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健康知识

民间传说和阴阳常识

民间传说和阴阳常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民间传说和阴阳常识

中国民间禁忌和阴阳常识如下: 1、逛夜街忌穿红衣 下午六点太阳下山之后就算是夜晚了,夜晚外出有两大忌,一是忌穿黑色衣服,黑衣服很沉沉的,跟鬼怪的代表颜色一样,所以鬼怪在夜晚最喜欢附着在黑色的地方。

二忌穿红衣服,红色衣服鲜艳比较招惹恶魔的到来,如果打算在夜晚出门的小伙伴要牢牢记住噢!

2、长走廊安灯 很多楼房之间都有长廊,长廊经常不见光会容易积累阴气晦气,鬼怪最喜欢藏在阴冷的地方。

若家中有长廊,记得安个长明灯,避免鬼怪停留不散。

3、爬山戴玉器 登山远足是现代人最喜欢的休闲运动,由于山上都是高地,常年湿气重,以前很多动物死于此地,无形中是不错的假日消闲活动,,无形中强化了负面磁场。

若不想见到不想见到的“脏东西”,登山前可佩戴一些玉器首饰,以增加个人的正面磁场。

4、别玩碟仙笔仙 年轻人喜欢追求刺激,看电影也有笔仙,受电影影响,合群大伙一起玩笔仙,碟仙。

其实,这样直接求着跟灵体接触沟通是极大不妥,等于直接给妖魔鬼怪敞开大门。

尤其那些发觉自己近排印堂发黑气的人,更是不能玩这个。

5、八卦挡邪气 殡仪馆是出殡的地方,积累了较多的灵魂怨气,负面磁场很强。

家住殡仪馆附近的朋友可以在大门外或者窗外挂一块八卦。

先人用八卦来抵挡邪气入屋,把邪灵都挡在门外。

6、探病先拜家神 若需经常出入医院照顾看望病人,不妨在出发前烧香拜佛,保佑病人跟自己健康,也心里图个平安。

7、住酒店忌尾房 经常出差住旅店的朋友们都知道住尾房不宜,这也是有根据的,因为尾房日常光照不足,被阴气所占,而灵体又偏偏最喜欢聚集在阴暗的地方。

所以下次住房分配到尾房的时候不妨换个房间。

8、灵性号码要避忌 酒店房间的门牌号码也需要注意,在风水学上,“二”及“五”都属于灵性的数字,在酒店有“二”或“五”数字开头的房间容易招惹灵体逗留注意,时运低着说不定就能跟灵体碰上了。

“男左女右”的由来 【内容提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男左女右,好像约定俗成地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上公共厕所,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

另外,还有照结婚玉照,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礼仪场合等等,男的往往在左边,女的往往在右边。

如果颠倒了位置,就会有人笑话,说是违反了“男左女右”的习俗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男左女右,好像约定俗成地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上公共厕所,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另外,还有照结婚玉照,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礼仪场合等等,男的往往在左边,女的往往在右边。

如果颠倒了位置,就会有人笑话,说是违反了"男左女右"的习俗 。

这种习俗是怎么产生的呢?

据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氏化仙之后,他的身体器官化为日月星辰、四极五岳、江河湖泊及万物生灵。

这个传说虽然有神话的成份在内,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研究中华民族日神和月神的参考资料。

《五运历年记》认为: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盘古氏双眼所化,日神是盘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盘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就是由此而来。

那么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谁呢?

日神就是伏羲;月神即是女娲,均是传说中的上古之神。

几年前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我曾看到过出土于阿斯塔那的伏羲女娲图的白色浮雕和说明。

吐鲁番的伏羲女娲图,出于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交河故城附近的墓地也有少量发现,大多在夫妻合葬的墓穴中,一般用木钉钉在墓顶上,画面朝下,少数画则折叠包好放在死者身旁。

根据中国古代男左女右的礼俗,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人首蛇身,蛇尾交缠;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绘满星辰。

由于寓意深奥、构图奇特,富于艺术魅力和神秘色彩,自本世纪初发表以来,一直深受学术界的重视。

伏羲、女娲都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和人类的祖先。

据说伏羲曾教导人们从事农、牧、渔业生产,女娲曾教导人们婚姻嫁娶的人伦礼法。

他们手中拿的规和矩,即是生产工具,又是社会秩序的象征。

1953年,科学家发现,生物的一种基本遗传物体――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这一化生万物的基本遗传物质的结构――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竟然与吐鲁番地区表现化生万物的人类始祖形象非常相似。

