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三个瓦匠的故事

三个瓦匠的故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三个瓦匠的故事

导读:三个瓦匠的故事(共7篇)三个砌砖瓦匠的寓言三个砌砖瓦匠的寓言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瓦匠们在干什么,三个瓦匠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瓦匠回答:“我在砌砖。我要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第二个瓦匠回答:“我在垒墙。我能做最棒的瓦匠工作。”

第三个瓦匠回答:“我正在盖一座大楼。”三个砌砖瓦匠的寓言很多次... 本文是()睡前故事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三个瓦匠的故事》,供大家学习参考。

三个砌砖瓦匠的寓言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瓦匠们在干什么,三个瓦匠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瓦匠回答:“我在砌砖。我要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第二个瓦匠回答:“我在垒墙。我能做最棒的瓦匠工作。”

第三个瓦匠回答:“我正在盖一座大楼。”

三个砌砖瓦匠的寓言很多次见诸于各个场合,甚至和MBA的入学试题。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我们只从三个瓦匠的思路说起。

如果我们用“自我期望”、“自我启发”和“自我发展”三个指标来衡量这三个石匠,我们会发现:

第一个石匠的自我期望值太低,没有大的志向,在职场上,此人缺乏自我启发的自觉和自我发展的动力。属于我们常说的安于现状的人: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二个石匠的自我期望值过高,有点好高骛远,在团队中,此人很可能是个特立独行、“笑傲江湖”式的人物。但是也可能会成为“小姐身子丫鬟命”的不得志的清高人士。

第三个石匠的目标才真正与工程目标、团队目标高度吻合,既现实又有理想。他的自我启发意愿与自我发展行为,才会与组织目标的追求形成和谐的合力。这就是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

海尔有句名言: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每个人都需要进行目标。

创造生活,需要确定你的目标。

三个抄写员的故事就很有点意思。

黎锦熙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头十年他在湖南办报,当时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

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错字、别字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

第二个抄写员则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先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然后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

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一首歌词,经聂耳谱曲后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

第三个抄写员则与众不同,他也仔细看每份文稿,但他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那些意见不同的文稿则随手扔掉,一句话也不抄。

后来,这个人建立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人。他就是。

已故德鲁克曾说:“目标改变了经理人过去监督部属工作的传统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主管与部属共同协商具体的工作目标,事先设立绩效衡量标准,并且放手让部属努力去达成既定目标。

此种双方协商一个彼此认可的绩效衡量标准的模式,自然会形成目标与自我控制。”

国内企业有一种倾向,似乎认为运作、MBO、流程重组、ERP、CRM等等才是先进的方式,而价值工程、目标则已经落后。

事实上,只要企业还没有改变其赢利组织的属性,目标就仍然是企业经营中最有效的基础手段之一,是经理人技能提升的主要内容。

目标的核心是,建立一个企业内的目标体系,全体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推进组织目标的达成。

在一个企业的目标体系中,总经理的目标、部门经理的目标、车间主任的目标,是各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目标都和企业整体目标息息相关。

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部门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企业目标,把这个目标分解成一系列的子目标,并把这个目标化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中去。

思路是首要的,有了思路还要坚持付诸于实施。

《火的战车》是一部与很多人同龄的。

一部在1980上映,第二年就荣获了当年的

奥斯卡包括最佳在内四项大奖的。

一部颇具英国古典主义气质的。一部据说是史上最伟大的体育。一部关于理想与奋斗与信念乃至信仰的励志。一部没有多少人完整看过但几乎没有人不曾为它的主题音乐感动过的。

《火的战车》故事发生在1919年。英国贵族化的剑桥大学凯阿斯学院考进了一位犹太学生亚伯拉罕。这位青年深受种族偏见之苦,一心想成为赢得奥运会百米赛金牌得第一个犹太人,以此来对抗种族偏见,为同胞争光。

