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健康问答

家长必须了解的育儿知识 呵护宝宝健康

家长必须了解的育儿知识 呵护宝宝健康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家长必须了解的育儿知识 呵护宝宝健康

1、注意卫生

母乳喂养,宝宝要直接与妈妈的乳头接触,一定要保持乳头清洁卫生。

每次喂养宝宝前用温水清洗乳头,用专用毛巾擦干。喂养后也要及时清洗,保持乳头干爽。同时要勤换内衣,保持乳房卫生清洁,以免滋生细菌发生疾病,危害到宝宝的健康。

2、姿势要正确

姿势正确,妈妈和宝宝都舒服,姿势不正确,不仅宝宝会难受。而且错误的喂奶姿势还易发生呛奶,导致母乳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同时专家指出,喂奶方式不正确还会影响婴儿的牙颌骨生长发育,导致婴儿下巴发育过度向前,发展成我们所谓的"地包天"。

虽然宝宝小的时候很难看出,但长大后就会很明显。

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摇篮抱,即妈妈用一只手臂内侧撑住宝宝的头,使宝宝身体紧贴妈妈的身体,另一只手托住自己的乳房,使乳房成锥形,方便宝宝吸允。

这种喂奶方式最常见。

第二种是橄榄球抱,妈妈下夹住宝宝的双腿,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另一只手放在乳房上控制乳头使得宝宝吸允到。

在宝宝下面放上枕头或者垫子,让宝宝的嘴能够吸到乳头。这种姿势可以避免宝宝压到妈妈的腹部,对剖宫产妈妈来说最适合。

第三种是侧卧式,妈妈侧卧在床上,让宝宝与妈妈正面相对,紧贴妈妈身体。

将宝宝的头与颈部枕在妈妈身体下方的手臂上,另一只手放在乳房上控制乳头使得宝宝吸允到。

为了让宝宝姿势更固定也更舒服,最好在他们后背垫一个枕头来支撑。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为夜奶。

3、掌握好喂养时间

新生儿刚出生时提倡按需喂养,每次喂10-15分钟。待到婴儿1-2个月时一般3-4个小时喂一次。

3-4个月大时改为一整天喂5、6次,此时如果宝宝没有因为饥饿而半夜惊醒,可以逐渐取消喂夜奶。

当然每个宝宝都存在个体差异,新生阶段主要应遵循按需喂养,不一定要严格按照3小时或4小时一次的频率来喂养。

喂养时要注意多观察宝宝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喂养时间。

冲奶粉的六大误区

误区1、矿泉水或者纯净水

矿泉水中的矿物质、磷酸盐、磷酸钙等含量较高,而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长期用此水冲奶粉,会导致宝宝出现消化不良或便秘。

而纯净水中大部分的矿物质已经被处理掉,不适宜用来冲奶粉,冲奶粉最好的选择是白开水。

误区2、高温开水

有些妈妈感觉用滚烫的开水冲奶粉有助于杀菌,其实不然,用滚烫的开水冲奶粉,会导致奶粉中的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宝宝的消化吸收,而且奶粉中一些有益物质也会被高温破坏。

冲奶粉最佳的水温是40度左右。

误区3、奶粉浓一点

有人认为宝宝的胃口小,将奶粉冲的浓一点,吸收的营养会多一点。

其实不然,奶粉浓度越高,钠离子含量就越多,宝宝的肠胃无法负担,便会出现上火、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

误区4、奶粉冲淡一点

奶粉浓了会上火,淡一点就好了。

奶粉中宝宝最需要就是蛋白质,如果没有按照产品要求的比例来冲泡,就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从而出现营养不良。

误区5、先倒好奶粉,再加水

这样很容易造成冲调的奶粉比例不合适,虽然已经到达原定刻度,但奶粉很容易冲浓。应该先加水,然后再加奶粉,虽然会超一些,但是浓度合适。

误区6、提前将奶粉充好

有的妈妈感觉将奶粉提前充好,放进暖奶器中比较方便,这样很容易出现宝宝喝剩奶的情况。

冲好的奶在常温下存放不能超过2小时,长时间存放会导致营养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甚至变质。

误区一:摇晃宝宝入睡

很多人哄宝宝入睡时喜欢摇晃宝宝,觉得这样宝宝入睡快。

宝宝颈部肌肉与韧带还很脆弱,摇晃着哄睡很容易给他们颈部造成损伤。而且宝宝的脑组织还未固定,摇晃的外力易造成脑部伤害,严重的甚至可能致残。

误区二:宝宝哭闹就喂奶

新生宝宝不会用语言表达不舒服,只会用哭来表达。他们饿了渴了会哭,拉粑粑了或者尿尿了会哭,身体不舒服了同样会哭。

很多宝妈看到宝宝哭就喂奶。

宝宝吃到奶后大多会停止哭闹,但长期这样易造成宝宝肥胖,长大后出现代谢类疾病。

误区三:睡头型

有些宝宝出生时候头型不太好,家长非常焦急,担心影响宝宝长大后的生活。

于是想尽各种办法帮宝宝调整头型,让新生宝宝睡矫正头型的枕头。但是这类枕头偏硬,易对宝宝的颅骨造成损伤。

其实宝妈们不必过分担心,宝宝出生时头型都会有些偏,一般周岁后就可自行调整过来了。

误区四:开灯睡觉

很多宝妈担心夜里不能及时了解孩子情况,喜欢开着灯睡觉,同时认为这样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但我们都知道,开灯睡觉不利于睡眠,而睡眠对新生儿来说十分重要,直接影响他们的发育。而且开灯睡觉对新生宝宝的视力发育也有损害。

研究显示,睡在灯光下的宝宝近视发病率比睡在黑暗环境下宝宝要高出4倍。

1、清热解暑要继续

清热解暑类食品既能消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很有益处。

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孩子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2、寒凉饮食适当少

西瓜、香瓜、黄瓜不能像盛夏一样毫无顾忌地大吃特吃了。

经过一个夏天后,孩子的身体消耗很大,因此,寒凉类的食物,如西瓜、香瓜、黄瓜等,都要适可而止。

3、少辛增酸益肝肺

爱吃辛辣刺激食物的孩子要克制一下了。

夏季吃些辛辣食物可以增加食欲,但是立秋后要适当减少。因为秋天要收肺气,而辛味太盛则伤肺。

"增酸"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肝脏的功能,所以要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橘子、柠檬、猕猴桃和番茄等。

4、滋阴润肺以防燥

立秋后除多喝些开水、淡茶、菜汤、果汁及豆浆牛奶等之外,还可以进食些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作用的食物,如藕、百合、板栗、红枣、银耳、山药、荸荠等。

5、体重食欲需平衡

经过炎热的夏季,孩子往往胃口大开,进食较多,而秋季又是收获的季节,好吃的食物也特别多,孩子往往容易放纵食欲,大吃大喝。这样不但会造成肥胖,还会引起各种疾病,要注意浅尝辄止。

6、细嚼慢咽利肠道

饮食中食物的多样、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应多吃耐咀嚼富于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玉米等。

进食时,细嚼慢咽,既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完全吸收,又能通过纤维食物保持肠道水分和防治肠燥便秘。多咀嚼可生津润燥,达到防治秋季咽喉干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