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有哪些作用和功效 它的适用人群和禁忌又有哪些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
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冻伤、癃闭、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尤其是寒冷的天气,阳气也会逐渐下降,因此就需要补阳气,艾灸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腹痛吐泻、痢疾等。
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
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
回阳救逆
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
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对现代的亚健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针灸大成·千金灸法》云:“若要安,三里长不干”。
明朝《医学入门》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说明了不同的穴位上艾灸,不但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可以弥补药物和针灸的不足之处。
艾灸就是用燃烧的温和热力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传导,激发脏腑经络的功能,调整机体阴阳气血阴阳运行的作用(调气)。
《新针灸学》云:“是有它激发和调整人体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这种作用是依靠集中在一定穴位的温热刺激,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而达到目的。”
现代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这种作用的机制是艾灸调整脏腑组织功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这方面与传统中医是一致的。
因为通过艾灸一定穴位,能使人产生一种温和灼热的感觉。利用这种热力的作用,透过人体肌肤里面产生的刺激,能促使血液循环通畅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
艾灸的温性,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唉味芳香,有开毛窍透肌肤的作用,又“艾能温通十二经脉”,加之点燃熏灸,作用更加显著。
所以通过艾灸可以达到治病、防病、保健的目的。
1、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
2、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只要是寒性体质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疗因为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
3、压力大、孤独、抑郁、心烦气躁、失眠、头疼、眩晕、脑力早衰、耳目失灵、易疲劳、长期在冷气室工作的亚健康人群,尤其是内分泌紊乱及更年期综合症人士
4、风湿、类风湿、产后风、宫寒导致不孕及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等寒症人群此类人群为寒邪入侵所致,“艾艾贴”有特效。
5、防治心脑血管、高血脂、高血粘度、高血糖、胆囊炎,胆结石等人群。
能够让高血脂、高血粘度、高血糖人群症状改善,指标逐步恢复正常。
6、肠胃:胃肠功能紊乱,胃寒胃痛,胃酸过多,胃下垂,胃胀,便秘,泻痢(拉肚子)
7、男性:酒精肝、脂肪肝、阳痿、早泄、疝气、不育症前列腺肥大增生、小便不利、前列腺炎等慢性炎症艾灸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护肝利胆作用等。
8、女性:阴痒、阴痛、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带下病等妇科炎症及生殖器疱疹;痛经、闭经、症瘕包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症;女性宫寒阴冷,闭经痛经等血瘀寒症;清除各种皮肤斑点、雀斑、黄褐斑、老年斑等,使气色红润有光泽,皮肤质地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