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世界强化免疫日?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民生健康也提到更高的日程。近年来,变异病原的出现和肆虐现曾引起全人类的忧虑和恐慌;目前,人类对抗病毒的药物还很有限,尤其对RNA病毒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对于这些病毒,我们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充分认识这些病毒,接种减毒或灭活疫苗使机体产生主动免疫避免感染。“世界强化免疫日”是1988年第41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确定并实行的。主要是为消灭脊髓灰质炎而设立的。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少数能被消灭的疾病之一,为达到灭绝脊髓灰质炎目的,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取常规免疫、群众运动、监测、扫荡式接种等四大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尤为突出的是为强化免疫而采取群众运动形式――国家免疫日。国家免疫日是为了补充及完善常规免疫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通过免疫高危险年龄组0-4岁的每个儿童,尽可能快地阻断脊髓灰质炎地方性流行。通常包括一年两轮的国家免疫日(隔一个月),持续至少三年的期限,达到捕捉未免疫或仅部分免疫保护的儿童、提高已免疫儿童的免疫水平。这样,最敏感年龄组的每个儿童同时得到保护,也就立即剥夺病毒的生存。强化免疫是对常规免疫的加强,它与计划免疫(对新生儿有计划地实施疫苗接种)共同构成计划免疫体系。当常规免疫覆盖率增加,野病毒的循环被局限但不会很快一起停止,如制定的目标是消灭而不是控制时,就需进一步采取措施。
强化免疫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重要措施,即每年12月5日和1月5日对全国所有4岁以下儿童各服1剂脊髓灰质炎疫苗,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参加了强化免疫日活动,为儿童喂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并题词,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实现已承诺目标的支持和决心。
脊髓灰质炎病毒为肠道毒属微小RNA病毒科,直径20nm,无脂质囊膜,对乙醚、氯仿、乙醇有抵抗。但可被电离辐射、甲醛、氧化剂、苯酚迅速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有三个血清型,Ⅰ、Ⅱ和Ⅲ型,型间无交叉免疫。引起瘫痪型疾病的多为Ⅰ型,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流行株也有不同。病毒感染后,在网状内皮组织中复制,侵入到脊髓及脑干等部位的灰质细胞,可直接破坏其感染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引起其变性和坏死,导致单侧或双侧肢体瘫痪。经积极治疗,轻者1~3个月可恢复,重者经积极治疗会有所改善,但仍会留有肢体残疾。
脊灰病毒仅在环境生存非常短的时间,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感染者,目前已经有有效的疫苗,免疫能终生持续存在,且没有慢性病毒携带者、没有动物或昆虫宿主等,病毒一旦离开人体宿主如通过免疫它将很快死去。
免疫接种就是通过接种疫苗抗原使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对此种疾病产生预防作用,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一些容易感染的疾病的目的。
有感于12月15日“世界强化免疫日(WorldStrengthenedimmunityDay)”的临近,结合我十五年的小儿神经临床经验,耳濡目染了我国在预防脊髓灰质炎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认识到了现存的一些问题。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作为全球消灭脊灰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仍在广泛使用,OPV成本相对低廉、有效性肯定,但同时由于OPV本身的病毒学特性所引起的各种问题,也开始日益突出。
主要分为两种,在印度北部及非洲一些国家,频频出现减毒疫苗衍生野毒株(Vaccine-derivedPolioviruses,VDPV)的疫情流行和传播;此为减毒活疫苗自身变异导致活力增强、嗜神经毒力增强所致。
另一种为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AssociatedParalyticPoliomyelitis.VAPP),为免疫缺陷患儿接种减毒活疫苗相对常见的严重异常反应,常发生于有先天性肠道免疫缺陷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反复肠道感染、肛周脓肿、肛瘘等,口服1~2剂脊灰糖丸后出现双下肢或单肢麻痹表现,由于脊髓前角细胞的损伤坏死,造成下运动神经元不可逆的功能丧失,经积极营养神经、肢体康复、针灸等康复手段收效仍欠理想;大部分留有单肢残疾。
根据有关数字推算,发生率约为1/200万,我国每年约有数十例病例出现。随着我国相关法规的出台,鉴定和补偿工作已在我国多个省市展开。作为小儿神经科医师,我们能做到的一方面为开拓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努力,如神经康复和干细胞移植等;另一方面,协助我国防疫部门发现和改善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
工作中,时常接触到流动人口(农民工等)的数个子女从未接种过任何疫苗,家长对接种疫苗的必要性无知,导致不响应疫苗通知,或躲避接种疫苗;农村中一些计划外生育人口,不能顺利享受到国家计划免疫接种,导致成为多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消灭脊髓灰质炎疾病,决不是单纯医疗防疫部门的事情,要在政府的领导和直接参与、在全民总动员响应下,才能实现共同目标,国家加大计划免疫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知识,充分发挥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保障强化免疫接种质量的稳固发展,才能逐渐杜绝此类现象的残存。
OPV在应用近60年来的今天,其本身引起的副反应逐渐凸显出来,即使普及到接种人员在婴儿口服糖丸前注意是否有肛周疾病征象,仍有部分其他先天免疫缺陷婴儿存在接种疫苗发病的危险可能;在发达国家,多采用IPV、或IPV联合低效价OPV形式,从而减少VAPP、VDPV并发症的出现。相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自发研制IVP的增强,免疫接种程序会大大简化,疫苗相关副反应会越来越少,接种者的依从性会增强,民生健康会更有保障。
记得在乡村童年时期,几乎村村都有小儿麻痹症跛行青壮年存在,他们特殊的生活状况,使我感觉到别样的艰辛。
随着时光的飞逝,十余年期间,接诊到来自国内多个省份的VAPP患儿十余例,虽经过积极康复诊治,仍或多或少留有肢体残疾后遗症,现部分已得到鉴定和补偿。
在又一个“强化免疫日”到来之际,眼前又浮现出病房内VAPP患儿蹬踏着一条腿哭闹、年轻的家长焦灼无助的眼神,但愿随着国富民强,多方面的努力,能避免此类悲剧的出现;随着医学的发展,在脊髓前角细胞损伤的修复方面有所突破,使他们能顺利康复,迎接灿烂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