苏格兰高地也有一个决心夺取奥运会百米金牌得青年利德尔。他父亲是传教士,本人是个虔诚的。他认为,运动员应具备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这和的教义是一致的,既然天赐他一双快腿,就是要他为上帝争光。

1920年,苏格兰和法国举行田径比赛,利德尔代表苏格兰参加。正当竞争激烈的时候,利德尔忽然摔倒,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终于抢先到达了终点。

亚伯拉罕在看台上目睹这场意志创造奇迹的比赛,十分激动。他热切地请求意大利职业教练穆萨比尼指导他练习。穆萨比尼没有答应。

1923年,伦敦举行全国性运动会,利德尔和亚伯拉罕在跑道上相会。利德尔获得冠军,亚伯拉罕落后了两码。他的女友、歌剧演员西比尔安慰他下次定能超过利德尔,但亚伯拉罕痛苦地说,他的速度似乎已达到了极限,再也无法提高了。

在场的意大利教练看到在这个失败者身上有一种渴望拼搏的精神,决定助他一臂之力,便对他说:“那两码包在我身上。”穆萨比尼教练针对亚伯拉罕训练不足的弱点,指导他从基本动作开始系统地进行训练。失去自信的亚伯拉罕渐渐恢复了信心。

1924年,第8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英国队起程赴法时,利德尔才知道百米预赛将在星期天举行。按教规定,星期天是日,不得工作。他考虑再三,最后决定遵守教义,退出比赛。

领队恳切得要求他为国王的荣誉参加比赛,双方相持不下之际,英国队四百米选手林赛勋爵主动把自己参加四百米赛的权利让给了利德尔,因为那场比赛不在日举行。利德尔不仅夺得四百米赛冠军,而且打破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

参加短跑的亚伯拉罕这时领悟到,障碍不是对手,而是自己的信心不足。他信心百倍地参加了百米决赛,终于夺得了冠军。

【三个瓦匠的故事,】

在这个没有信仰的或者信仰迷失的时代,在这个理想主义被看作幼稚和笑谈的时代,在这个甚至也没有什么理想无需多少奋斗的时代,深夜里一个人静静地看完《火的战车》,不啻于一种洗礼。

这就是坚持思路的力量。

志向远大,还要适时变通,才是志执行圆、困境怀仁的刘备成功的关键。

一根筋和两头堵缺乏变通力,即便有了思路,也会走向死胡同。

谁能说刘备强于诸葛亮?

在三国变幻的风云中,曹、孙、刘三家争雄,或是挟持天子,或是抢夺玉玺,就如曹操与孙权。

曹操做为世家之子,早在黄巾时期就已在朝堂之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孙权则是承袭了父兄打下的基业,坐成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

反观刘备,虽有着不可置疑的汉家血统,但中落的家道至汉末早已使其无可傍依,穷途运蹙的织席贩履正是其当时最好的写照。

然而,刘备并没有因此而沉没,从最初的将只关张二弟、兵不满千而起,十数年间,战黄巾、讨董卓、救徐州、斗吕布、败袁术、抗曹操到投袁绍、依刘表、走当阳、败长坂,直至茅庐三顾、东风火起、巧收四郡、席卷益州、逐占东川,若论百折不回之韧性,三国中,只有曹操与刘备当属并列第一,而刘备的成功,最主要的就是一点:自始至终高举着仁字的大旗,目标是匡扶汉室。

刘备思路清晰,所以三分天下成功了,后来思路混乱,所以兵发彝陵失败了。

脚踏实地,还要不拘一格,变化中求生存,这就是刘备成功的法宝。

马谡虽然有研究生和MBA学历,但是思路不清晰,而且缺少变通,也许这就是刘备不喜欢夸夸其谈、死搬硬

套的马谡的原因吧?

