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风景线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毕业
语文教学风景线
福建省涵江区白塘中心小学 吴碧霞
俄国作家果戈理曾说:“像样地朗读1篇抒情作品……需要同诗人分享那充满他心灵的崇高的感受;需要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它的每1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听得出1种真实的内心激动。”这种“整个心灵的感受”,这种“真实的内心激动”,就是文本中隐藏着的情趣带来的。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积淀语感的重要前提,指导朗读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艺术,也是语文教学最亮丽的风景线,教师要善于把控“情趣课堂”,使学生敢读想读乐读,把读书当作1种享受,使朗朗书声成为语文课堂最美的旋律,展现出独具魅力的朗读指导艺术。
1、点燃“心”火,让学生敢读
教师热情地鼓励,真诚地启发,耐心地等待,像1支燃烧的火把;教师若能以深沉的爱温暖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化着学生,以诚挚的赞美激励着学生,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会大大增强。
我在教学《与时间赛跑》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第3段,要求朗读的小手如林,1个腼腆的女孩子引起了我的关注:
师:你想读吗?
生:(摇摇头,小声说道)我不想读。
师:(稍微1愣,微笑着)没把握?
生:(不好意思)不敢站。
师:(直起身子,微微吁了1口气)哦,那你就坐着读。
(这时全班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师:让我们掌声再热烈些!
(在大家的掌声中,小女孩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读完了这1段课文)
师:不简单,如果再大胆些就更好了。
还想读得更好吗?
(小女孩自信地点点头。大家又1次热烈鼓掌)
师:(微笑着)现在你敢不敢读书了?
生:(自信地)敢!
师:(抚摸着小女孩的头,充满深情地对大家说)敢,就能把书读好;敢,就能把事情做好。
相信你在大家的掌声中胆子越来越大,自信心越来越强,书越读越好。
面对胆怯腼腆、不敢读书的学生,教师不能放弃,而要蹲下来和学生交谈,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语。
这不仅是在指导学生读书,更是在培养学生成人,在学生自卑的心田里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
课堂上,教师把学生看作知心的朋友,学生就将教师视为眼中的亲人。教师爱意绵绵,学生则情深意重。这样的课堂,哪有心声不能聆听?哪有心灵不能感受?哪有心火不能点燃?
2、扣动“情”弦,让学生想读
情感是朗读的“导火索”。
“课堂上感染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当教师和学生1起深入作品之中涵咏品味、受到感染的时候,当师生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思想内容融为1体,并进而引发新的联想、进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感悟的时候,语文课就会成为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共渡的情感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打开情感的闸门,真情才能在我们的课堂恣意流淌。
我在教学《长城》1课时,安排如下: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长城雄伟壮观,举世闻名,我们中国真了不起!
生:我感到很自豪,我为我们中国的长城感到骄傲!
生:我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无尽智慧和力量。
师:是啊!长城是古代建筑的1大奇观,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凝成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么伟大多么神奇!
来,同学们,读读看!
师:读得真好!连我也被感动了。同学们,在古代没有起重机,没有运输工具的情况下,人们建造长城要付出多大的人力和物力,简直难以想象。
谁能把古代人们建造长城的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
师:多么感人啊!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筑成的,怎能不令人赞叹、自豪和珍惜呢?
让我们怀着对长城的热爱之情再次放声朗读!
师:大家表达的不仅是个人的感情,而且是表达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感情,表达全世界人民的心声。
教师引领学生在诵读中走进文本,在品味中体验情感。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对课文产生了独特的感受、理解与体验。课文的语言材料、作者的情感体验,已款款走进学生的精神领域,积聚成情感的“核反应堆”,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喷发状态。这时,教师饱满的激情又推波助澜,使学生情感的火焰熊熊燃烧。
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自然爆发出1种创造性的激情与冲动,迫不及待地想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来表现课文的音韵美和意蕴美。这样无需进行朗读知识与技巧的指导,学生自己的朗读就能自然地打动自己,深深地感染别人。
于老师轻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以情育情、以情怡情、以声传情,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整个课堂流淌在情感的涓涓小溪中。
3、挖掘“趣”味,让学生乐读
“有情有趣”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
如果说“情”是朗读的“导火索”,那么“趣”则是朗读的“催化剂”。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深、朗读基调把握不准时,教师不要做生硬的指导,机械地说教,而要以游戏般的动作、儿童化的语言,再加上亲切的微笑、殷切的期待,给学生以生动而深刻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心领神会,在妙趣横生中产生理解和顿悟,进而领悟了朗读的要领,这时的朗读就成为1种乐趣。
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我班小荣同学有声有色地朗读着“细雨如丝,1棵棵杨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果实。
杨梅的形状、颜色和滋味,都非常惹人喜爱……
没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被带进了宁静的果园,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
“小荣读得真投入。”
我扫视了1下全班同学,1本正经地说,“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地咽过两次口水。”
学生们先是1怔,但很快就回过神来发出1阵笑声。
“课文描写的事情,肯定在他的脑海里变成了1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
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又酸又甜的杨梅果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口水……”1阵更响的笑声过后,我郑重其事地接着说:“如果读文章能像小荣那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不仅证明你读进去了,而且证明你读懂了。
老实说,刚才我都淌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
学生们又笑了,在笑声中理解得更深刻了。
这样的朗读指导趣味盎然、精彩纷呈,引而无声,导而无痕。
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不知不觉就被领进朗读的乐园和学习的佳境。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有关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怎样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会朗读,这是朗读的最高境界。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巧妙结合文本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示范和点拨,并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把文本中蕴涵的“情“”趣“挖掘出来,把学到的读书方法内化为朗读能力,用美妙的朗读撑起语文课堂教学的1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