以化生万物为名,吐鲁番出土的一幅伏羲女娲画像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杂志《国际社会科学》1983年试刊号的首页插图。

另外,"男左女右"的习俗还和古代人的哲学观关系非常紧密。

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中通贯事物和人事的两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长短、上下、左右等等。

古人将其归类分为大、长、上、左为阳,小、短、下、右为阴。

阳者刚强,阴者柔弱。人的性格,男子性暴刚强属于阳于左,女子性温柔和属于阴于右。

"男左女右"在中医应用上也有实际的科学意义,"男左女右"在医学上是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异。

中医诊脉,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即使小儿患病观察手纹也取"男左女右"的习惯。

这就是"男左女右"的由来。这一沿袭至今的习俗,早在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

当然至于"男左女右"是否真能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许多事物都有尊卑高低之分,就连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也不例外。

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

宫殿和庙宇都面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座北朝南,当上皇帝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败北"、"北面称臣"。

正因为正南这个方向如此尊荣,所以过去老百姓盖房子,谁也不敢取子午线的正南方向,都是偏东或偏西一些,以免犯忌讳而获罪。

除了南尊北卑之外,在东、西方向上,古人还以东为首,以西为次。

皇后和妃子们的住处分为东宫、西宫,而以东宫为大为正,西宫为次为从;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庙,要建在皇宫的东侧。

现代汉语中的"东家"、"房东"等也由此而来。

除了东西南北之外,表示方向的前后左右也有尊卑高低之分。

古代皇帝是至尊,他面南背北而座,其左侧是东方。

因此就在崇尚东方的同时,"左"也随着高贵起来。

三国时期的东吴占据江东,也称江左。

文左武右的仪制,男左女右的观念等,都是尊左的反映,有些习俗甚至延续至今。

如:房间是民居院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份。

北京四合院都是平房,没有楼房。

四合院里最重要的房间就是正房。

正房就是北房,也称上房或主房。

由於祖宗牌位及堂屋设在正房的中间,所以正房在全宅中所处的地位最高,正房的开间、进深和高度等方面在尺度上都大於其他房间。

正房的开间一般为三间,中间一间为祖堂,东侧的次间往往住祖父母,西侧的次间住父母,而且老房子正房左边(东边)的次间、稍间比右边(西边)的略大,这是受"左为上"传统习俗影响的结果。

旧时人们有尊左的习俗,我们常说的"左祖古庙"、"文左武右"、"男左女右"都是尊左的反映。

再如:戴戒指也是有讲究的,这种讲究不见诸文字记载,而是一种约定俗成。民众认为,左为上,右为下,左象征尊严和力量,右象征温柔和体贴。

故民众佩戴戒指。

呵呵,我是土家族的,就给你个土家族的传说吧!

相传古远的时候,一次涨洪水,洪水齐天,大风堡山上只余下一结兄妹。兄弟长得魁伟、眉清目秀,如郎和一般。妹妹身材苗条,生得一双丹风眼、新月眉,肤色白,面如桃花,很是迷人。

天宫中南极仙翁掐指一算,方知人间正蒙受劫难,秉报给玉皇大帝。

玉帝有心把人间繁衍的希望寄托在这对兄妹身上,命南极仙翁人间走一趟。

仙翁奉天命驾祥去自天而降,来到石柱黄水大风堡,笑容可掬地对兄妹俩说:“你二人能保性命,委实另有重要任务在肩,眼下百姓死于非命,为延续人间烟火,特命你二人改同胞为夫妻。但仅限你们这一代。”兄妹一听违背人伦之事,这怎么了得,宁死不肯。

仙翁说:“你们兄妹虽系同胞,但阴阳各异,还望你们以人间烟火为重。”

兄妹俩无可奈何,提出一个条件说:“我们各站在一个山头,各向山下推一扇石磨墩,若两扇合在一起,就结为夫妻。”

仙翁连声说:“好、好、好!”