所以诸葛亮在丢失街亭以后,第一句话就是:“悔不听先帝之言。”

有时候需要坚持目标:不到长城非好汉。而有时候则需要变通:条条大路通罗马。

惟有如此,思路才能最终变化为出路。

砖瓦匠的故事

一天,有人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的工地,看到很多人都在汗流浃背地搬砖。他去问

第一个人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告诉他,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吗?他又把这个问题去问

第二个人。这个人的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先把手里的砖码齐,看了看说,我在砌堵墙啊。后来他又去问

第三个人。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抬头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跟这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给出来的解读却是三个层次:

第一种人的态度是悲观主义的态度。他可以把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看作是生活强加给的一份苦役,他关注的是当下的辛苦,当然这也是确实存在的。

第二种人的态度是职业主义的态度。他知道自己在砌一堵墙,这堵墙是一个局部成品,他知道要对得起今天的岗位,要对得起他的一份薪水、一个职务和职称,所以他的态度不低于职业化的底线,但是他没有更高的追求。 而

第三种人的态度是理想主义的态度。也就是说,他看到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他都知道这是在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他知道,他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他的付出一定会得到最终的成全。此时,他所做的事情绝不仅仅是砌一块砖,而是关系到最终能不能建筑起一座教堂,关系到他的生命、梦想。因为有了这个教堂梦想的笼罩,也成就了这样一个超出平凡的个体。

态度决定一切

——读《三个泥瓦匠》有感

606班 刘春园 香华实验学校 指导老师:胡玉文

态度决定着一切。一个人的态度不同,给别人的感觉也不一样,更会反射出他做事情的成果。

比如,我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三个泥瓦匠》。故事是这样写的:有一天,印度国王哈里什和自己的独生子打猎途径一个城镇,他看见了三个泥瓦匠正在工作,于是哈里什国王就问那三个泥瓦匠正在做什么。

第一个人说话态度粗暴,

第二个人说话态度有气无力,而

第三个人说话态度却充满着热情、自豪感。国王最好让第三个泥瓦匠做总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什么国王没选前两位匠人,原因是:国王听

第一个匠人说话粗暴,就感觉这个人做事特别没有耐心;

第二个匠人说话有气无力的,就会感觉他做事很随意。而

第三个匠人呢?说话热情、豪气,感觉他做事特别热情,可以克服困难。所以国王才选他做总督。这时,我想起了一句话:积极向上的态度是成功者最基本的要求。

这个故事也让我想起了一件事:大概前几天吧,我想玩一下电脑,于是我又十分没有礼貌地跟说:“,我要玩一下电脑!”

不料怒了:“你怎么可以这样和说话呢?要玩也要有礼貌的问一下我啊!

态度不好,不给玩!”

我便自己会房间看书去了,现在回想

起来都感觉羞愧万分。

所以呢,一个人的成功,可以从他的态度去决定一切,就像塞缪尔说过的一句话——时间如一面镜子:你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

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

三个泥瓦匠:态度决定一切

人生态度是那么的重要,对人生大小事都抱有积极、热情的态度,你才会享受人生享受快乐……

印度国王哈里什和独生子打猎途经一个城镇,空地上有三个泥瓦匠正在工作。

哈里什国王问那几个匠人在做什么。

第一个人粗暴地说:"

我在垒砖头。

"

第二个人有气无力地说:"

我在砌一堵墙。

"

但第三个泥瓦匠热情洋溢、充满自豪地回答说:"

我在建一座宏伟的寺庙。

"

哈里什国王回到皇宫后,立刻召见了第三个泥瓦匠,并给了他一个总督的职位。

国王的儿子问:"父王,我不明白,为什么你那么欣赏第三个工匠呢?"

