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与健康的关系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3项目名称:烟气烟碱对人体重要活性物质的影响及减效研究承担单位:新郑卷烟厂,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项目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烟气烟碱对酶的活性的影响,烟气烟碱与蛋白质及核酸的相互作用,烟气烟碱对人体的血红素,血红蛋白以及对人体供氧的影响;阐明烟气烟碱与人体重要活性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而提出能降低它们间相互作用的方法,降低吸烟对人体降的影响,并在卷烟产品开发中得到应用.项目目前研究进展:
(1)研究了烟气烟碱对酶活性的影响.提出了研究烟气烟碱对酶催化反应影响的新方法:计时电流法.利用该方法研究了烟气烟碱对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发现,烟气烟碱对乳酸脱氢酶活性有很大影响,烟气烟碱的加入降低了酶的活性;但在高浓度的NADH存在下,烟气烟碱对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将得到大大降低,这是因为NADH分子中有与烟气烟碱结构相似的基团,可与烟气烟碱竞争,从而降低了烟气烟碱对酶,辅酶的作用.该结果表明可以用NADH的增加来进行烟气烟碱的减效研究.
(2)研究了血红蛋白与烟气烟碱相互作用.循环伏安法实验结果表明:烟气烟碱的加入,对于血红蛋白的电化学行为将产生影响.紫外光谱实验结果表明:烟气烟碱的加入对血红蛋白中的蛋白质多肽基团将产生影响.由此推测:烟气烟碱对于血红蛋白中具有电活性的卟啉基团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也没有导致其结构的变化.但是烟气烟碱对血红蛋白中的蛋白质会产生影响,使其二级结构发生变化.而蛋白质形态的改变会影响卟啉基团与修饰电极表面的接触,从而影响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研究了血红蛋白与焦油相互作用利用电化学实验和紫外光谱实验发现:焦油量的高低,对血红蛋白的影响大小有所差别.而对于不同品牌的影响,由于焦油量与成分不同,对血红蛋白产生的作用也不同.可见焦油量与成分可以作为衡量卷烟有害性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
(4)研究了神经递质与烟气烟碱,焦油相互作用.实验证明,烟气烟碱对神经递质基本没有负面影响作用,而焦油对神经递质有影响.4项目名称:吸烟与降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承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相关因素分析:选择吸烟的降人及非吸烟者各120例,分别测定其内皮细胞功能等一系列指标,分析两组之间各项指标有无显著差异存在.
(2)干预治疗措施的研究:将吸烟组120例病人随机分为4组,服用相关药物,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相关药物是否对吸烟人群具有保护作用.
(3)选染院急性心肌梗塞病历1000例左右,回顾性分析吸烟与心肌梗塞发病年龄,蹭程度等相关因素的关系.通过本研究,对是否受烟草影响的相关因素做出较为准确的判定,同时根据干预治疗措施得到的明确的结果,为减少烟草对人体的损害提供可靠的预防治疗方法.项目目前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吸烟组人群与非吸烟人群比较,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无明显差别,两组病人胰岛素,C肽及胰高血糖素水平也无明显差别,说明吸烟对于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并无明显影响.在两组人群内皮细胞功能测定中,发现吸烟组纳皮素水平高于非吸烟组,而白细胞介素1β,瘦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指标两组人群并无显著差异,说明吸烟可能会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但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因素较多,此种异常改变是否全部由吸烟引起尚缺乏足够的证据.在干预治疗组中,单纯应用A药或B药治疗前后内皮细胞功能并无明显改变,在应用A B药物治疗组中内皮素水平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说明部分药物可能对内皮细胞功能的损害起到了减轻及保护作用,应用药物干预治疗可能对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起到一定作用.在回顾性分析研究中,吸烟组507例,占52.6%,非吸烟组456例,占47.4%,两组病人化验指标中非吸烟组病人血糖水平高于吸烟组,吸烟组血胆固醇水平高于非吸烟组,前者可能与非吸烟组中合并糖尿病的病人较多有关,其它血脂脂标及血尿酸等两组并无明显差别,说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所致,并非仅仅由于某1-2项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5项目名称:卷烟烟气与衰老性疾病及衰老性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承担单位:解放军305医院郑州烟草研究院项目主要研究内容: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确证卷烟烟气对衰老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保护作用,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研究卷烟烟气与人体和动物的衰老相关指标的关系,试图揭示卷烟烟气对机体衰老的确切影响和内在联系,为进一步研究烟草及烟气对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乃至机体衰老作用机理打下基础.项目目前研究进展:
(1)研究对象.选取病例114例和对照205例.病例来源于1997年以来北京地区帕金森患病率及发病率调查中确诊的病人以及于2002年8月至2003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帕金森研究中心诊治的病人.对照组无锥体外系疾病史,居住在北京地区;对照组与病例组按照性别,民族和居住地进行匹配并且无直接血缘关系.
(2)资料收集.根据目前国际上主要的病因假说和可能的PD危险因素,制定出危险因素的结构式问卷.由经过严格培训的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了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经济情况: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和一生中不同阶段的职业情况;包括个人的生活习惯:是否吸烟,一生中不同阶段吸烟量,开始和戒除吸烟的年龄以及配偶的吸烟情况;还包括了环境暴露的情况和一级亲属的家族史等.
(3)资料分析.根据不同生命阶段(25岁之前,25至50岁之前,和50岁以后)开始吸烟,戒烟的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曾经吸烟者,现在吸烟者和过去吸烟者和非吸烟者.曾经吸烟者定义为一生中累计吸烟在100支以上的人.对所有的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并且Foxprow6.0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AS6.12统计软件完成资料分析.在单变量分析中,应用t检验对定量资料进行分析;应用M-Hx2检验对计量资料计算比值比(OR值)进行评定.多因素分析中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的最大似然钴计值,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Interval,CI)及P值.统计学显著性标准为0.05.
(4)初步结论.吸烟与帕金森病的关系为负性关联,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即吸烟对帕金森病有神经性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