀的哥哥,自小害羞、口吃的“伯蒂”(乔治六世的昵称)看起来并没有继承王位的可能。他和妻子伊丽莎白在远离公众的平静生活中逍遥度日,抚养两个女儿。随着老国王身体衰弱,日益增加的公共责任落到了伯蒂身上,也因此,他开始了与口吃的艰难抗争,并找到了“民间医生”莱纳尔·罗格,两人在治疗的过程中建立了终生友谊。 爱德华逊位后,伯蒂临危受命,成为乔治六世。两年后,二战爆发。在罗格医生的帮助下,乔治六世克服了口吃,通过广播发表了一篇鼓舞人心的圣诞节演讲,号召英国人反抗法西斯,成为二战中激励英国人斗志的重要因素。
就是根据事实改编过来的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