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阳气者,烦劳则张”谈男科疾病因机与“壮阳”之治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王劲松中医精室论》一9=“阳气者,烦劳则张”,此语出自于《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者,烦劳则张……”此语其意是指:《广雅·释诂一》:“烦,劳也”;烦,通繁,多也,烦劳即过度劳作,张,鸱张,亢盛也;过度劳作,阳气就会鸱张亢盛于外(而发生阳气失常的多种病症)。有鉴于此语,笔者认为男科诸多疾病之病因病机,更是如此;结合对所提出的“壮阳”之论说的理论与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探讨,简要叙论如下。1脏腑阴精阳气乃性命身心之源泉与动力《黄帝内经》认为生命源于自然界阴阳二气,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相通。人体之阳气犹若自然的太阳,全身诸多脏腑组织器官之生命活动,除其阴精之外,必须依赖阳气之温养。正如明代张景岳《类经附翼·医易义》:“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然则天之阳气,惟日为本,天无此日,则昼夜无分,四时失序,万物不彰矣。其在于人,则自表自里,自上自下,亦惟此阳气而已。人本无阳,犹天之无日,欲保天年,其不得乎!《内经》一百六十二篇,天之大义,此其最要者也,不可不详察之”(《类经·疾病类》)。又谓:“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等。阳气与阴精必须互根互用相须相制,协调平衡;阳气固密不散,阴精宁静不耗,阴阳双方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人身心精神旺盛,生命活动发挥正常。正如李中梓《内经知要·阴阳》说:“阴血平静于内,阳气秘密于外,阴能养精,阳能养神,精足神全,命之曰治。”若阴阳动态平衡被破坏,任何一方之偏盛偏衰则进入病态等。2阳气亦当分为生理之阳气与病理之亢盛阳气《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少,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历代医家所注释认为壮火即病理之义,少火为生理之火;如李中梓注:“火者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发育万物,人非此火,不能生养命根,是以物生必本于阳。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则害物,故火太过则气反衰,火和平则气壮。”马莳注:“何以壮火之气衰也?正以壮火能食吾人之气,故壮火之气自衰耳。何以少火之气壮也?正以吾人之气能食少火,故少火之气渐壮耳。”而张景岳则注谓:“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过则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壮火散气,故云食气,犹言火食此气也。少火生气,故云食火,犹言气食此火也。此虽承气味而言,然造化之道,少则壮,壮则衰,自是如此,不特专言气味者”。张景岳则将壮火、少火的“火”指为人体之阳气;将其也谓之生理之火与病理之火等等。故此,笔者据其认为“火”与“阳”应该可以合二为一,人体之阳气也当遵循“造化之道,少则壮,壮则衰”。其“阳气者,烦劳则张”之“张”的阳气,应该认定为亢盛鸱张的亢阳有害之气,亢阳之气日久必伤其脏腑、殃及阴精阳气,从而影响或损害身心正常之生命活动。然而由于人体之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各种功能皆随其起伏而变化,其关系是极其复杂而善变的。因此在认识机体脏腑组织器官之间关系,分析探讨研究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时,谈论“阳”、“火”之气必须要根之脏腑之质;必须要把阴阳之气与五行之质结合起来,谈论阴阳必联系到五行,言及五行必涉及阴阳;两者不可分离;正如张景岳所谓:“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内经图翼》)。“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维,变化难极”(《伤寒论》序)。探讨机体脏腑功能与病理变化之相生相克相侮之关系等,必须阴阳、五行二者糅合相贯;方才合乎“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类经图翼》)之论。其生其制其害,皆乃是指脏腑之物质阴精与功能阳气之动态变化而变化也。所以其各脏腑存在相互生克制化等关系之阳气,当分为利于“生物”的生理之阳气与有害于“生物”的病理亢盛之阳气。亢盛有害之阳气,则易伤耗人体之阴精;同理亢盛有害之阴气,则易伤损人体之阳气;伤耗阴精、损害阳气,或损害阳气、伤耗阴精;日久则极其容易导致阴精阳气虚衰,机体诸多机能减退或衰弱也。3“烦劳则张”是男科最常见、最主要之病因病机男科疾病之致病因素众多,发病机理复杂多变,就其病因病机而言,笔者从男科临证观察分析认为因为其“烦劳则张”之因机发病者较为常见,“烦劳”乃其致病之因,“则张”为其主要病理机制。