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发生急性、慢性感染形成的化脓性疾病。具有红肿热痛等特点,中医称为肛门痈。以20-40岁的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病理】西医认为感染是引起肛周脓肿的最主要原因。外伤,肿瘤等其他原因也可以引起肛周脓肿。
1.感染:不良的排便习惯,如长期便秘或腹泻的患者,常可致肛窦的感染,随着炎性逐渐加重并化脓,感染可向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间隙扩散进而形成肛周脓肿。
手术或外伤导致得肛区损伤,如果感染,也会形成肛周脓肿。
2.肿瘤:肛管直肠肿瘤破溃感染,会阴区的平滑肌瘤、粉瘤、脂肪瘤、血管瘤及骶骨前畸胎瘤等感染后,都可以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展,形成肛周脓肿。
3.其他:克隆病,溃疡性大肠炎,直肠憩室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疾病如果继发感染,也可形成肛周脓肿。
此外,白血病,糖尿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结核病等全身性疾病由于免疫力低下,也可以形成肛周脓肿。中医认为肛周脓肿多因过食肥干厚味或辛辣醇酒或外感风寒燥火之邪,湿热下注,经络阻滞,淤血凝滞,热盛肉腐而发。
【临床表现】肛周脓肿局部常有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结合全身症状,不难诊断。
一般初起可先在肛门周围发现一个小硬块或肿块,随肿块的增大,可出现疼痛、坠胀不适,逐渐加重,坐卧行走不便,甚至出现发热、怠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或难以排出,小便不畅。严重者可向会阴部或骶尾部放射。局部可见肛门周围有一肿胀区域,浅部脓肿皮色多暗红,深部脓肿皮肤常不变色。局部皮温升高,压痛明显,可触及波动感,指诊可在肛管或直肠内触到柔软的脓腔,可有压痛及波动感,相应肛窦处亦可有压痛。
【诊断要点】根据脓肿所在间隙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1.皮下脓肿:发生于肛门周围的皮下组织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压可有波动感,但全身症状不明显。
2.坐骨直肠窝脓肿:初起肛门部不适或微痛,逐渐加重后胀痛或跳痛明显,排便困难,并可加重疼痛,小便不畅。可伴有发热、畏寒、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肛门指诊患侧可有明显的压痛或波动感。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局部症状多不明显,患者可仅有直肠下坠或胀满感。全身症状明显,可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4.直肠后间隙脓肿:症状与直肠间隙脓肿相似,直肠内有明显的坠胀感,疼痛可放射至骶尾部或下肢。指诊可于直肠后壁触及压痛、隆起和波动感。
根据病源的不同,可分为感染性脓肿和结核性脓肿:1感染性脓肿:局部红、肿、热、痛,病情发展迅速,溃后脓液黄稠而带粪臭味,伴有全身不适、寒热交作、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2结核性脓肿:局部红、肿、热、痛不明显,成脓较慢,溃后脓液淡白稀薄,不臭或微带粪臭味,溃口凹陷。全身倦怠无力,一般不发热或有虚热,舌苔黄腻,脉弦细或濡缓。如属肺虚者,可兼见咳嗽咯血、骨蒸盗汗;属脾虚者,兼见神倦纳呆、大便溏薄。
理化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尤以深部脓肿明显。结核性脓肿可查到结核杆菌。肛门镜检查可见与脓肿对应处的肛窦感染,按压后可由脓汁流出。直肠腔内超声检查适用于深部脓肿,能够准确的诊断肛周脓肿及其位置。
【鉴别诊断】
1.肛门皮肤毛囊炎和疖肿:无肛窦感染及内口,病灶只在皮肤或皮下,穿溃后不会形成肛瘘。
2.骶髂关节结核性冷脓肿:病程长,病史清楚,有全身症状,骨质有变化,炎症与肛门直肠无病理关系。
3.骶骨前畸胎瘤:较小的畸胎瘤,其临床表现与直肠间隙后脓肿相似,指诊可触及直肠后有肿块,光滑、分叶,压痛不明显,有囊性感。
X线或直肠腔内B超检查可见散在的钙化点。
【治疗措施】社区医生治疗肛周脓肿一旦形成后,普通的抗炎效果均不佳,应及时手术治疗。内治
(1)感染性脓肿:宜清热解毒利湿为主,用黄连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2)结核性脓肿:宜养阴清热祛湿为主,用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加减。外治
(1)初起:感染性脓肿用金黄膏、黄连膏外敷;结核性脓肿用冲和膏外敷。
(2)成脓:脓已成,宜早期切开引流,但应根据脓肿部位深浅和病情的缓急选择下述手术方法。
一次切开法:适用于浅部脓肿,切口呈放射状,长度应与脓肿等长,使引流通畅,同时寻找齿线处感染的肛隐窝或内口,即将切口与内口之间的组织切开,并搔刮清除,以避免形成肛瘘。一次切开挂线法:适用于高位脓肿,如由肛瘘感染而致坐骨直肠窝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肛门直肠后脓肿及马蹄形脓肿等。
操作方法:在腰俞穴麻醉下,病人取截石位,局部消毒,于脓肿波动明显处,或穿刺抽脓指示部位,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及多切口,充分排脓后,以食指分离脓腔间隔,然后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脓腔,修剪切口扩大成梭形(可切取脓腔壁送病理检查)。然后以球头探针,自脓肿切口探入并沿脓腔底部轻柔的探查内口,另一食指伸入肛内引导协助寻找内口,将球头探针拉出以橡皮筋线扎于球头部,通过脓腔拉出切口,将线两端收拢结扎,创口内填以红油膏纱布条,外敷纱布,宽胶布固定。
术后处理:酌情应用抗生素及缓泻剂,每次便后使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换药。挂线一般于10天自行脱落,10天后不脱落,可酌情紧线或剪除,此时创面已修复浅平,再经换药后,可迅速愈合,无肛门失禁等后遗症。
但须注意术后有否高热、寒战等,如有则应及时处理。
分次手术:适用于体质虚弱或不愿住院治疗的深部脓肿。切口应在压痛或波动明显部位,尽可能靠近肛门,切口呈弧状或放射状,须有足够长度,用紫草油砂条引流,以保持引流通畅。待形成肛瘘后,再按肛瘘处理。病变炎症局限和全身情况良好者,如发现有内口,可采用切开挂线法,以免二次手术,但必须配合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术后感染。
(3)溃后:用九一丹纱条引流,脓尽改用生肌散纱条。日久成瘘者,按肛瘘处理。脓肿手术中应注意的事项:
(1)定位要准确:一般在脓肿切开引流前应先穿刺,待抽出脓液后,再行切开引流。切口:浅部脓肿可行放射状切口,深部脓肿应行弧形切口,避免损伤括约肌。
(2)引流要彻底:切开脓肿后要用手指去探查脓腔,分开脓腔内的纤维间隔以利引流。
(3)预防肛瘘形成:术中应切开原发性肛隐窝炎即肛瘘内口,可防止肛瘘形成。【家庭护理】
1.发病初期局部热敷或温水坐浴,每日2~3次,或局部理疗(用频谱仪照即可),能增进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轻疼痛。
2.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控制感染。
3.口服缓泻剂,以减轻排便时疼痛。
4.急性炎症期应卧床休息,必要时服止痛片和镇静药如安定等,保证充足睡眠,鼓励病人多饮水,多食易消化、有营养、含纤维多的食物预防便秘。
5.脓肿成熟,波动明显,应及早到医院切开引流。【预防与康复】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更衣,保持肛周清洁。
2.炎症初起时坚持定时正确的坐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