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患者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癔症患者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癔症病人的表现有很多,主要包括分离障碍和转化障碍。分离障碍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生的意识范围狭窄、具有发泄特点的情感爆发、选择性遗忘以及自我身份识别障碍,包括分离性遗忘症、分离性神游症、分离性木僵状态、分离性恍惚状态和附体状态、分离性身份障碍、其他分离障碍(情感爆发、分离性障碍性假性痴呆、Ganser综合征、童样痴呆、分离性障碍性精神病)。
转换障碍又包括运动障碍(肢体瘫痪、肢体震颤、抽动和肌阵挛、起立不能、步行不能、缄默症、失音症)、痉挛障碍、感觉障碍、混合障碍。
癔症性格特点主要为:
1高度的情感性和情感的易变性:表现为情感活跃、生动,但肤浅、幼稚。
情感强烈带有夸张和戏剧性色彩,被称为“伟大的模仿家”。容易从一 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
对人对事的判断完全凭一时的情感出发,常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最易感情用事。
2高暗示性:患者很轻易地接受周围人的言语、行动、神态变化的影响。
3高度显示性:表现自我中心,好当众表演,过分夸耀自己的聪明、才华,希望得到大家的赞赏或注意。
癔症患者好恶作剧,以吸引别人的注意。
4幻想丰富:患者特别富于幻想,幻想丰富、内容生动、鲜明。
又由于高度情感性的影响,往往让人难以分辨幻想与现实的界限,给人以说谎或伪 装的印象。
2老人得癔病怎么办
癔病患者一般具有某些性格特征,如情绪不稳定和感情胜过理智,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
特别是待人接物,友好时如同手足,爱之欲其生;交恶时如仇敌,恨之欲其死。
对暗示敏感,周围人的只言片语或神态变化都能起暗示作用。
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得到大家注意、赞赏和同情,因而说话、动作矫揉造作和夸张。
想象力丰富并好幻想,有明显癔病性格特征的人。受到一定的精神刺激就容易发病;身体虚弱、长期劳累、精神压抑也会诱发癔病的发作。
老年人适应能力减弱,当遇到困忧和刺激时不易摆脱。但也正是在老年期,人会遇到特殊的变化,如亲朋故去、家庭不和、邻里不睦、身患疾病等。人到老年易动感情,显得幼稚、不稳定。所以人们常把老人叫“老小孩”。
老人大脑部分退化,对感情的控制能力较差,因此易患癔病。
癔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人称癔病患者是“疾病模仿家”,即各种疾病的症状都可能被癔病患者模仿表现出来。
癔病根据症状可分为两类:主要表现在躯体方面的称为转换型,表现在精神方面的称为分离型。
老年人转换型癔病主要表现为运动性麻痹,如偏瘫或截瘫、失声(声带瘫痪造成),以及失明(对周围光刺激仍能感觉到)等。此外,还有疼痛等症状。
据报道,一老年妇女腹痛剧烈。曾因此而作过数次腹部手术。查其病历时发现她从年轻时起,遇到精神刺激便有位置模糊的剧烈腹痛。并坚决要求手术。只要作了腹部手术(不动内脏),腹痛便可消失。
医生请精神科大夫会诊,确诊为癔病。
老年人的分离型瘾病,其症状多表现为兴奋骚动。
患者可大哭大闹、大笑大唱、并能做各种表演,好似在台上演戏,或是象鬼神附体,如“跳大绳”的巫婆。还有的貌似痴呆,让指鼻子。
她指眼睛,让伸右手她伸左手。
虽然如此,病人在处理关键、复杂的问题上,还是较清楚的。
癔病的病程—般比较短,大多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只有极个别者历时较长。发作终止以后,病人不能回忆发作时的状态。
具有癔病人格的人,持别是有过癔病发作的人。
应该注意控制自已的感情和注重理智,不能任凭感情自由发泄,更不能以此作为要挟别人。
折磨亲人的手段。
家里有人患了癔病,应多给予慰藉,切不可将其发作时的言语、动作当做笑话。
平时对其既不能百般迁就。也不能过于冷漠。在其遇到委曲、不满时,既不能随声附合、推波助澜。又不能发置若罔闻。而是在生活中帮助病人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物。避免斤斤计较。
但患癔病的人都很敏感又十分爱面子,与其谈话时一定要注意分寸。
3癔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不少人不能把癔病、精神分裂症和神经官能症加以区别开来。实际上,癔病就是歇斯底里。还有的人一提到歇斯底里,就联想到了大哭大闹、大叫大吵,情绪变幻无常。