历代医家有关“烦劳则张”导致男科疾病皆有其论述,如《素问·举痛论》:“劳则气耗”,“劳则喘息出汗,外内皆越,故气耗矣,久行伤筋”。《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强力,骨气乃伤,高骨乃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金匮翼·梦遗滑精》:“动于心者,神摇于上,则精遗于下也。”《三元延寿参赞书》:“强勉房劳者,咸精极”,能致“体瘦尩羸,惊悸梦泄,遗沥便浊,阳痿,小腹里急,面黑耳聋”。《医家四要》:“曲运神机则劳心,尽心谋虑则劳肝,意外过思则劳脾,预事而忧则劳肺,色欲过度则劳肾。”《格致余论》:“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疏泄矣”。《景岳全书》:“凡师尼失偶之辈,虽非房事之劳,而私情系恋,思想无穷,或面对千里,所愿不得,则欲念摇心,真阴日削,遂至虚损不救……”《辨证录·虚损门》:“人有入房纵欲、不知保涩,以致形体消瘦,而萎黄,两足乏力,膝细腿摇,皮聚毛落,不能任劳,难起床席,盗汗淋漓,此损精而成痨症也”。《医原》:“若劳色伤精之辈,更有甚焉者。先动心以伤神,即劳力以气伤,终纵情以伤精,伤精则阴亏,阴亏则易动相火,愈动愈伤,一旦精气神三者皆耗,多致不起。脉证将劳心神者更重,治法亦不外,填补真阴,但久则阴虚不复,真阴不能招摄真阳,真阳则不能归附真阴;由是龙火上炎,一火兴而五火炽,满腔虚阳充塞,而且颧红、面赤、喉干、咽痛、咳喘、音哑、五心如烙,筋骨酸痛,骨痛如折,上咳下痢种种危证“。古之又有“荒淫无伦,精神耗散,意淫于外,欲火内煽,虽不交合,但精已暗泄,自促其寿命”。“才不遗,强思之;力不胜,强举之;伤也,甚矣。强之一字,真戕生伐寿之本”等等。以上诸多致病因素之中,皆因“烦劳则张”,有脑(心)之烦劳,曲运心机,功名利禄心急,大脑被名利缠绕;或情之烦劳,因情所迷,所愿不得;或体力之烦,大力所劳伤;或房事性之烦劳,纵欲无度;或药食之烦,滥补乱施等;从而导致阳气之亢盛,伤耗阴阳气血阴液等之所害也;男科之病因病机,何者不然也?脏腑功能盛则同盛,衰则同衰。过度“烦劳”,必然鸱“张”,阳气会因过劳而亢盛,越而化火为害;或多或少停留于局部或诸多脏腑组织器官等,暗自消耗阴精,亏损阳气;久必则穷而殃及于肾,元阴、元阳受累,肾脏虚衰,诸脏腑受损,导致机体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等。而出现或多或少之全身或局部虚火内扰弥漫,甚至身心机能减弱或衰退之不同症状,其症状在男科疾病则可以出现于男子不育症、性欲减退、阳痿、早泄、遗精、滑精、血精、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性病与房事劳伤等诸多常见疾病与疑难杂症之中。过度“烦劳”,鸱“张”亢盛之阳气,其外越而化火为害,亦能够导致其它某些脏腑功能偏盛,亢盛之阳气伤及其它脏腑功能或导致脏腑功能不足及紊乱、或引起机体产生痰、湿、浊、瘀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又可积聚于局部或全身,以致引起阳气阻遏、阴精藴滞,失去其正常阳“动”、阴“养”之功能发挥,从而使机体发生许多病理变化,身心易疾、百病丛生等。4男科等论治之“壮阳”,应当有狭义、广义之论说笔者对所提出的“壮阳”有狭义、广义之论说如下。4.1“壮阳”狭义之论其“壮阳”狭义之论,是指教材上所论说的“补阳”、“补肾壮阳”,即应用温热药物壮助肾阳,适用于形寒肢冷,腰膝痠痛,四肢不温,痠软无力,少腹拘急冷痛,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阳痿早泄,肢体羸瘦,消渴,脉沉细或尺脉沉伏等肾阳虚衰之证。常用药物有制附子、肉桂、杜仲、巴戟天、补骨脂、鹿茸、淫羊藿等,代表方如肾气丸、右归饮、右归丸、十补丸、济生肾气丸等。4.2“壮阳”广义之论
①其“壮阳”广义之论,则认为是凡能够通过药物饮食、精神心理与运动锻炼等,可以改善促进调节脏腑生理功能之不足及紊乱,或者减少消除诸多内、外对身心整体局部之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从而使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畅通,阴精阳气充足旺盛,阴阳两者协调平衡,使全身每个脏腑器官之阳气不会因其内外之邪所扰而蕴遏郁阻、影响机体功能发挥其正常作用等之手段与方法,皆可谓之“壮阳”;即壮助诸多脏腑器官之阳气,而不单单指“肾阳”,平时所说“补阳”、“助阳”、“益阳”、“养阳”、“温阳”、“扶阳”与“通阳”等亦皆当归属之。与“补阴”、“滋阴”之既是“肾阴”、也囊括诸多脏腑器官阴精滋养方法雷同,而不单单指“肾阴”等。
②因为肾之元阴、元阳乃诸多脏腑器官阴精、阳气之根之本,历代医家临床论治疾病尤其注重肾之阴精、阳气,多善用“壮助肾阳”,“滋补肾阴”之法来激发推动其它脏腑、经络与气血等生理功能活动等,无非旨在强调肾之真阴、真阳对身心性命之重要性而已。
③“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阴”、“阳”,即乃广义“阴”、“阳”之论说,因此我们临床论治必须要从狭义、广义之法来分析“壮阳”之机理,必须要阴阳两者并重,绝不可有所偏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