果真,兄长搬起上扇石墩站在东山这巅,妹妹抡起下扇磨墩立于南山之峰,各将磨墩向山下一推,南极翁略施法术,只见背相推下的两扇磨墩由远至近,渐渐靠拢,然后稳稳当当地合为一体。

兄妹俩眨眨眼说:这是巧合,不能结伴。

继而又提出了条件说:“我们各自坐于一个葫芦上,若葫芦在浩淼的洪水中紧靠在一起,就答应此事。”

仙翁依了兄妹。这两兄示拿来刀划开一个大葫芦,挖去葫瓢,浮于水上,而后一个朝东,一个朝南,各自坐在一半边葫芦里,瓢向浩荡的洪水,仙翁用手一指两半葫芦由远而近,逐渐相互挨拢,最后紧紧靠在一起,好似天生一般,分也分不开。

兄妹挤眉一笑对仙翁说:“百川终归大海,这与我们成亲是两码事,不可不可。”

于是,兄妹再提条件说:“我们各在一个山头燃起篝火,若两股烟雾和在空中重叠一起,我们就立即成亲。”

仙翁笑道:“好事不过三,就依你们最后一件事。

兄妹俩各自抱来柴禾,兄妹俩在南分别燃起一堆火来。

大风堡山上常刮大风,这时风也不小,兄妹深信两股烟雾上天会被大风吹散,不会合在一块。然而,两股烟雾袅袅上升,慢慢悠悠,飘飘然然,最后竟神奇般地合为一体,凝成一炷。

兄妹很是不相信地问:“难道这是天意吗?”

仙翁说:“此乃天意,还是从了吧!”

仙翁一吹气,兄妹俩等到醒来时,他们各不相识,成为一对陌生的伴侣,从此生活在一起。

于是这“东山老人”和“南山圣母”就被土家人前辈传说成是土家族人的祖先。

这优美动听、浪漫神奇的传说,构成土家族特有的文化内涵,一代传一代,一直传到今天。

古传说和历史事实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这要从两个方面去对待,一方面,不能把传说当作真实的历史,否则就失去了历史学的真实性、科学性。另一方面,又不能用历史事实去衡量远古传说。

科学的做法应该是从神话传说中找出合理的成分,从点滴中去寻找历史现象的客观存在。

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民间文学研究的内容,二者是有些共性的地方,但区别还是很大的:

1、从概念上看,民间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包括传说,因为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是口头创作中所有叙事散文作品的称。

2、从分类上说,民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风物传说。

狭义的民间故事分为: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

3、从特点上来说,内容上,民间传说的人物传说是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或经历,表明人民对他们的评价。如帝王传说,从秦始皇到光绪,他们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还有著名作家、艺术家、工匠,及一些传统的、虚构的人物传说。这些人物传说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人物不管存在还是虚构都是有名有姓的、有具体的历史时间、背景。即使主人公并不一定是历史上确有的人物,某些古代文献上,还若有其事地记载过。

虚构的故事多来自古老的、传统的民间传说,千百年来不停流传,无论有多少异文,其故事的中心情节和中心主人公的命运始终不变。如:干将莫邪传说、韩凭夫妇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白蛇传说等。

民间故事里是通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和虚拟的内容,它们的主人公大多没有确定的名姓,冠以老大、老二、老三;大姐、二姐、三姐;张三、李四、王五;老头子、老婆子。

如生活故事里“长工、地主故事”、“巧女、巧媳妇的故事”、“呆女婿、傻儿子的故事”、“媒人的故事”等。

民间传说内容广泛,塑造人物上是多种多样的,而民间故事中则存在着人物类型化。

在民间故事中储存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形象:阿凡提、巴拉根仓、阿古登巴、杜老幺等。

这是各民族、各地区机智人物的代表,几乎成了当地所有机智人物的通称。

传说的讲述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皆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

民间故事的开头一般会用一些相对固定的语句,如:“很久很久以前·······”、“从前······”这是因为民间故事没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而且幻想性很大。

4、民间传说是有着事实基础的;民间故事是幻想,幻想是民间故事的生命。

民间传说与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传说是民众的历史情感需要得到公开的表露抒发,传说中寄寓着人民群众对各类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历史评价,鲜明地体现着民众的历史感情。传说所及的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传说有时讲的生动会让人有种错觉,误认为是历史,所以传说一般都具有某种确定的历史性因素,是“民众口传的历史”,带有极强的个体感情色彩。如《杨家将》的传说,不清楚历史的就会把这个传说当成历史真实了。

传说中杨延昭的儿子是杨宗保,杨宗保的儿子是杨文广,而《宋史》记载中,杨延昭的儿子是杨文广,没有杨宗保这个人。而生活中我们拿后者来讲,会被大家笑话搞错了。杨家将被塑造成一门忠烈,表达的是民众的感情,但不能同历史等同。