"一个人有多成功,最终是由他做事时的态度决定的,"哈里什国王回答说:"有智慧的人可以看到事业最后的结果,而不是手头的任务,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动力。

态度决定一切

文章短小精悍,围绕石匠和国王的言语进行叙述,通过三个石匠的言行及其结果的对比,设置一种反差来说明一个道理,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

决定文字的高度的,不是文章的词句有多么精美,而是文章的思想内涵的深刻程度。

三个泥瓦匠对待自己的工作态度各不相同,

第一个讨厌他的工作,工作对他而言就是一种折磨;

第二个不喜欢他的工作,觉得工作对他而言只是一种责任,一种挣钱的形式;

第三个则全然不同,他不仅喜欢而且热爱他的工作,工作对他来说是一种享受!态度决定成败。对事情都应抱有积极、热情的态度,才会享受人生享受快乐。在人生航程中,你会遇到狂风暴雨,或者更多的困难,但,请记得要以积极态度对待,这样你才可能充满勇气扬起帆,绽开笑脸看清罗盘,朝着幸福的方向前进。

【三个瓦匠的故事,】

一天,有人问三个正在砌墙的泥瓦匠,说:“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你没看到?在砌墙。”

第二个人心平气和地说:“我们正在建一座高楼。”

第三个人喜气洋洋地说:“我们正在建设美好生活。”10年过去了,

第一个人仍在砌墙,作泥瓦匠,

第二个人成了一位工程师,而

第三个人成了两个人的老板。

态度决定你的人生!

三人的命运形成如此大的差别,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态度决定命运,对人的影响力是何其之大。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乃至人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应该说,生活给予每个人成功的机会是同等的,收获不同,只是人们的心态不同罢了。

有的人干什么事都视为无奈之举,总是怨天尤人,得过且过,结果只能是碌碌无为。有的人无论干什么事都以愉悦的心情对待,用热情、勤奋去构筑未来,所以自然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同样都在干一件重复的、单调的工作,三个人三种态度。

这三种不同的态度促成了三种不同的结果,成【三个瓦匠的故事,】

就了三种不同的人生。在教师的职业中,每天早来晚走,进课堂,出课堂,写教案,批作业,一日一日地重复。

如果不能从内心感受到教育过程的价值和意义,不能感受到教育结果的幸福和快乐,那么一帮子也就是一名普通教师,没有建树,没有独特的教育风格,没有职业幸福感。

原理:期望与收获成正比

启发:我们不只是在完成工作,也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我们更是在创造着未来;

我要看到我们工作的重要性,以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面对工作,做好能做的事。

三人的命运形成如此大的差别,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态度决定命运,对人的影响力是何其之大。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乃至人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应该说,生活给予每个人成功的机会是同等的,收获不同,只是人们的心态不同罢了。

有的人干什么事都视为无奈之举,总是怨天尤人,得过且过,结果只能是碌碌无为。有的人无论干什么事都以愉悦的心情对待,用热情、勤奋去构筑未来,所以自然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他凭什么升职”的故事:用心成就未来

两个青年人汤姆和琼斯分到一个单位。

两个人能力相当,又是。两年后,汤姆获得升职,琼斯心里很不平衡,就去找老总询问。

老总对他的询问没有解释,而是让他去办一件事:单位的食堂今天中午没菜,去看看市场有什么菜。

一会儿,琼斯回来说:“天气太冷,只有一个老头在卖土豆。”

老总问:“多少钱?”他说:“我没问。”再去,回来说:“五角钱。”

老总问,“只吃土豆太单调,有点配菜才好。”于是,再去,回来说:“老头家里还有西红柿。”

老总说:“不知多买能便宜?”

琼斯欲再去。

老总说:“你坐下来歇会儿,喝口茶。

我把汤姆叫来。”

汤姆来了,老总也说的是“单位的食堂今天中午没菜,去市场看看有什么菜。”过了一会儿,汤姆回来了,对老总说:“天太冷,只有一个老头卖土豆,五角钱一斤,多买能便宜到四角五分。

他家里还有点西红柿,我们可以做个汤。”

老总说:“那去办吧。”

汤姆说:“我已经让他跟我回来,在楼下等着呢。”

用心去做一件事,才能成功。所谓用心做事就是做事时,加入智慧,加入对事的长远打算,加入对事的一步一步的思考和谋划。

人们常说,教师是一个良心活。

谁能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谨慎地思考自己的教

学设计对孩子今天乃至未来的影响,谁能在日常的班级中培养孩子的各种习惯和能力,谁能在面对千差万别的孩子时,有针对性地真诚去呵护成长着的心灵,谁就能在用心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了自己。

