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热爱生命的故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热爱生命的残疾人——张海迪
张海迪,女,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亲,下放聊城农村,给孩子们当起教书匠。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0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万字的应与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户》、《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还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就重印了三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前,这个奖项还从未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我要学习张海迪姐姐那种面对困难、挫折,鼓起勇气面对生活,有勇气就有希望。今后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热爱生命的残疾人——张海迪
张海迪,女,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亲,下放聊城农村,给孩子们当起教书匠。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0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万字的应与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户》、《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还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就重印了三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前,这个奖项还从未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我要学习张海迪姐姐那种面对困难、挫折,鼓起勇气面对生活,有勇气就有希望。今后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我最敬佩的人——张海迪
张海迪是我最敬佩的人,因为,她的事迹让我感动。当我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以后,便被她执著的精神打动了,立志要做一个像张海迪那样的好同志。
张海迪,从小便患有残疾,胸部以下失去知觉,医生说,这种高截瘫病人最多活不过27岁,张海迪知道,自己活不长了,但却不甘心庸碌一辈子,她决定用自己的行动让人们记住她,张海迪。
张海迪决心学好医术,减轻别人的病痛,她为了学好医术,在小动物身上做实验,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张海迪已经能熟练的掌握医术了。
因为张海迪平常很乐于助人,所以,周围的人有什么困难都找她寻求帮助,又一次,一位老人拿着一瓶进口药,来找她,请她帮忙翻译,但是张海迪也看不懂,她看着这位老人失望的走了,便下决心学好外语。经过她的努力,她的外语已经学得非常好了,她翻译了外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拿着译稿去找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激动地流下了两行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位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这就是张海迪,一位不愿意向命运低头的姑娘,她一直激励着我们。
热爱生命的残疾人——张海迪
张海迪,女,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亲,下放聊城农村,给孩子们当起教书匠。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0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万字的应与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户》、《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还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就重印了三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前,这个奖项还从未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张海迪
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