实际上,癔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但如果加以归纳,无非是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两大类。
精神症状型的癔病,表现为兴奋躁动,哭笑无常等,看上去比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有时还要严重。
有的瘟病患者发病时用唱山歌哼小调的形式唱出自己心中的苦闷;有的模仿已死的亡人口吻讲话;有的则出现痴呆,如将线往针尖上穿,将火柴杆倒过来擦等,给人一种比憨还要憨的感觉;还有的幼稚得象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一样逢人便叫“叔叔”、“阿姨”。
躯体症状型的瘫病,其症状是以“抽筋”和“昏厥”为主。
患者抽筋时手足乱动,大口喘气,面色潮红昏厥时不言不语,四肢强直。
癔病性瘫痪者也属于躯体型癔病,患者既无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又与神经解剖分布不相称,如在睡眠中听到有人高呼“起火了”时,这类病人有可能拔腿就逃。
癔病性失语者,平时“发不出音”,“讲不出话”,但却可在打架时破口大骂对方。
癔病性失明者看不见周围的人和物,但却能在灯光暗淡处绕过障碍物行走而不被绊倒。
癔病性耳聋者“听觉失聪”,但却能在睡眠中被丈夫的鼾声吵醒,还会向医生“告状”。
癔病性神游者可出现夜游现象。
可见,癔病的表现十分复杂,绝非吵闹哭笑那么简单。
4癔病的鉴别诊断
1.急性应激障碍
本病的发生发展和精神刺激因素密切相关,在强烈应激事件后立即发病,症状内容与应激事件相关,无反复发作病史,故可鉴别。
2.精神分裂症
分离性障碍的情感爆发和行为紊乱与急性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易混淆,但精神分裂症常表现为不协调性情感障碍、感知觉障碍和思维障碍,因此可以鉴别。
3.癫痫发作
分离性抽搐与癫痫发作临床表现有近似的方面,但癫痫发作有意识丧失,常有跌倒受伤、咬伤舌头、大小便失禁、脑电图异常等。
4.器质性疾病
器质性疾病如失明、失聪、感觉障碍等可依据相关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发现其症状符合躯体解剖学特征并加以解释。
5.诈病
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主观故意“没病装病”或“夸大原有的病情”,常突然产生,由主观愿望决定症状的消失与否。
分离性障碍的症状一旦发生,是主观意志无法控制的。
5癔病如何进行治疗
对分离性障碍的患者应尽快完善相关必要检查以确定其无器质性损害,在治疗中建立良好的医患联盟,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
1.心理治疗
(1)个别心理治疗 几乎适用于所有分离性障碍患者。
在建立良好医患联盟的基础上了解和理解患者的个人成长史、家庭关系、人格特征等,共情患者的情绪,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患者共同探索其患病的原因与过程。
切忌一味挖掘患者的童年创伤而不予以相应的共情和支持,以至于造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
(2)暗示治疗 可用于急性发作而暗示性又高的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向患者简单解释其疾病是一种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通过即将实施的治疗即可逐渐恢复甚至痊愈。
针对运动和感觉障碍的患者可以使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配合言语暗示进行治疗。也可以运用催眠治疗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结合语言暗示以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
(3)系统脱敏治疗 先让患者倾诉与发病有关的精神因素,然后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逐步让患者暴露于诱发症状的精神因素中,患者渐渐体验到能够承受这些精神因素带来的紧张不安情绪而不发病,之后逐步增加暴露剂量。
2.药物治疗
临床中发现分离转换障碍患者常有焦虑、抑郁、失眠、疼痛等症状。
药物治疗可针对这些症状进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躯体不适感。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用于改善情绪,苯二氮卓类药物可减轻焦虑及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