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甲每周一二三说谎话,游客乙四五六说谎话。其他时间两人都说真话,有一天,我不知道星期几,就问他们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研究者认为,我们其实可以用谈话的方式来来辨别谎言。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的Ormerod和Coral Dando列出了以下几种可以用来识别谎言者的谈话技巧,这些方法都已经在实际的FBI和警方的审讯过程中得到运用。
1.多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
大多数撒谎者的脑海中只有一个笼统的故事框架,他们的描述往往缺乏细节,因此,让他们开放地描述更容易露出破绽。不要问他们“是不是”,一段故事中的漏洞会比单纯的“是”或“否”更容易被识别。
比如说,当你怀疑男朋友晚上去打游戏时,不要问他:“你晚上去打LOL了吗?”,而要问他:“你晚上都干了些什么?”。当对方说自己在xx大学工作,而你感到怀疑时,你可以让对方介绍一下自己每天去上班的路途和在大学工作的经历。
假如对方打算继续说谎,那么接下来他就必须得编故事。而在编织谎言的过程中,他极有可能会被自己的谎言给绕进去,也就是我们说的“一个谎言要用千百个谎言来修补”。
2.问一些让对方出其不意的问题,或让对方使用倒叙。
在询问过程中,我们可以问一些无关的、在对方意料之外的问题。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理论,这种问题能够分散对方有限的认知资源,增加对方的认知负荷,也就是让对方更“费脑子”,从而难以维持谎言的逻辑性。譬如,FBI的探员们常常会跳出案件过程本身,突然询问嫌疑人在案件发生时的感官体验,或者了解案件之后所做的事,嫌疑人既要编造谎言,又要应付这些突然出现的问题,这样的“一心二用”使他们更容易原形毕露。
另一个很好用的技巧,是让对方用倒叙的方法来叙述事件的经过。陌生的叙事方式也会极大地增加认知负荷,当对方费劲地倒叙时,再去编织谎言就显得很困难,容易自相矛盾。
这一点已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研究表明,如果说谎者平铺直叙,谎言被辨识出的正确率只有42%。但如果说谎者是在倒叙,谎言被辨识的准确率会大大提高,达到60%。
3.观察对方的自信度,适时发出挑战。
当说谎者认为他们掌握了主动权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长篇大论。然而,一旦他们感觉不对劲,或被问到了关键之处,他们就会变得沉默或者支支吾吾,这是因为,他们开始感觉到无法继续掌控对话的发展方向,所以不愿意多说。
所以,在谈话过程中,如果对方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态度转变,我们就要考虑对方是否在说谎了。在谈话的最后,你可以尝试挑战对方的信心:“为什么我该相信你?”无论对方说了什么,再问一遍同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