桎梏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桎梏
[zhì
gù]
词语解释:
1.脚镣手铐。为古代的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主要用来拘系犯人。后汉书.卷四十一.钟离意传:「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既籓篱之已触,总桎梏而自甘。」近枷锁
2.束缚。庄子.德充符:「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近束缚
近义词:
1.约束
[yuē
shù]
管束。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日夜筹思,没有别的法子,只好自己约束百姓。」
2.枷锁
[jiā
suǒ]
枷和锁。是古代套在犯人脖子上、拴在犯人脚踝上的两种刑具。北史.卷九十四.流求传:「狱无枷锁,唯用绳缚。」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只见枷锁尽落,左慈卧于地上,并无伤损。」
3.束缚
[shù
fù]
缠绕困绑。国语.齐语:「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只见女墙边虚搠旌旗,无人守护,又见军士腰下各束缚包裹。」
4.拘束
[jū
shù]
不自由、不自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
5.镣铐
[liào
kào]
刑具。指脚镣手铐。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所有镣铐,因他进牢后,用的使费很多,是以免掉不带。」
6.牵制
[qiān
zhì]
牵缠控制,约束而使不能自由。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愿募敢死勇斗之士,每日与彦章排战以牵制之,使之旬日不得东下,则我城可成。」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操欲令我遣子入朝,是牵制诸侯之法也。」
造句:
1.要使壮族婚姻冲破族权的桎梏,任重而道远。
2.人若能摆脱名缰利锁的桎梏,就少了许多烦恼。
3.火红的枫叶,轻飘飘地从书本的桎梏中挣脱出来,轻盈地飘飞在房间里。它运动的痕迹并不快,极其舒缓,也极其坚定。明明生命已经脱离赖以生存的树木,然而,那片烈火般炙热的红色,却并没有随着生命的消逝而减弱。
4.贪婪是自由的桎梏,廉洁是自由的明灯。
5.人情义理武士道毅力,被这些桎梏束缚的人生是多么滑稽,多么可笑!然而,正是在这些束缚之下,人生的价值才得以体现。
桎梏是古代木制的狱具,包括桎、梏、拲(gǒng),都是束缚囚犯手脚的狱具。桎是木制脚镣,用圆木或方木中间凿洞,让罪囚把双脚伸进去后用绳索捆牢,有的用木楔连锁,视其罪行轻重来决定时间长短。
梏是首械,即颈枷,与后世的木枷刑具类似,犯人示众时要在枷板上写明罪囚的姓名以及罪名,意在告示他人。拲是木制手铐,两手共一木,与后世的铁手铐类似。
1937年殷墟小屯一处囚禁奴隶的地牢中出土的陶俑手腕上都带着拲,男俑手拲在身后,类似近代的背铐,女俑手拲在身前。西周时将被囚者的罪行分为上中下三等分别使用不同的狱具,给予不同的约束。
《周礼·秋官·掌囚》记载:"上罪梏拲至桎,中罪桎梏,下罪梏。"即,对重大犯罪者要颈戴梏并用拲缚住双手,同时用桎限制双脚的行动自由;一般的犯罪者需要颈戴梏,足带桎;而轻微犯罪者只是颈戴梏。京剧《玉堂春》中的苏三所戴的刑具就是梏拲合一的。王的同族只是拲手,有爵者只是桎足。桎、拲、梏三种械具都是木质的,后世概括为"三木",故三种械具全部加身的罪囚被称作"三木犯人"。
桎梏
[读音][zhì gù]
[解释]1.脚镣和手铐 2.像镣铐般约束、妨碍或阻止自由动作的事物
[近义]拘束束缚枷锁牵制约束镣铐
桎梏是指脚镣手铐,约束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