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健康问答

秋季育儿保健常识是什么 三个常识要注意

秋季育儿保健常识是什么 三个常识要注意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秋季育儿保健常识是什么 三个常识要注意

1、居家必备养生汤粥

秋季养生必备粥。刚刚进入秋季,宝宝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而粥正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食品,秋后早晨喝粥,既可怯秋凉,又能防秋燥、和中健胃,如果适当加入一些健脾润燥益肺的食物或药材如百合、银耳,则对身体更有裨益。

各种菜汤也是补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汤可以稀释菜肴的盐分,并保持宝宝体内水分平衡。

2、吃白色食物润肺

按照中医理论,白色食物与肺部对应,秋季干燥应多吃白色食物润肺。

适合孩子白色食物包括梨、百合、莲子、银耳、淮山(山药)、莲藕、白鲫鱼、鸡肉、鸭肉、白萝卜、白菜等,家长可以给孩子自制一些白色菜品,比如雪梨银耳汤、淮山粥、鲫鱼汤、莲藕汤、白萝卜汤等等。

3、营养调理

秋季养生也需要饮食来调理。

宝宝营养是每一对父母所关心的话题,宝宝营养一般是指宝宝身体发育所必须的各类维生素。营养的摄取不但在宝宝身体免疫力差的时候尤为重要,而且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不可忽略。

孩童时期,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相对比成年人高。正是由于儿童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大,而同时宝宝胃的容量小,饮食结构简单,因此儿童各种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患病率非常高。

婴儿营养不良的现象并不少见。

多给宝宝吃牛奶、豆制品、鱼、肉等高蛋白饮食。多补充玉米、全麦面包、小米、黑米等五谷杂粮,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菠菜、萝卜、胡萝卜、芹菜、花菜等,也应增加。

总之,要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做到平衡饮食,才能减少秋季发病。

1.讲卫生、防腹泻

宝贝秋季有时突然拉肚时,疾病质以属“寒”者为多,因为宝贝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容易着凉,如果碰巧吃不卫生食物,尤其是沾有“轮状病毒”食物后,往往就会腹泻;普通应用抗生素就能控制腹泻时却往往无效,因为抗生素只能杀灭病菌,而不能消灭病毒。

所以秋季要特别注意食品清洁,尤其是瓜果要确实洗净再给宝贝吃次不要吃得太多。

典型小儿秋季“寒”腹泻特点是:起病较急常伴有咳嗽、发热等风寒感冒症状,或有呕吐泻如水样便,臭气不明显时,应该给宝贝消化道以休息,可以禁食8-12小时,禁食期间喂适量淡盐水,随后再慢慢恢复饮食。

采用疏风散寒、化湿和中中药内服,并配合推拿脐部贴敷等中医药疗法,往往能较快缓解症状减少体液流失,从而缩短病程,恢复小儿胃肠道正常功能,为防止剧烈腹泻后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腹泻特别严重时应该以补液、补充电解质等西医对症治疗为主。

2.多饮水、润秋燥

入秋以后,空气湿度降低,人们明显感觉到鼻腔和皮肤的干燥,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燥”。

秋燥是六种主要气候致病因素之一。

秋季的空气湿度虽然并没有冬季低,但因为气温相对偏高,人体的代谢相对旺盛,出汗多一些,所以更容易出现肌体缺水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宝贝身体容易所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流鼻血等各种秋燥症状。

此时应该适当地增加喂水量和喂水次数,或将梨、柑橘、荸荠、藕、葡萄等水果榨汁,代替水经常喂给宝贝喝,通常宝贝愿意喝,并且有滋阴润燥的效果。

3.善食谱、慎进补

宝贝在秋季食欲旺盛,此时食物来源最丰富,是调节宝贝营养状况的关键时期。

要注意膳食平衡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应该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钙、磷等的摄入,比如多吃一些谷类、蛋类、瓜果类食物和补充一些蔬菜水果。

