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健康知识

流言——结婚那些事儿

流言——结婚那些事儿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流言——结婚那些事儿

每到年底,农村结婚的人都很多,尤其是过了腊月二十三,就是农村人说的放乱年,二十三过后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我都已经参加了两个婚礼,今天我在此就说说我们农村人的结婚。

吾乡旧时的男婚女嫁,皆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间有许多讲究和规矩,这些规矩皆承袭《礼仪·士婚礼》的“六礼”。所谓“六礼”,即婚嫁要经过的六道手续:一是纳采,男方请媒人带简单礼物向女方求婚;二是问名,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三是纳吉,女方答应后,男方备送礼物,好缔结婚姻;四是纳徵,男方再准备厚礼送与女方,藉以巩固婚姻;五是请期,议定迎娶的日期;六是亲迎,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当然喽,六礼是大的礼仪,天南地北的人都要遵守,但不同地方的婚俗还是有不少区别。下面仅就敝乡之一桩婚姻的整个流程的习俗做一些说明。

一、合年命

过去人们迷信,父母在给子女说媒之前要先给子女“合年命”。“合年命”,也叫合八字,就是请算命先生看两个人的属相合不合,俗谓“看冲克”。据说在十二属相中,有以下几种属相不能成婚,俗称“断头婚”。《合年命歌》唱道:“自古白马怕青牛,羊鼠相逢一旦休;蛇见猛虎如刀斩,金鸡遇犬泪交流;青龙玉兔不相会,野猪一生惧猿猴。”就因为这个讲究,致使多少有情人均未能成为眷属。

男女双方如有意联姻时,事前要先发庚柬,即写有生辰八字的帖子。先由男方将儿子的姓名、生辰八字写好,外用红纸封上,叫媒人送至女家,这叫“请庚”。女家接到柬帖后,就知道男方的生辰八字了。接下来女方也填上女儿的生辰八字,送还给男方,让男方也了解女方,这叫“回庚”。庚柬往返,算算男女双方命相是否相合,相合则继续媒说,年命不合则不能婚配。

其实,这一套谁也解释不出什么科学道理,也起不到任何作用,现在男女青年自由结合,谁也不知道谁的年命,只求情投意合、志同道合就是好佳偶,也没有一个说是因年命不合而产生恶果的。

二、说媒

过去的婚姻,除了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外,还讲究门当户对。官对官,富对富,草屋对着篱笆户。一般情况下,男二十岁,女十五岁,即可论婚姻。这个工作是由媒人完成的,而媒人多半是中老年妇女,又叫“串百家门”的。《诗经·豳风·伐柯》之首章云:“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没有媒人,好多话不好说,好多事也不好办。媒人是中间人,是男女双方的穿针引线人。媒人说媒,一般先问男女双方的年龄属相,如果相合,再说家庭人口和经济状况及长相如何。两边一一介绍,一方对另一方一般采取暗相、暗访(旧俗“相男不相女”),男女双方不能相互见面谈话。因互不了解,故有“嫁鸡随鸡飞,嫁狗跟狗走”之感慨。

单就求媒人提亲的方式来看,男方央媒人到女家叫“请大媒”,女方央媒人到男方提亲则叫“倒提媒”。如果女方要求男方条件比较高,一般叫“攀亲”。

媒人到女家提亲后,女方一般打发家中亲近的女性,如婶子、大娘、本家嫂子以及出嫁的姐姐

到男家亲相看的,叫“相亲”。相亲不只看男的,也看家,看房子,看收入,有的还掀开缸囤看里面有多少陈粮。男方为求稳妥,长相差些的,会用其他人替代;没粮的借粮,也要把缸囤填满;屋里空的,借些家具、被子摆一摆。女方如果相中,可留在男家吃饭;如若没有相中,则不吃男家饭告辞。按旧时规矩,说媒时相男不相女。男女通婚,年龄以女方大为贵,俗谚云:“女大一,穿锦衣;女大二,生进儿;女大三,抱金砖。”现在看来,这种讲究并没有什么道理。

旧时说媒几乎是暗箱操作,所以有的媒人为贪图财礼,有意向某一方隐瞒真相,结果婚后那被骗一方与媒人反目,相打相骂;这是媒人坏了规矩的,姑且不论。当时媒人有两种,一种是以说媒为职业的媒婆,专靠撮合别人的婚配而获取钱财,媒说成后,双方都要给“谢媒礼”;另一种是对男女双方的家庭及本人的情况都很了解,自愿作介绍人,成其美事。这类媒人要在传启及成婚时宴请招待,以示谢意。

