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健康知识

艾灸的方法以及操作手法

艾灸的方法以及操作手法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艾灸的方法以及操作手法

1艾灸6大好处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疗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当视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如果自己在家艾灸时要注意以下五大原则,避免伤害身体。

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2家庭艾灸的十个正确方法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

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3艾灸的操作方式

艾灸的操作方式很多,主要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等。

1、艾条灸

艾条灸法就是将艾绒卷制而成的圆柱,直径为1.5厘米、长20厘米,有的也加一些药物,称为药艾条。

灸治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穴位,并与穴位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使用者感觉温热为宜。

2、艾炷灸

艾炷灸是将艾绒做成的圆锥形的艾炷,直接或间接地放在皮肤上,从上端点燃。如果直接放在皮肤上,艾炷燃尽后才换炷再灸,皮肤局部就会烫伤起疱以产生无菌性化脓,称为化脓灸,又叫瘢痕灸。

唐朝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里说的“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是指足三里处的瘢痕灸。间接灸是在艾炷和穴位间衬隔某些药物,如生姜片、蒜片、附子饼、食盐等,不但能防止烫伤皮肤,还能发挥这些衬隔药物的作用,增强灸疗效果。如隔姜灸可治疗虚寒性腹痛、腹泻,隔蒜灸可用于治疗毒虫咬伤等。

3、温针灸

温针灸是在针刺得气后,留针在适当的深度,将一团艾绒缠绕于针柄或将一小截艾条套置在针柄上,然后点燃艾绒或艾条,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体内,从而同时起到针和灸的作用。

4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5女性缓解痛经的艾灸疗法

艾灸治痛经,主要针对女子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

治疗前,首先要诊断明确,然后对症治疗。按经络循行线路准确取其主穴和配穴,再进行施灸。

主穴:

关元 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气海 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处。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配穴:次髎、中髎、天枢、归来、曲骨

治疗时,病人首先选取仰卧位,点燃艾条,在距离穴位约2公分的空中熏烤以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为度。然后改俯卧位,同法灸治背面的次髎或中髎穴。每天进行一次。

穴位的选取,一般主穴每天使用。但配穴可每天轮换选取2~3个。

选择治疗时间一般在月经来潮前数日开始,到月经干净后数日。

艾灸治痛经是通过艾叶的特有气味与温热的刺激,来调整体内机能,达到缓解子宫肌肉反射性痉挛、解痉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

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