一个马掌钉的故事: 细节决定成败

1485年,英国国王查理三世与亨利伯爵在波斯沃斯展开决战。战前,他的马夫为他备马,钉一个马掌时少了一颗钉。因为少了这枚钉,行军时,这个马掌丢了。

在打仗时,战马因为少了这个马掌,被敌人掀翻在地,致使国王被俘,查理三世输了这场战争,也丢了国家。

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决定了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今年仍然是一个靠细节取胜的年代。细节之中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对于细节必须精益求精。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往往能在细节之处发现新思路。做好了细节才能做好整体。在细节的关注中体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行为方式、做人理念。关注细节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备的素质,有具备这样素质的教师才能创造出出色的业绩。

感悟《校长必须给教师讲的三个故事》

六道河小学 王腊梅

老师是一个学校的支柱,他们支起了学校的整片天空,怎样让学校成为一所好学校,把学生教育成为优秀学生,这都是在于老师的引领和教导。

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有怎样的工作态度,应该有怎样的工作方法,这是所有教育者都一直在探讨的,而作为一名新老师, 学习了校长必须给老师讲的三个故事,我受到了启发,它的意义将对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我们骄傲,我们在培养祖国的未来。

哈里什国王真是一位有智慧的明君,他从三个泥瓦匠对工作的态度,看出他们未来的发展。

第一个泥瓦匠粗暴的态度,表明他对自己工作的极端厌烦和不满。是啊,如果他满眼都是垒不完的砖头,满脑子还是垒不完的砖头,从来都不想像一下垒砖头之后的美好结果:一座美丽的宫殿,哪怕是一堵漂亮的墙。那么厌烦和不满充斥于心,粗暴行为表露于外,是理所当然的了。

第二个泥瓦匠有气无力的态度显示了他对自己工作的冷漠,在他看来,他的工作是永远也砌不完的墙,他脑子里当然也没有美丽宫殿构想,所以工作对他来说,毫无热情可言。

第三个泥瓦匠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自豪感,因为有美丽的梦想在召唤,才使他抛却恐惧、懒惰、无望、冷漠,全身心投入到在别人看来简单乏味而自己看来则乐趣无穷的工作中去,所以他肯定会成功的。干什么工作都会成功的。作为教师,我们同样面临着那样的情况,你是不是整天抱怨学生太差,工作辛苦,甘愿做一名普通的教书匠,还是每天开心的设计你的每一堂课,欣赏你的每一个学生,想到祖国的未来在你的课堂上茁壮成长?我们每天默默无闻的进课堂,出课堂,写教案,批作业。为什么多少年后,有些老师是桃李满天下,成为优秀教师。哲人们说,态度决定一切;先贤们说,态度决定高度。良好积极的心态可以使人心底洒满阳光,踏踏实实享受生活工作的每一个过程,快快乐乐接近幸福的目标。相反以厌烦消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工

作,内心就会阴霾密布,看不到希望,就没有生活的乐趣、工作的,那么也就更没有成功的希望了。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复杂、纷繁的世界。

如果要想把这个世界打扮得色彩纷呈就需要老师的心像第三个泥瓦匠一样,每天喜气洋洋,对工作充满爱心、耐心和细心,并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骄傲。

二.教学细节决定课堂成败。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我想这里的细节就是教学上要注重细节,教育中要细心。

作为教师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作教育的有心人,作为教师“生活既是教育,教育既是生活”。

一个铁钉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让人感悟到细节决定成败的深刻教训。但是从“铁钉”与“国家”这一小一大两个事物的关系而言,人们很难预见到小铁钉的状况会影响到国家的命运,这正印证了老子所说的一句话:“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能够认识到小中见大的人一定是远见卓识之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小中见大的累积力量更加强大,孩子在生活中的细节行为不到位,同样会影响他长久的进步与发展。

