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健康知识

“子午觉”养生有技巧

“子午觉”养生有技巧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子午觉”养生有技巧

在古代的养生之道中,“三寒两倒七分饱”的理念最为世人称道。

而所谓“两倒”,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觉”,古人甚至把这称为百年养生的三大法宝之一。

那么,什么是子午觉呢?

简单说来,就是要求在每天的子时、午时按时入睡,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根据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睡眠理论,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是阴气最盛,阳气衰弱之时。

中医认为“阳气尽则卧”,这个时刻休息睡眠效果最好,睡眠质量也最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午时是中午11时到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阴气尽则寐”,所以午时也应睡觉。

但是睡午觉也要讲点“技巧”,只有合理的午睡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是饭后不要急着午睡。

很多人习惯午饭后就睡,而这时胃刚被食物充满,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压下降,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马上入睡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

所以,午睡前最好活动10分钟,以便食物消化。

二是讲究入睡时间。

一般人都认为中午只要睡了,就能达到效果。

然而专家分析,人们最容易入睡的时间是在早上起床后8小时或是晚上睡觉前8小时,大约是在中午1点钟左右。因为这个时候人的警觉处于自然下降期,此时午睡身体会得到很好的休息。

三是午睡要注意卫生。

睡前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也不要吃得太饱,因为油腻会增加血黏稠度,加重冠状动脉病变,过饱会加重胃消化负担。

另外,睡醒之后可以喝杯水,以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黏稠度,然后可以进行一些散步类的轻度活动。

四是午睡不宜太长时间。

专家认为,健康的午睡以15~30分钟最恰当,最长不要超过1小时。

如果时间太短达不到休息的效果;时间太长,醒来后又会感到轻微的头痛和全身无力,而且也不容易醒。

午睡不要趴着睡。据了解,大部分人都不注意午睡的姿势,有的俯卧,一有的干脆伏在桌上睡。

其实,伏案睡觉会减少头部供血,让人睡醒后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

同时,用手当枕头会使眼球受压,久而久之容易诱发眼病,而且趴在桌上会压迫胸部,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