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Costco从开业限流排队,而现在又排队退卡,十一假期还会排长队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时间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排队太久了就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换一种变通的办法。让大家轻松自在分享一下生活的乐趣,人性化就是最好的印象……
对Costco,在中国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如果坚持性价比走量模式,能让消费者得到实惠,他就有资格被消费者认可。十一假期会不会排队,大约还是要看冷静下来的消费者是否觉得划算,毕竟开业的折扣有些已经因为缺货不复存在。十一的Costco会生意火爆,但是没有抢优惠的行为,那么应该不必排长队。而如今退卡的,如果Costco解决了其供应链和进货成本问题,大约还是会回头。而在日本实际上有种不错的解决方式,Costco是可以用一日券的,并不需要退卡这么麻烦。
对于Costco是否可持续,依然有很多争议,但是你可以从各国习惯上发现一个定律,消费习惯其实是次要的,性价比才是主要的。Costco若要在中国成功,则需要压缩供应链上的损耗,坚持性价比原则。我们来看看Costco在以下几个国家的经历。
美国,美国地广人稀,所以美国人大多数中产阶级居住在独栋房屋,前后有院子,有孩子的活动空间,早在60年代,美帝家庭汽车保有量已经过9成。所以其生活半径是依赖于车轮的。由于居住较为松散,购物则不太方便,卖场集中于郊区,因为在居住区卖场会过于拥挤,不利于停车。美国人囤日用品的传统就是起源于这种现状。周末开车出行,然后到Costco用会员价加满油,后备箱塞满日用品回家。这就是美式购物的特点。
日本,日本人居住半径比较紧凑。人口集中的东京一般是用地铁通勤。而实际上郊区模式本来并不适合日本,比如宜家和家乐福就很难在日本成功。而711等便利店模式则很适合。但是1999年Costco进入日本,当时日本零售业如临大敌,甚至称之为零售业的“黑船”事件(美国黑船打开日本国门)。但是Costco最终拿下了日本的供应链,从厂家直接拿货,用大包装销售。可以说的确是压低了零售价格,而便利店,虽然依然是日本人的主要模式,这种零散的格局也很当然的提高了零售成本。所以大卖场纷纷退却的日本,Costco依然逆袭。所有日本的门店全部盈利,开业时照样会有疯狂的排队,提前两天的都出现过。
中国,中国人口密集度类似于日本,但是我们出行,习惯用车,要不,北京高架怎么会这么堵!实际上在我国的零售环境只会好于美国和日本。因为我们有更加成熟的物流体系。但成熟物流体系也导致了Costco的竞争对手,那就是我国庞大的电商。我国线下大卖场退却有些不是因为消费者行动半径,而是因为卖场的地租高过电商。而线下的卖场大多数都向饮食转化,诸如盒马鲜生,很多人是当餐厅的。我们有没有囤货的习惯呢?不是很普遍,但是双十一的现实证明,其实我们是有的。那么最终Costco在中国的对手是电商,在日本的对手是便利店。而很有可能,由于现阶段电商店铺运营成本上升,实际上成本优势正在减弱。
我们最终发现,其实开市客和电商跑量的思路是一致的,他们其实是同一个物种。在这场竞争当中,竞争主力是在供应链的成本端,比如拼多多的崛起,多少依然是一种性价比模式的成功。开市客也一样。拿到相对优惠的大品牌产品,大包装销售,利用会员贴补利润,做好售后。
其实我们很熟悉Costco的模式,那就是天猫、京东在实行的模式。电商也有会员。
十一假期会排队。开业之初由于人流超限所以造成消费体验很差。这种情况下,对消费体验有要求的消费者就会选择退卡,同时赶热闹的消费潮水初褪,关注Costco的消费者会有序地进入,所以十一Costco应该会迎来消费高潮。
上海第一家Costco开业的时候,现场是非常的火爆,里面人山人海,画面堪比春运。而停车场更是车位难求,在入口更是树立了等待3小时的提示牌。到下午的时候,因为人数暴增,是不得不通过app和短信提醒顾客。
尽量避开拥堵时段,甚至是到了暂停营业的地步,我们就能想象用户是多么的疯狂了。为什么开业会受到如此的关注,这是和Costco的经营模式有关,在国外它的门店众多,覆盖范围广。
每10个米国人中,就有4个人拥有它的会员卡,而它所售卖的东西,更是比其他平台要少很多。说到它的盈利模式,可能你们都不相信,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会员的收入。要想进入到里面,必须先购买会员。
到了第二天,Costco是宣布进行限流。不过我们在网上也是听到了很多有关它的消息,一个是一家六口买会员进入取抢购茅台和五粮液,最后通过出手,愣是一天赚了一万多元。
另外一个是闲鱼上有这种代购服务,需要什么商品确定好,在其中收取一定的费用,要是需要邮寄需要自己付运费的。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数那么多了,去里面的不一定是购买自己想要的商品。
然而在这几天,是陆陆续续出现了排队退卡的情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或许是和用户的目的有关。办会员不一定是忠于你的,既然是可以选择退卡,那目的达到了还要它干嘛呢?
对于不是会员不能进入这个规定,肯定是会引起很多消费者的反感。就像之前的沃尔玛不支持支付宝付款一样。还有就是国内和国外的环境根本不同,尤其是在我们的一二线城市。
可以选择的商超太多了,加上其他的便利店、茶饮这些,选择是太多了。你没有来照样是这样过,来了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影响的。所以它的会员制度在国内是得不到很好的推广。
像之前入局的国外商场和山姆会员店,有哪个是经营的非常好的呢?现在距离十一假期只剩下二十多天,是否还会出现开业的那种情况,反正我是持否定意见的。开个车还要购买会员,怎么感觉特别的麻烦呢?
好在是会员可以退,要是价格还像开业那样,估计还是会有很多人去购买的。只是一时是这样,那在平常的时间里,到底会有多少人去呢,你们会花钱买它的会员吗?
如果十一长假期间商品优惠价象开張三天时的优惠一样肯定会排长队。如果和往假前几天一样那就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