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女性健康当心甲状腺“埋伏”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飙升已成为公认的事实。
据统计,全球目前有超过3亿人患有甲状腺疾病,而女性的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是男性的6-10倍,其中,40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达10%-20%。
2000年以前,女性恶性肿瘤中前20位里没有甲状腺癌,十多年后的现在却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钱秋海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并发症多,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严重不足,控制甲状腺疾病已迫在眉睫。
一、甲状腺疾病激增有因
“一提到甲状腺疾病,很多人还会首先想到粗脖子病。其实,甲状腺疾病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俗称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俗称甲减)、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炎等四类疾病。”
钱秋海介绍,甲状腺是人体的“发动机”,它掌管着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人们无论是多了还是缺了这种激素,都有可能出现新陈代谢、体温、心脏等器官的问题。
分析甲状腺疾病近年来迅速增长的原因,钱秋海认为,甲状腺疾病与遗传、自身免疫、病毒传染有关,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其发病原因越来越复杂,吸烟、社会心理因素、不合理饮食、放射性辐射环境污染等都成为引发和加重甲状腺疾病的重要因素。
“甲状腺疾病的发病,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也密切相关,尤其是女性,使用的护肤品、防晒霜等都会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内分泌干扰物存在,可能引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异常,甚至导致甲状腺肿瘤以及其他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钱秋海表示,目前患者对甲状腺疾病的治疗也存在着认识的误区,这也是导致甲状腺疾病难控局面出现的原因。
甲状腺疾病治疗“不怕慢就怕停”,患者要有耐心,在医患双方的配合下,经过一个长期的调理过程,一定可以达到治疗效果。
另外,辅助治疗也很重要,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精神内守”。
二、别拿甲减当“亚健康”
苏女士是济南某商务公司的财务总管,一向干劲十足的她,最近总觉得身体乏力,一上班就昏昏欲睡,情绪也异常低落。
她从网上查了下,发现这些都是亚健康的症状,于是买来各种保健品,并给自己安排了一次长假。可假休完了,保健品也吃不少了,身体的不适丝毫没有减退。
在朋友的建议下,苏女士去医院做了个内分泌检查,发现自己得的竟是甲减。
钱秋海说,甲亢具有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等明显症状,患者较易察觉,但甲减却因为症状的隐蔽性较高,很容易与亚健康相混淆,在不知不觉中对患者健康造成更大伤害。
“甲减初期的症状比较轻微,会逐渐出现精神萎靡不振、身体机能紊乱,甚至导致育龄期女性不能正常怀孕和生育。
如果此阶段没有得到发现和治疗,可能导致心肌梗塞,心脏、肾脏等器官积液衰竭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三、那如何才能早期发现隐藏的甲减呢?
钱秋海给出了甲减自查表:
1、感到乏力,常常犯困,体力和精力都很不足。
2、大脑思维迟钝,注意力很难集中,记忆力下降,行动和反应变慢了。
3、体重莫名其妙地增加。
4、皮肤变得干燥,指甲变得很脆、灰白、易折断。
5、常常觉得冷,即使其他人都觉得很舒服的时候也是如此。
6、有许多负面想法,感到情绪低落抑郁。
7、肠道功能和代谢水平好像也都运转慢了,有时还会便秘。
8、肌肉、骨骼僵硬、疼痛。
9、血压升高,心跳减慢。
10、胆固醇增高。
这10条中如果有5项或者5项以上符合,就有可能患上了甲减,务必到内分泌科进行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检测,并配合B超及CT进行确诊。
35岁以上的女性群体是甲减的高危人群,需要格外注意。
四、甲状腺结节不可放任自流
6年前,网友小玉在单位组织的例行体检中查出患有甲状腺结节。她一度很担心,可之后连续两年的体检,结节都没什么变化,就逐渐放松了警惕。
其后几年,因出差错过了体检时间,她也觉得麻烦就没有再去补查。
但就在今年年初的体检中,医生诊断,小玉的结节已经发展成为甲状腺癌。
钱秋海说,甲状腺结节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通过临床体检,3%-7%的人患有甲状腺结节,通过高分辨率B超检查,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增加到20-76%。
甲状腺结节中,有5-15%的患者可能为恶性,也就是甲状腺癌。
“甲状腺结节分为多发性和单发性两类,一般来说多发性甲状腺结节大多是良性,单发的甲状腺结节恶变的可能相对来说会大些。
其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因而容易被忽视。”
钱秋海提醒,甲亢和甲减都容易合并甲状腺结节,且甲亢和甲减合并甲状腺结节的患者患甲状腺癌的概率相对较高,要引起重视。
甲状腺结节的男性发病率一般低于女性,但是,男性一旦发病,特别是患有单发性甲状腺结节病时,其恶变的几率要远远高于女性患者。
另外,在儿童群体中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虽然很低,约占1%-1.5%,但是,它发展成为恶性疾病的概率是成人的4倍,家长也应高度重视。
钱秋海建议,如果发现是甲状腺结节,切记勿抱侥幸心理,认为是小病,不去管它,要防止观察不治疗,也不要认为有了结节就一切了之,那样只会造成“割韭菜”样地复发。
应采取跟踪、检测、复查,同时同步进行干预治疗的方式,其中,干预治疗也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起居等各方面,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