幻想,在民间故事中站着很重要的地位。神话、传说、童话中有很浓厚的幻想自不必说,就是在寓言、笑话以及生活故事中,也同样存在着幻想的成分。如阿凡提与国王的故事。

在社会意义上,民间传说的创作动因是百姓的一种情感的表达。

钟山川之灵秀,赋造物以神韵,依物取形,随类赋彩,这是传说创作的一般规律。它的产生和流传靠着共同的民俗信仰,这些传说在共同的民族心理的基础上形成,又在传承中强化着民族凝聚力。

1、定义不同

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历史中知名的人物,事件发生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有的还涉及国家民族的重大事件;

而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结果也常与某些历史、地理现象及社会风习相附会,因而往往给人以它是真实历史的错觉。

2、分类不同

神话故事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

在中国民间文艺学界比较通用的传说分类方法是,按照传说讲述内容的性质进行划分。

民间传说有人物传说、历史事件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三个类别。

3、意义不同

神话故事的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民间传说在现代社会不仅有值得重视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而且也有令人倾倒的艺术魅力。但传说不是历史,不能与历史等同,其历史价值无法与史书相提并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话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间传说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历史上知名的人物,事件发生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有的还涉及国家民族的重大事件;而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结果也常与某些历史、地理现象及社会风习相附会,因而往往给人以它是真实历史的错觉。

但民间传说与严格意义的历史有本质的区别。

传说既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其中可能包含着真实历史的某些因素),而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许多传说把比较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通过艺术概括而依托在某一历史人物、事件或某一自然物、人造物之上,达到历史的因素和历史的方式与文学创作的有机融合,使它成为艺术化的历史,或者是历史化的艺术。

愚公移山传说。古代民间传说。据称:古时有位年近九旬的北山愚公,因苦于门前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就立志铲平这两座山。家人、邻里都来相助。他们终日劈山运土,往返于渤海和太行之间,常年不息。

河曲智叟讥笑愚公“愚蠢”。

愚公对智叟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他们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动了上帝,上帝就派夸、蛾氏二神把大山背走了。这个传说包含着“有志者事竟成”、人定胜天的思想。

古今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都曾经运用这个传说。

毛泽东曾用愚公移山的故事鼓舞和教育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所谓的神话,是指叙述人类原始时期,也就是人类演化的初期所发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而且,承传者对这些事件、故事必须信以为真,而学者们就是根据这个定义以区别神话与传说、神话与民间故事之间的不同。

神话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它必须是人类演化初期的故事。

根据这个定义,如果我们将玛丽莲梦露和黛安娜王妃的死讯视为神话,就是错误的。

因为她们顶多只是「传说」,算不上是「神话」。

事实上若用英文原文来看这样的讯息,应该用「legend」(传说)来表达,而不能用「myth」(神话)来定义。

再拿日本的例子看好了。

弘海大师(即空海和尚)带领人们挖掘而成的蓄水池,或他曾经驻足之处,这些也只能算是说明伟人事迹的「传说」,我们并不会将之视为「神话」。

第二,神话必须是单一的事件。

根据这个定义,那些以「从前、从前……

」做开头的「民间故事」也不能算是「神话」。

一般的民间故事,通常没有特定的地点、没有设定特别的时间、没有特定的人物、故事内容也可能重复发生。但是「神话」不同。

神话必须是一个拥有特定场所、特定时间(即使两者都没有说得很明确),并且是在叙述一个特定人物(或神佛)的故事。

第三,述说神话的承传者一定得对所述说的内容信以为真。

依照这个定义来看,许多现代人所谓的神话,根本算不上是神话。

那些故事是在叙述一些根本没有信众的神明,严格来说,这样的故事不该被称为是神话。

传说是最早的口头叙事文学之一。由神话演变而来但又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的故事。

辗转述说,也可说是流传,不能够确定。 例:村里传说他们家有人立功了,不知他兄弟俩谁是英雄。

人民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事的叙述。 例:鲁班的传说。

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要对历史做纪录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此即为传说的由来。

因此传说通常不可考,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年代远在文字发明前的遥远过去。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的叙事体故事。它们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

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份。

经过人们一次又一次宣传,民间故事被改成了各式各样的剧本.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