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肿是怎么得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肾囊肿可大致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病因均不相同。遗传性肾囊肿与基因有关,多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以及性染色体连锁遗传导致;非遗传性肾囊肿还可分为发育性和获得性肾囊肿,临床常见致病因素包括:
一、遗传性肾囊肿性疾病: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主要是由于两个致病基因所致,分别命名为PKD1、PKD2。其中80%是由于PKD1突变所致,其余大多数为PKD2所致。患者子女患病概率为50%,也就是说子女当中有一半可能会患有此病,男女患病的概率是相等的,患者多在30-40岁发病,囊肿呈进行性长大,还可伴发肝胰囊肿、结肠憩室、心瓣膜异常等;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又为称婴儿型或儿童型多囊肾,致病基因称为多囊肾和多囊肝病基因,目前发现此基因有63种不同形式的突变。此病存在两个显著的病理改变,即肾集合管梭形扩张形成囊肿,以及门脉区纤维化伴胆管发育不全;
3、青年型肾消耗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致病基因JNPHP1定位于2号染色体,大多数患者是由于JNPHP1基因缺陷所致,发病年龄多为3-17岁。肾脏病理主要表现为肾脏缩小,切面肾皮质变薄,有时在髓质外侧带和皮髓交界处可见囊肿,慢性进行性肾功能不全为临床特点。
二、非遗传性肾囊肿性疾病:1、单纯性肾囊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后天获得性肾囊肿病,主要见于成人,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病因尚不明确。囊肿由肾小管憩室发展而来,病变可为单侧或双侧,一般无症状;
2、髓质海绵肾:为先天发育异常,病变局限于髓质和肾乳头区;
3、肾囊性发育不良:肾脏未能正常生长,囊肿起源于集合管或肾小球,大小及形态变异较大;
4、获得性肾囊肿: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因为有草酸盐或其他化学物质的积聚、间质瘢痕化的影响等。此病常见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或长期透析的患者,患者肾脏会出现多发性囊性变。一般不伴有其他器官的囊肿,可并发出血、结石和感染等,甚至癌变,以腺癌多见。
此外,不当饮食、长期饮食不规律,长期吸烟、喝酒等均可能引发肾囊肿。因此,建议患者改善不当的饮食生活习惯,规律饮食,戒烟戒酒。还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