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图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根据病因可将紫癜分为血管性紫癜、血小板异常性紫癜和凝血机制障碍性紫癜等,其中以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见。
皮损多为红色丘疹,一般在24小时内发展为针尖至黄豆大小的紫癜,可触及性为其特点,也可有瘀斑,部分紫癜有融合倾向。
皮疹常呈对称性,高于皮肤。
好发于下肢,以小腿伸侧为主,重者可波及上肢、躯干。
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或症状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急性型:多见于2~6岁儿童,起病急骤,可有畏寒发热,皮肤和黏膜发生广泛严重的出血,见群集淤点、大片淤斑,甚至血肿,于碰撞部位更多见,口腔黏膜可出现血疱,舌缘血疱咬破后,可出血不止。
任何器官均可发生出血,常见于鼻腔、齿龈、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出血。
2.慢性型:多见于生育期妇女,起病隐匿,轻者可在搔抓和外伤后发生淤斑。
重症者皮肤黏膜出现淤点淤斑,多位于肢体远端,躯干次之,而血疱和血肿少见,也会有黏膜出血,血小板严重减少时出现胃肠道出血,可见黑便。
急性型起病突然,短期内出现广泛的皮肤淤点和淤斑,口腔黏膜有血疱,牙齦水肿和出血,也可伴有鼻出血、黑便、血尿和月经过多等。
慢性型发病缓慢,临床症状较轻。
皮肤黏膜出现淤点、淤斑,多发性溢血、血性大疱和出血性坏疽、鼻出血、咯血等。
紫癜通常由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所致,是临床上出血倾向的主要表现之一。
根据收集患者完整、详细的病史,包括诱因、起病过程、伴发症状、家族史、接触史、过敏史等,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如检查血小板计数、血块退缩试验、出血时间、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等以获得初步诊断。
经初筛试验仍不能明确诊断的,要做进一步检查骨髓血小板形态和功能、凝血因子等,以明确诊断。
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病情分为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药物性紫癜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感染性紫癜要加强抗生素力度;坏血病则需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使用免疫抑制药治疗,如无效可做脾切除;敌鼠钠盐中毒使用大剂量维生素K治疗等。
有原发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适当应用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药物,如利血生、肌苷、叶酸等,必要时可输注新鲜血小板悬液、补充凝血因子等。
部分患者由于血栓病所致,因此如有临床血栓或有很高的血栓危险性时,则有抗栓治疗的指征,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是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