老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到细节,不但是影响教学成绩,更影响你的成就。

细节分出名师与庸师。他凭什么晋级,他凭什么教学水平名列前?他得学生凭什么次次取得好的成绩?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更应该在教学中注重细节,推敲好每一节课。程序的选择、环节的处理,还有课堂中的动态生成,预设的与随机发生的,处理的方式不同,效果就会不一样。

老师的课就是雕塑家手里的作品,怎么设计,怎么雕琢,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要想制作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艺术家往往要花费毕生的精力,而我们教师又不同于艺术家,我们的艺术品是学生,是鲜活的人,一但培养出来,就不能再毁掉重塑。

由此可见,细节可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细节同样决定一个学生的命运。

三.教师用心成就教育完美。

优秀老师就是那些懂得用心去工作的人。用心工作的老师是学校的财富,也是教育界真正需要的人。一个用力工作的人(琼斯就是用力做事的人),只能做到称职;只有用心工作的人,才能达到优秀。

用心工作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工作方法和工作哲学。从平凡到优秀,其实只有一个秘诀,那就是工作上要用心一点,再用心一点。只要用心去做,每个人都能成为最优秀的。

对教师来讲,教师的用心就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

!曾经我也问过自己,作为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站住脚靠的是什么?

学习了第二个故事我知道了,靠的应该就是用心去履行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超越自己,当你用心做每一件事了,你就超越了别人,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这就是做教师的幸福。

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教师才有战胜挑战的成长经验,才有真正的教学生活,这才是我们作教师的所应该追求的职业感受。

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

但我相信,只要乐岗敬业,用心做教育,在教育的路上,我们总能找到自我,找到价值体现之所在。

我们的精神生活中将会有一份其它职业无法比拟的欢愉。

有一则故事:某个建筑工地正在施工。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回答说:“你没看见,我正在砌砖。”

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工资呢。”

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一座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房子”。

从这三个人简单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工作的态度是不同的。

第一个工人是纯粹为了工作而工作;

第二个工人是为赚钱而工作;

第三个工人则是为实现目标而工作。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始终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无所作为,而第三个工人最后则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我们经常强调的“成功决定于态度”这一观点。

三个砌砖工人的回答,实质上道出了每个人对“砌砖”这一工作的认识、态度,进而反映出了每个人的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志向。

第一个工人把砌砖看作就是砌砖,是毫无目的的,他认为自己就是砌砖的,轻视本职工作,不干这个干什么?

他认为砌砖工作是单调、平板,索然无味的,有时会把砌砖看成是负担,工作时敷衍塞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责任感与进取心。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所作为。

第二个工人是为了赚钱而工作,他把砌墙看作是谋生的手段,养家糊口的营生,他认为砌砖的价值就是为了挣钱。

这样,他就把自己摆在被雇佣的位置上去了,你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你不给钱,我就不干。

这样的人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不思改革,不求进取,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这样的人自然也不会有发展。

第三个工人的工作是有目标的,他把砌墙作为一种锻炼、一种积累、一种经历,虽是砌砖工人,干的是极简单、极普通的砌墙的活,但他具有正确对待事物的态度,有理想,积极,乐观,充满自信;他不单纯把自己只看作一个砌砖的,具有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志向,因而热爱本职,工作才是有和有创造性的。

正是因为有了正确的认识、积极的态度和远大的志向,他才最终成为了有名的建筑师。

在公司上班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要向第三个砌砖工人学习。

公司任何一个岗位,即使是最简单、最不起眼的岗位,都需要员工认真、负责的进行操作,对每个岗位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积极的态度和远大的志向,只有干一行,爱一行,才能精一行,爱岗才能钻进去,敬业才能有作为,且莫“这山望着那山高”,或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只要我们对工作孜孜以求,精益求精,一定能够收获胜利的果实。

相关热词搜索:三个和尚的故事 房东与瓦匠的故事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