三、传启

经媒人撮合,男女双方父母同意联姻。但同意不能口头说说,要有文字凭证,这就是过小柬,也叫“投契”。即男方家长将用红纸写一个书柬,书柬是以媒人的口气写的,内容大致是:“不惴固陋,妄为执柯,六礼未备,寸红先过,××两家,愿结丝罗。冰人×××。×年×月×日”此柬交媒婆转呈女方家长,若女方没有异议,便复与上述同意书,这样,两家就确定了婚姻关系。

接下来便是过大柬,亦即传启。所谓传启,就是订婚,表示双方换启后,不得违反婚约。

传启的方式是男方用红启柬帖送交女方。启内上写:谨依冰语,敬求金诺。其下落款:姻愚弟×××顿首叩(男方称姻,女方称眷)。另页写:逢××年×月谷旦。封面正中红条上写:大德望××亲翁阁下。两页的下方空白处写:“金玉满堂”、“光前裕后”、“长命富贵”等吉祥语。

男方的“启”叫求启,传启的男方对媒人要设宴款待。媒人将“启”装入拜匣(红木盒)送到女方去。这时男方一般都有彩礼,也一同交给媒人带去。“启”到女家,也要设宴席招待,但不如男家的筵席丰美(俗称男强女弱)。女方也要写“启”送到男家,这叫“复启”,复启的格式也是八字,即:恪遵台命,仰答玉音。落款时,女方如果和男方主婚人是平辈,则称“眷愚弟”×××顿首叩,其他款式与男启同。

四、订吉期

如男方想定期限迎娶,首先要给女方要年命。按旧习惯要年命的时间要在农历的二月初二日。用一个红木拜匣(长约二十五公分,宽约十五公分,高约十二公分),里面放一张红纸,用黄包袱包好,两根红带子扎紧两头,觅人背着到女方家去。如女方同意迎娶,便在盒内的红纸上写上女方的年龄、生日,放入拜匣内,两根红带子合在一起捆在中间;如女方不同意订期迎娶,则原样背回。

女方的年命要来后,男方要依据双方属相和生日来选择迎娶吉日,俗称“看日子”

看日子很麻烦,经过专业人士的推算,规定了新娘上、下轿的方位,坐帐的房间,拜堂坐帐时禁忌的属相等等。另外,新娘进门拜堂时,“四眼人”(即怀孕妇女)和孀妇都要避开。

吉日既定,男方即把迎娶的吉日,用红帖写上“×月×日迎嫁大吉”并写明女方向×方冠带,×方上轿。写好后逢双月双日送至女家。女方至出嫁日须按红帖所记之项一一办理。

五、迎娶

到了迎娶的日子,头天要贴双喜和喜联,喜对子的内容都是求吉纳福的话。诸如凤凰鸣矣,琴瑟友之;诗歌杜甫其三句,乐奏周南第一章;银镜台前人似玉,金鸾枕上语如花;喜今朝三星在户,庆他年五世其昌;齐家典则存三礼,经国文章在二南;……横额为:宜室宜家,钟鼓乐之,天作之合等等。外门挂红绫,表示喜气盈门的瑞征。迎娶这天,亲友都来贺喜送礼,有的送钱,有的送礼物或喜帐。落款一般为“××令郎花烛之喜”,下款一般为“与贺×××……顿首”。

男方到女家去迎娶,富贵官户人家用两幢轿,娶嫁的轿有红、花、绿三种。轿,木制,长约一米半,宽约一米,高二米,上有脊顶,底为平板,两边有轿杆,长约四五米长。红轿是用红布作轿衣,花轿是用绣花布作轿衣,绿轿是用绿布作轿衣。轿的正顶上是麒麟,四脊是排列的八大仙人。四角是红绣球,甚是美丽。轿门有轿帘,新娘入轿后,即将轿帘封闭。轿由四人抬,前后各二人。用两幢轿娶嫁的是男方,前一天坐绿轿去,旗锣伞扇,跟随着扮装的差人,衣穿红领衣,手持黑红鞭,头戴秦椒帽,另有喝道的喇叭号角、乐队,派头十足。次日和新娘坐红轿一起回来。

普通的人家,只是一顶轿,一班子喇叭响器,随娶女客二人,喜夫二人抬酒坛盒礼,当日发轿迎娶。

穷人娶妇,没钱赁轿,觅响器,只是坐小土车或骑毛驴到婆家。敝乡曾流传这样一首民谣:“一辆土车离娘门,一个包袱背在身;没有坐上花花轿,也没听到当当锤(响乐里打节拍的敲击乐器)。”歌中所唱即是贫女出嫁时的情景。

