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小子影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这是一部老片子了,甚至足足比我大了五岁,因此现在看起来,就不能以现在的观影眼光来看待这部片子,157M的大小也决定了画质的模糊程度。此片在当期各大电影节的评价都较高,虽然也被业界称为失败的商业片,不过其所表述的内容从专业的角度已被极大的肯定。
影片让我怀疑是否有可口可乐的大力赞助。先不说这个问题,而在1985年,对可口可乐这种美国式商业复制与入侵模式的解读,又把它搬上大银幕,应该也算是比较新鲜与独到的。影片讲述的是一可口可乐经销商发现澳大利亚一个小镇的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而当地的居民都在喝当地一种软饮料。我想这对于受到传统美国商业主义价值观教育和作为可口可乐经销商的男主角来说,一定不会视而不见,而是把这当做一个极好的契机,空白市场,相对来说是很好进入的。 当然,作为电影,爱情桥段总是必不可少的,既然是桥段,也自然脱不了俗套,男主角爱上了生产当地饮料老板的女儿,并抛弃自己的事业,和她一起过上了王子和公主式的生活。
现实中,就不会有电影式的美好了,可口可乐用传统的、美国式的,波普艺术,大众传媒的,合资并资本吞并式的,最后再用本地文化包装,逐渐成为本地人文化观念的一部分。最后,这个小镇的人都会去喝可口可乐,进入小镇公路口会立着一个大大的可口可乐广告牌。这才是我们以现在的角度看,发生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场景。
如果说营销就是交换,那么类似可口可乐这种交换的就是公司的利润和民众的生活方式。市场营销是生活标准的创造和传递。尤其是在今天信息和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的时代,经济学近数百年的发展已经通过看不见的手和广大政府的运作下,使得大家的思维以所认知的世界逐渐被大众传媒所控制。随着摩尔定律-级“每18个月,芯片晶体管密度将提高一倍,运算性能提高一倍”的不断实现,鉴别信息变得越来越难。所以当在足够的资本包装下的信息在强有力的利益驱使下,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像是影片中的那个小镇,也更像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当人们无法鉴别的时候,强势生活标准的植入就会变为满足顾客满足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和可口可乐,代表你想着这种所谓高级现代的生活方式更进一步,当这种思想逐渐蔓延到所有人时,营销已经成功,垄断地位已经形成。就像我长大以后才知道雪碧也是可口可乐的产品一样,我接受的是这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瓶可口可乐。
在符号感越来越强的现代社会,加之数字化技术改革的深入,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各样这样的符号充斥着。在机场里最有体会的吧,无论是公共的指示牌,还是休息区,免税区的店铺,一个简单的方形符号,便代表着它的含义。符号化的生活也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已被概念化和分散化,一种整体的美感被分散的符号所代替。人们的价值观不是由自己所见闻得事务所组成,而逐渐被大众传媒符号化的趋势所侵蚀。因此,现代的营销也都是从文化层面侵入,让你从根本上相信它是对的,是必需的。也想是中的一个理念,当你在梦境中给他植入一个概念,他的潜意识就会告诉他这是对的,即使是在现实中。人们失去分辨能力,更可怕的是越来越像生产流水线搬趋同化。这种美事资本化的入侵模式,也是这种营销模式存在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