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百分比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概述
关键词:淋巴细胞百分比
指标含义:淋巴细胞是由淋巴器官产生,具有产生和运载抗体、防御病毒感染的作用。淋巴细胞百分比指的是淋巴细胞数量在白细胞总计数中所占的比例。
检测价值:淋巴细胞百分比是血液常规检查中的指标之一。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可以见于生理性或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明显增高可见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等。偏低可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及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病等。
正常参考值:20%~40%
二、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
综述: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主要见于感染性疾病,且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水痘、流行性出血热,也可见于百日咳、结核、梅毒等。此外,肿瘤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器官移植后也可出现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非疾病类的因素,如儿童期的淋巴细胞生理性偏高,也会导致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
疾病因素
(1)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以及柯萨奇( Coxsackie)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也可见于百日咳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布鲁菌、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等的感染。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当人体感染病毒时,就会刺激淋巴细胞分泌相应抗体或者淋巴因子,来对抗清除病毒。所以当患有以上病毒感染性疾病时,出于机体对自身的免疫保护,淋巴细胞数量会增多,淋巴细胞百分比也会增多。
(2)成熟淋巴细胞肿瘤:包括成熟淋巴细胞的白血病和部分淋巴瘤,后者在病程中会浸润骨髓和外周血。
(3)移植排斥反应:见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或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4)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高的疾病: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等。这些疾病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也是白细胞的一种,其数量减少导致白细胞总数减少,从而使淋巴细胞在白细胞总数中占的比例相对增高,也就间接导致了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
非疾病因素
儿童期淋巴细胞较高,婴儿出生时淋巴细胞约占35%;4~6天后淋巴细胞可达50%,与粒细胞比例大致相等,直至4-6岁,此为儿童期的淋巴细胞生理性增多。4~6岁后淋巴细胞比例逐渐减低,粒细胞比例增加,逐渐达正常成人水平。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
综述: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主要原因是应用某些化学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以及受到放射性损伤;患免疫缺陷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处于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如HIV感染)等。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对这些疾病的诊断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疾病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免疫缺陷病: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B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等。
非疾病因素
1.药物影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药物可能导致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
2.放射线损伤:淋巴细胞是白细胞中对电离辐射最敏感的细胞,人体遭受电离辐射后,淋巴细胞会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也会降低。
三、应对方法
就诊科室 血液科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
综述:引起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常见感染性疾病如麻疹,而麻疹的一般治疗主要在于隔离、卧床休息,补充充足水分和营养物质,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发烧可服用退烧药,继发感染需服用抗生素,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果出现并发症应该立即通知医生,以免加重病情。
应对方法
麻疹
1.一般治疗
隔离,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口腔应保持湿润清洁,可用盐水漱口,每天重复几次。一旦发现手心脚心有疹子出现,一般说明疹子已经出全,病人进入恢复期。密切观察病情,出现合并症立即看医生。
2.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时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麻疹患儿对维生素A需要量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维生素A缺乏区的麻疹患儿应补充维生素A。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
综述:引起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常见疾病是免疫缺陷性疾病,此病的主要治疗为隔离,减少感染源的接触,同时禁止接种疫苗,以免发生感染;禁止做某些部位的切除术手术,如扁桃体切除术、淋巴结和脾切除术。其次应用免疫制剂治疗,大部分免疫缺陷病为抗体缺乏,补充Ig是最常见的治疗措施。
应对方法
免疫缺陷病
1.治疗原则
①保护性隔离患者,减少接触感染源;②伴有免疫缺陷的患者,禁止接种活疫苗,以防发生严重疫苗性感染;③一般不做扁桃体切除术和淋巴结切除术,禁忌做脾切除术,免疫抑制类药物应慎用;④使用抗生素以清除细菌、真菌感染;⑤根据免疫缺陷类型给予替代疗法或免疫重建。
2.应用免疫制剂
大部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伴有IgG或其他抗体缺乏,补充Ig是最常见的治疗措施。对血清Ig含量低于2.5g/L的患者,应给予人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其他替代治疗包括特异性免疫血清,输白细胞、细胞因子等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关检查
检查名称:血常规检查
检查科室:检验科
检查时间:随时
是否空腹:不需要空腹
检查步骤:
1.患者坐在指定位置上,放松肌肉,穿刺点暴露在外。
2.要抽血的手臂结扎止血带,同时患者握拳使血管充盈。
3.先在穿刺处消毒,消毒后进针采血。
4.采血完毕后,患者拳头放松,采血者取下采血管,松开止血带,拔出采血针。
5.采血后患者立即用无菌棉签在穿刺点处平行直压3—5分钟。
注意事项
检查前
1.检查前一天饮食清淡,忌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2.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心情放松,注意休息。
检查中
1.抽血过程中不要乱动,避免误伤。
2.抽血过程中如有头晕、心慌、恶心等晕针或晕血的不适合症状,及时告知采血人员。
检查后
抽血后,要按压针孔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按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相关指标
白细胞计数
淋巴细胞计数
中性细胞计数
参考文献
参考来源:
陈素梅,邓勇.麻疹患者肝功能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其意义[J].中国病毒病杂志(2):70-72.
郑贤干,江松福,沈志坚.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临床意义[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01,31(4):234-235.
蔡萧鹏,邱志峰,谢静.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