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怎么回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是一种进行性多发性关节炎,不仅累及关节,也累及关节外组织。本病是常见病,常同时累及两侧膝关节,可合并累及其他关节。
以女性多见,男与女之比为1:25。好发年龄,女性16~5
5,受累关节按好发顺序为手、膝、腕、踝、肘、足、髋等,常为对称性。本病致残率虽然较高,但若能早期诊断,及时积极地治疗,关节功能可能恢复正常。
病因: 目前病因仍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感染:EB病毒或支在体等微生物感染可能是RA的病因,但未得到证实。
2、自身免疫:滑膜内有产生免疫球蛋白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血液中抗体(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RF)高水平,在淋巴结和滑膜也发现类风湿因子;滑液中白细胞有免疫复合物。
3、遗传:血清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在家庭中较流行。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环境因素至少与遗传同样重要。
4、内分泌因素。 病理: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既累及关节,也累及关节外组织。
1、关节病理
(1)滑膜:急性关节炎早期滑膜增厚、充血和水肿,绒毛增生,血管翳从关节软骨边缘开始覆盖关节软骨,并腐蚀骨质,滑液增多、稀薄、混浊。
晚期血管翳机化,形成厚的纤维组织,导致关节纤维性强直。
(2)关节软骨:被多种酶(胶原酶、蛋白酶、弹性蛋白酶)腐蚀变粗糙、变薄和局限性坏死,与骨关节炎相反,首先侵犯不负重部分,并可继发增生性改变。
(3)关节囊:在晚期由于水肿和纤维化而增厚。
(4)近关节骨质:早期骨质疏松。
2、关节外病变
(1)皮下结节
(2)肌肉病变:肌肉萎缩多见,与发炎关节有关的肌肉更明显。
(3)肌腱病变:可有增粗、类纤维性和纤维化
(4)滑囊:偶发于骨凸部,有厚壁,与关节滑膜的改变相似
(5)肺病变:可有胸腔积液、肺内孤立性类风湿性结节、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变性 临床表现:
1、发病: 有急性或慢性,单发关节或多发关节。典型发病为逐渐发展的手与足部小关节对称性多发关节炎。
2、肌肉骨骼的典型症状与体征:
(1)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早期常有手部近侧指间关节梭形肿胀和掌指关节疼痛肿胀,大关节有积液,特别是膝关节。
(2)早晨僵硬:晨起关节僵硬,活动后逐渐减轻
(3)肌肉萎缩
(4)畸形:早期由于肌肉痉挛可发生轻度畸形,晚期则趋明显,如手指的“鹅颈畸形”、掌指关节尺侧偏畸形、膝关节屈曲畸形、髋关节屈曲畸形等。
(5)皮下结节
3、关节外表现
(1)全身症状:发热、体重减轻和疲倦是疾病活动的表现。
(2)皮肤与血管改变:四肢多毛,有雷诺(Raynaud)现象
(3)贫血: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贫血是慢性感染性贫血,血红蛋白正常或略低。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正常或低血红蛋白贫血。
血沉在急性期升高,C-反应蛋白试验在早期阳性。
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为60~80%
但阴性也不能否定诊断。
免疫球蛋白电泳在血清阳性病例中,IgM有70%升高,IgG有25%升高。滑液:混浊,粘稠度低,粘蛋白凝块质量差,细胞与蛋白含量增多。
滑膜活组织检查:类风湿关节炎的图象是滑膜表现有纤维素沉着,滑膜细胞增殖。 X线表现:早期改变:软组织肿胀;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关节面腐蚀和关节软骨下囊肿形成;由于关节软骨破坏,以致关节间隙变窄。
晚期改变:关节面明显不平和严重腐蚀;关节半脱位;广泛骨质疏松;继发性退行改变;骨性强直。 治疗:应根据疾病的病期和严重程度进行处理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对早期病例、急性病情加重或有并发症者有效;支具制动:在急性期可解除疼痛、肌肉痉挛和预防畸形;但应采取间歇制动,以便适当地活动关节;止痛药:无抗炎作用。
2、药物治疗
(1)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布洛芬;消炎痛;萘普生;保太松;水杨酸盐
(2)皮质激素:全身应用皮质激素,因易产生耐药性和大剂量使用后的并发症,只限于难处理的病例。
全身应用皮质激素,必须用小剂量,强的松龙每日不应超过7.5毫克,并应每周减少1毫克或少于1毫克,以防突然停药后症状又加重。
全身应用皮质激素在2周内无临床效果时,应停药。长期全身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突然停药,可引起重度感觉运动神经病,以致出现腕或足下垂。
关节内注射皮质激素:关节内注射皮质激素宜用醋酸强的松龙,每次25毫克,加入1~2%普鲁卡因4~10毫升,每周1次,3~4次为限。关节内频繁注射皮质激素,再加长时间负重,可引起严重骨质疏松和关节破坏,更易发生在膝关节,故应禁忌频繁关节内注射。
(3)其他药物:免疫抑制药物:硫唑嘌呤,环磷酰胺50毫克,雷公藤,青霉胺。
3、手术治疗: 目前,在疾病的各期,不论疾病的活动性是否完全控制,均可考虑施行手术治疗。
在早期,可行预防性手术,如膝关节滑膜切除,可清除病灶,解除疼痛。在晚期,行矫正畸形或改进关节功能手术,截骨术、关节融合术或人工膝关节置换。目前人工关节置换已成为治疗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