迎娶新娘时,男方还要选一个七八岁的男孩,随车轿抱一只红公鸡去女家,俗称“抱鸡的”。女家发嫁时则陪送一只红母鸡,俗称“长命鸡”,由抱鸡的男孩抱回男家。公鸡母鸡的脖子上,都套着用红布剪的喜花。公鸡母鸡要长喂着,不可宰杀。

还有男家娶亲,要在前一天拜林(祖先坟墓所在地),这表示后代不忘先祖。

新娘上轿前,要“上头”“开脸”。然后梳头、盘髻、戴头饰、穿嫁衣、蒙头红。,由两人用椅子抬上轿。女子出嫁要有随送女客陪伴,其作用是保护指导新娘,怕出差错。陪送的嫁妆也由专人一同运到婆家。嫁妆多少,因穷富不同,富家旧式嫁妆木用器有巧十三、巧八件;普通人家一橱一柜,穷人家只不过一个木箱或一个包袱。民国时期有人写过一首《嫁女》诗,描写的是贫女出嫁的情况:“日已偏西轿出门,老母送女到篱根。只因家贫妆奁少,一橱一柜灯铜盆。”

轿夫路上闹新娘的事很多见,小寨一家娶媳妇,轿夫晃轿子晃得厉害,以致新娘裤子尿得湿嗒嗒的,出轿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了。甚至以后很多年,新媳妇成老太太了,只要在村子里就失去了方向感,心里头不透亮,总像被蒙着一层纸似的。可一出村子,就立刻清楚了,东南西北一点不迷,说起来真是怪事!

迎娶新娘时,若同日同村有多家娶媳妇的,就要抢娶,谁家媳妇先进门就是谁家有福了。一般情况下,几家事主都事先说好,新媳妇娘家不论远近,花轿都要在村口等齐后才能进村。进村怎么才能走在前面,那就看轿夫的本事了。

新妇到了婆家后,按旧礼仪要“拜堂”,俗称“拜天地”。拜天地后,才算正式结为夫妇。花轿停在院中,要按下轿的方位放置。年轻女子迎接新娘走出轿门,叫“接轿”。接轿时,要按妇女的接轿礼仪前进后退行二十四拜礼,才走出轿门。拜堂时,院内放一方桌,上置铜镜一面,另在盛满粮食的簸斗内插秤一杆,表示心明如镜,斗、秤则表示公平。地上铺芦席,撒帐的中年妇女用碎木屑、麸皮、杆草屑或楝树籽等放入木升内,升口用红纸封固,撒帐人将此碎屑向新郎、新娘身上撒去。然后打开蒙面红纱行上拜礼。上拜就是新郎、新娘向天地神明和父母行跪拜礼,再向亲戚跪拜,受拜的亲戚要拿拜礼金,民国时期缴拜礼金的一般为一千文至五千文不等。在接拜金受礼时,还要有人喝唱:“×××,拜金若干”。另外,在行跪拜礼时还要鸣炮奏乐。

六、合卺·坐帐

“合卺礼”俗称喝“交杯酒”。拜堂后,入新房,一人持酒一杯,使新郎、新娘各以酒漱口。古时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叫做“卺”,新郎、新妇各执一片以酒漱口,谓之”合卺“,为夫妇成婚之吉礼。敝乡从清末以来,行合卺礼时,还唱着:“新媳妇沾一沾,新女婿猛一干”,其实,依沿袭的古婚礼不是喝,而是用酒漱口。

按旧礼规定的方位,新娘坐在新房内,叫“坐帐”。坐帐时,要点长命灯,一夜不熄,象征着长命到头的吉祥瑞兆。新娘坐帐,就是闹新房的时间,闹新房一般讲究辈份,同辈而年龄小者或晚辈参加闹房;长辈或大伯子要回避。少数地区有新婚三日无老少之俗,即不论辈份,不论年龄,都可以和新媳妇闹一闹。常闹至深夜不休,因此,新房内常有中年长辈妇女伴护新娘,以婉言劝告闹新房的人不要闹得过分。

闹房之外,还有听房。夜里有人听房是好事,没有反为缺憾。若无人听房,就说明你家在村里为人不好,人家不想趁热闹,给你家带来喜气。怎么办呢,这家父母便在新房窗下放一把扫帚,以代听房者。此种习俗说起来甚为诡秘,其中缘由已不可考证了。

七、回门

新婚后的第二天,是新媳妇回娘家的日子,称“回门”。回门后,新媳妇并不闲着,而要在娘家人的帮助下做衣服、做鞋袜、做枕头、绣荷包等,以备回婆家时分送给公公婆婆,还有小叔子和小姑子。第三日再回婆家,由家长带领“谢天地”,并拜谒长辈,然后夫妇对拜,吃团圆饭。至此一场婚姻的长跑就圆满结束了。

---end

文/子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