同时可以选择具有中药效果的食物,如益肾润燥的芝麻、核桃,健脾养胃的栗子、桂圆肉,滋阴润肺的百合、银耳等,这些食料很适合用来煮粥。

在保证合理的饮食情况下,一般没有必要给宝贝另外吃补药和额外的营养品。

过多的服用这些往往会使宝贝胃口呆滞,造成消化不良,发生腹泻、腹胀等症状,反而妨碍了生长发育。

4.辨症状、驱虫患

夏末秋初季节,宝贝最容易染上蛔虫,此时是驱虫的最佳时机。吃打虫药肠虫清或者中药使君子等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打虫药,因为错误的打虫方法可能使蛔虫在宝贝腹内乱窜,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是否染上蛔虫可根据一些异常现象大致得到判断——

①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揉按后可缓解。

②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

③在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俗称的“虫斑”。

④无明显原因,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

⑤有偏食表现,并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

⑥吃得多且好饥饿,爱吃零食,吃得多也总胖不起来。

5.慢添衣、适温凉

老话说的“春捂秋冻”,即使对小宝贝的健康成长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虽然宝贝没有大人耐寒,但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身体在随时产生着热量。可以给宝贝穿得稍微少一些,不仅便于活动,还可以增强体质,使宝贝少患感冒。

添衣应该掌握一种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其逐步适应天气的变化。

1.腹部:肚子是脾胃所在,保持肚暖就相当于保护宝宝的脾胃。

宝宝在爬着抱着的时候上衣经常被撩起,小肚子容易受凉,受凉会引起腹痛、腹泻、消化不良。

保暖小招:保暖内衣,柔软的棉质内衣不仅吸汗透气,还能保暖。

要注意选购的时候不能选化纤的哦。

戴肚兜,是保暖的好方法,宝宝晚上睡觉容易蹬被子,妈妈也可以把宝宝放在睡袋里。

2.头部:头部是人体的“诸阳之会”,头部温度很容易被冷风带走,导致宝宝着凉感冒。

保暖小招:出门戴帽子,给宝宝选一个毛线质量好的帽子,不要选太厚的,头部过热容易心烦头晕,选择柔软舒适薄厚适中的,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

3.颈部:冷风很容易通过颈部将寒气带进身体,颈部是气管所在的部位,咳嗽咽部痒嗓子疼可能是颈部受寒了。

保暖小招:给宝宝围个围巾,可以防止冷风吹进,不要选容易脱毛的,会使宝宝把绒毛吸入气管和肺部,引起呼吸道疾病。

4.足部:脚部因为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且少,俗话说“寒从脚起”,脚部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引起呼吸道粘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能力下降。

保暖小招:给宝宝选纯棉质地、透气性好的袜子,并不是越厚越好!袜子太厚潮湿时会使宝宝脚底发凉,也会受寒。

妈妈们可以在宝宝睡前用热水洗脚,促进血液循环。

5.手部: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御寒能力差,如果手着凉,极易导致全是供血不足,反射性的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粘膜血管收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下降。

潜伏在体内的病菌大量生长,引发呼吸道感染。

保暖小招:妈妈们可以经常给宝宝搓搓手,加速血液循环,给宝宝选一付棉绒或绒线的尼龙手套。

1、甘蔗山药粥

原料:新鲜甘蔗榨汁约100~150毫升,山药50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用蔗汁与山药、粳米一同煮粥。

小提示:本粥清热生津、养阴润燥,适用于热病恢复期或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烦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等。

2、生地粥

原料:生地黄30克,75克粳米。

制作方法:将鲜生地黄切细,用适量清水熬约半小时后,滤汁;再复熬一次,合并药液浓缩至约100毫升,备用;75克粳米淘洗后煮成白粥,加入生地汁搅匀,食时可加白糖少许。

小提示:本药膳具有滋阴益胃,凉血生津之功,可用于阴虚潮热、盗汗、久咳、食少、消瘦、热症心烦、口渴以及睡起目赤、良久难消等症。

3、山药薏米粥

原料:薏苡仁60克,生山药60克,柿霜30克

制作方法:将山药捣碎,柿霜切成小块,同煮成粥。

小提示:此粥补肺、健脾、养胃,适用于阴虚内热、劳嗽干咳、泄泻,食欲减退等脾肺气虚的病症。

4、糯米山药粥

原料:糯米、山药、白糖。

制作方法: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片;糯米淘洗干净,加适量清水煮沸后,加入山药片,小火煮至粥烂。吃时可加些白糖。

小提示:此粥甜香适口,益肾补气,和胃健脾,是秋季宝宝很好的滋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