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湿热口苦,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共同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肝胆湿热口苦 主要临床表现:胁助灼痛胀痛,或胁下有痞块按之疼痛,目黄,小便黄,身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热,口苦,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或闭或溏,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肝胆湿热以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异常为特征。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搔痒等。 1、引发口苦多是由于胆囊功能差,尤其是胆囊疾病(胆囊炎、胆石症等)的一种反应。
2、还有一些由于胃动力差,食道存在炎症的人也可使胆汁反流至胃,引起口苦。再者就是有些人,特别是一些老年人生活不规律,睡眠休息不足,以及入睡时打呼噜、张口睡觉、口腔发炎等人群,也极容易出现口苦的情况。
3、也有一些人是因为工作、学习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气愤、烦躁、焦虑、恐惧、忐忑不安、失眠等,都可能出现口苦。
这也要引起注意。二、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共同点 1 病因相同: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所致。
2 都有纳呆,呕恶,腹胀等脾胃症状。 3 二者可有黄疸的症状。黄疸是由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所致。
二证如出现黄疸,皆为阳黄。 4、望舌苔均为舌红苔黄腻湿热之象。 二者的不同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 湿热偏重不同。
虽然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病因均为湿热,但湿热偏重不同。脾胃湿热湿重于热,湿的表现如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泻表现明显。
热的表现相对较轻。肝胆湿热热重于湿。热的表现如身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的表现明显,而湿的表现相对较轻。
2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都有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如腹胀,纳呆,呕恶。肝胆湿热产生上述症状是因为肝气横逆犯胃。
脾胃受病,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呆,呕恶。故脾胃症状相对较轻。而脾胃湿热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致腹胀,纳呆,呕恶。
故脾胃症状相对明显。肝胆湿热多兼有脾胃症状。而脾胃湿热则不兼胁痛,口苦等肝胆症状。 3 肝胆湿热因湿热郁结肝胆,疏泄失职,肝气郁滞,不通则痛,故胁肋部胀痛不适,而脾胃湿热为脘闷腹痛症状,无胁肋胀痛的症状。
且肝胆湿热有湿热下注的症状,如阴囊湿疹, 潮湿,睾丸肿胀,坠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脾胃湿热则无这些湿热下注的症状。
4 从治疗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疗程来看,脾胃湿热的疗程较长。愈后较少复发。肝胆湿热虽疗程较短,但屡有发作。
因脾胃湿热湿大于热,湿邪致病的特点是病程较长,故缠绵难愈。三、肝胆湿热治疗 肝胆湿热治法主要利湿清热,清肝利胆为主。
专家介绍说: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品;对于湿重于热者,佐以芳香化浊,药用可以使用龙胆草、黄芩、金银花、野菊花、栀子、茵陈、赤芍药、生地黄、北柴胡、生甘草、车前子、生大黄。
这些药物可以中气、调和诸药,防苦寒之性伤胃耗气,另外柴胡、生地、赤芍疏具有肝养血至功效,对于肝胆湿热患者是有很好的疗效的。
对于湿重于肝胆湿热者,可用白豆蔻、清半夏、木通、黄芩、石菖蒲、连翘、赤芍药、生薏苡仁、茵陈、郁金、甘露消毒丹化裁。
药用藿香叶进行调理。这些药物史利胆退黄、方中芳香化浊、清热利湿解毒之精品。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药:湿重――菌陈五苓散;热重――龙胆泻肝汤。
肝胆湿热患者除用药物治疗外,还可配清热利湿食疗辅助治疗,可用: 1.板蓝根菊饮:板蓝根加水煎汤,加入菊花晶饮用,每日1次。
有清热疏风,明目解毒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 2.黄花菜粥:黄花菜30克,瘦肉末15克,糯米、白糖适量,煲成粥,每日1~2次,能清热凉血,消肿,利尿,止痛,明目,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肝属肝胆湿热型。
3.黄花菜饮:黄花菜(干品)15克。制法是将黄花菜洗净加水适量煎汤,代茶饮。有清热利尿,退黄疸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急性黄疸型肝炎。
4.五汁饮: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泻功效,适用于慢性肝胆湿热型。四、肝胆湿热饮食保健 1、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2、猪肝1付,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3、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4、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5、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
不适宜食物:胡椒,龙眼肉,鹅肉,羊肉,鸡肉,醍醐,蚶肉,白酒,人参,鸡蛋,南瓜,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葱、韭、生姜等辛辣之品,糯米、大枣、荔枝等黏糯滋腻之物,马铃薯、豆瓣等易致胀气的食物,动物油、肥肉、狗肉、海鱼、虾子、以及黄芪、紫河车、黄精等补益之品。
适宜食物:补血补肾的食物,以性平性温的为主,如牛、猪肉等,各种肉类要打碎打烂吃,利于养份的吸收。多吃性平性温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