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5567万人已完成疫苗接种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甲型H1N1流感,这个以前从未听过的名词,已深深地烙在2009年的记忆中。
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各地、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部署下,共同努力,科学防控,有效减轻了疫情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危害,也降低了疫情对社会经济及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
面对甲流,我国仍将坚持不懈,从容应对……
数字见证成效
——在全球甲流感染人数近20万,死亡人数近2000人时,我国仅有1例重症病例;甲流已在全球造成1.2万人死亡,作为人口多、密度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报告了600余例死亡病例。
——截至1月10日,全国累计完成甲流疫苗接种5567万人,严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约为0.1/10万。
——卫生部统计数字显示,甲流病例占流感病例的比例连续4周下降。
卫生部部长陈竺说:“甲流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准备应对可能更加严峻的疫情争取了时间,最大限度减轻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以上的数字正是我国防控甲流成效的见证。
“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已经收到了成效,有力遏制了甲型H1N1流感在中国的大面积传播。”
《纽约时报》也发表文章肯定我国防控甲流所做的努力。
防控成效源于恰当的防控策略。从全力围堵防止疫情传入,到集中救治防控重点人群;从集中隔离观察到居家观察……
我国适时调整完善防控措施,始终走在疫情变化的前头。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指出,调整并不是对此前策略的全部否定,恰恰是实事求是,是依据对疾病的认识以及疫情进展所做出的决定。
世界卫生组织新任驻华代表蓝睿明也表示,各个国家有权针对本国的情况来采取自己认为合适的措施。
恰当的防控策略源于科学的研判。
陈竺说,每一项重要的防控策略和措施都是基于对疫情和防控形势的动态分析,基于专家们的广泛、深入论证。
为了解我国人群甲流病毒感染水平,卫生部决定开展全国甲流病毒感染状况和甲流感染状况快速血清学调查,为完善我国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而科学的研判则源自严密的疫情监测。
在与甲流病毒斗争的过程中,我国始终严格开展疫情监测,并迅速将原来的流感监测网络由197家哨点医院扩大到556家,网络实验室由63家扩大到411家,每周检测标本1万余份,及时提供我国流感样患者比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占流感病例的比例和病毒变异情况。
创新突围“困境”
如何快速确诊甲流病例?
如何争取疫苗早一天上市?如何发挥中医药的防治功效?
在抗击甲流的每一个紧要关头,自主创新都成为突破瓶颈的强大助力。
为了实现对甲流感染者的早确诊、早治疗,我国相继研制出甲流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甲流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等快速检测试剂,不仅极大节约了医疗成本,更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
为了尽快研制出可用的疫苗,中国科研人员努力攻关,采用替代方法制备相应的标准物质,建立了疫苗抗原定量检测方法。
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检测需要等待世卫组织提供的标准试剂,而拿到世卫组织参考试剂等待一个月。
事实证明,我们的替代试剂与世卫的标准试剂结果高度一致。
这一研究为我国成为世界首个开展甲流疫苗接种的国家奠定了基础。
为了解决抗病毒药物储备不足的问题,我国紧急开展中医药治疗甲流的科技攻关。
经过120余位专家长达7个月的努力,一种费用仅为“达菲”1/4左右、治疗甲流轻症患者的中药新药“金花清感方”问世。
这剂采用国际通用的科研方法优选出的中药方剂,为治疗甲流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有关专家指出,在与疫情赛跑的过程中,我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出了一条防治“甲流”的自主创新之路。
透明“击破”谣言
甲流疫情的传播和蔓延,带来的不仅是攀升的病例数字,还有各种猜测、误解以及谣言造成的恐慌。
甲型H1N1流感疫情源自中国内地、孕妇病例占死亡病例的80%、接种甲流疫苗导致学校疫情暴发……
在我国防控甲流疫情过程中,这些误解和谣言掀起一个又一个社会热点。
专家指出,知识是预防疾病最好的“疫苗”,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则是防止谣言传播最重要的屏障。
为准确、科学地反映我国内地疫情现状和趋势,指导公众科学、有效地预防和应对,我国政府自始至终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及时发布疫情进展情况,用事实击破谣言,还公众以真相。
卫生部坚持每隔一段时间公布疫情,让民众获知确诊病例数、治愈人数、死亡人数等疫情方面的最新进展。
在每次疫情发展的关键时刻,卫生部都组织专家答疑解惑。
在我国报告第一例接种疫苗后的死亡病例后,卫生部及时向社会通报调查进展,并组织权威专家,就疫苗的接种情况、不良反应率以及偶合症等给予详细解释。
当有关甲流病毒变异的报道让公众惴惴不安时,卫生部邀请中国疾控中心专家与媒体面对面,就病毒突变和公共卫生学意义的病毒变异的区别进行解释,并明确当前的病毒突变不会导致药物和疫苗失效。
“知道疫情的情况,我心里就有数了,咱不麻痹大意,也不用瞎猜瞎想轻信谣言。”
家住北京丰台区的刘明明说。
在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进展的同时,全国还通过12320咨询电话、编发材料、播出公益广告和电视讲座、发送手机短信等提高公众对甲型流感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疫苗“护卫”重点人群
“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应用甲流疫苗的国家”“我国将孕妇列为甲流疫苗接种人群”“6-35个月龄儿童接种甲流疫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在应对甲流疫情中,我国有关疫苗的研制和应用捷报频传,为防护重点人群提供有力武器。
2009年9月,卫生部发布甲流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详细规定了免疫程序、接种人群与地区、接种疫苗的时间等。
截至1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累计完成甲流疫苗批签发498批次9187.7万人份,累计完成甲流疫苗接种5567万人。
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约为12.4/10万,严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约为0.1/10万。
我国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的各国数据基本一致。
卫生部卫生应急办主任梁万年表示,目前我国全人群免疫保护水平有限,有效免疫保护屏障尚未形成,疫苗接种工作仍要继续推进,“农村地区,尤其是农村学校将是下一阶段防控重点;孕妇、基础性疾病患者、农村地区的学生仍是当前重点防控人群”。
应对甲流的战役仍未结束。2010年的日历已经翻开。
寒冷的天气、即将到来的春节以及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高峰,加大了甲型H1N1流感传播的风险,使得疫情防控工作仍然严峻,但付出的努力已为我们累积起战胜疫情的经验与信心。
(责编:梁燕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