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健康知识

女史箴图的作者是谁?

女史箴图的作者是谁?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女史箴图的作者是谁?

女史箴图春蚕吐丝,流水行地,以形写神,皆出自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早期人物画中的杰作,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是目前世界上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专业绘画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这幅珍贵的名画自诞生以来就被历代宫廷收藏。现存《女史箴图》的九个片断为:冯姬挡熊、班婕辞辇、山水寓理、修容饰性、家族欢聚、同衾以疑、爱极则迁、静恭自思、女史司箴。1.冯姬挡熊2.班婕辞辇3.山水寓理4.修容饰性5.家族欢聚6.同衾以疑7.爱极则迁8.静恭自思9.女史司箴《女史箴图》中女性的着装多以白色为主,饰以红色飘带、裙尾或外裙,风格简单典雅;人物表情非颦非笑,她们的目光所及处如果不是画中人物就一定是落在某虚无处,从不投向画外,更不会与观者的你对视,这样的处理使人物不带半点挑逗,只余内敛与自持。《女史箴图》蕴涵了妇女应当遵守的道德信条,但是对上层妇女梳妆妆扮等日常生活的描绘,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娇柔、矜持,无论身姿、仪态、服饰都合乎她们的身份和个性。《女史箴图》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西晋著名文学家张华《女史箴》是在顾恺之生活的那个年代流行于上层社会女性之间的一篇文章,成书于顾恺之出生前50年左右。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妒忌奸诈,荒淫放恣,一些大臣曾提出废黜她的主张,西晋著名文学家张华为此采集历代贤德妇女的事迹用韵文形式撰写了《女史箴》。“女史”是负责后妃礼仪教化的宫廷女官,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一种规诫性的文体。以女史的口气写宫廷规箴,通过歌颂古代妇女的“忠、孝、节、义”来规劝教育宫廷中的女子应遵循封建道德,宣扬对主当忠、对神当敬、对夫当从的女性箴条,被当世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同时以列举历史故事来讽喻放荡堕落的贾皇后。全文300余字,有叙述,有举例,写得很是生动,不过对于上层人物尤其妇孺之辈的阅读是需要乐趣的,纯粹的文字即使优美也很难留下太深刻的印象。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就像今天的插图本《女史箴》,它采用的手卷形式与当时书本的形式是一致的,而且它按原文内容将手卷分为几段,每个单元单独成画,让人在欣赏美人的同时欣然记住了张华的教诲,而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名作《女史箴图》由此问世。画趣拾珍一、两种版本“春蚕吐丝,流水行地,以形写神,皆出自然。”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当此巨赞者,唯有东晋顾恺之的绢画——《女史箴图》。《女史箴图》艺术价值颇高,从问世起就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后人也多有临摹。由于年代久远,现在世界上仅存两幅临摹品,《女史箴图》宋代摹本,纸本墨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其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艺术水平稍差,而多出樊姬、卫女2段也有研究价值。《女史箴图》唐代摹本,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另一幅就是这件作为大英博物馆东方艺术品镇馆之物的隋唐时期摹本,是罕见的艺术珍品,更能体现顾恺之画风与《女史箴图》原貌,因而被后人奉为经典摹本,曾被许多文人墨客收藏过,画面上有项子京题记,唐弘文馆“弘文之印”,还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体书《女史箴》词句11行。画作本身及装裱部分压有宋、金、明、清内府藏印及明清历代收藏者的私人鉴藏印,清朝时被收藏在圆明园。二、是“盗”还是“送”?一种说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并开始对园内物品进行疯狂地抢劫和破坏。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天3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女史箴图》被英军大尉基勇松盗往英国,1903年被卖给大英博物馆。另一种说法:1903年的事。英军上尉克拉伦斯·约翰逊(1870-1937)拿着《女史箴图》的卷轴到了大英博物馆,希望鉴定卷轴上玉扣的价值。大英博物馆绘画部的管理员悉尼·科尔文意识到这个画卷非同寻常,于是用25英镑的价格将其购买了下来,用于研究和展示。当时中国本土还没有面向公众的书画展示,所以《女史箴图》也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公众视野的中国画作。而约翰逊上尉是怎么得到这幅画的呢?据约翰逊上尉自己说,是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的时候,在北京救助了一位女士,女士将这幅画作为回礼送给了他。三、选名画还是选潜水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为感谢中国军队在缅甸解除日军之围,曾有意把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归还中国与赠送中国一艘潜水艇二选一做为谢礼,中国政府选择了潜水艇。画家小传顾恺之(约345—406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 (今江苏无锡)人,东晋时期著名画家,有“三绝”之称,即“才绝、画绝、痴绝”,当时谢安称誉他“卿画自生人以来未有也”。在他的绘画理论中,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以及提出的“六法”,提出绘画应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的主张,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即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即以形写神,为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画史上将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为“六朝四大家”。今存有顾恺之画论《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启蒙记》另有文集20卷现已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