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儿童图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儿童发生佝偻病,多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例如方颅、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等骨骼方面的畸形,有时会影响肌张力。
佝偻病在临床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根据不同的表现,将疾病症状分为初期、活动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
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等。
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
活动期6月龄以内婴儿的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较软,颅骨薄。6月龄以后,颅骨软化消失,至7-8个月时,变成“方盒样”头型即方头。
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出现佝偻病串珠,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足镯。
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成“鸡胸样”畸形,严重佝偻病的小儿,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膈肌牵拉而内陷,胸廓的下缘可形成一水平凹陷,称作肋膈沟或郝氏沟。
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小儿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或膝外翻。
在恢复期经治疗及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
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
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佝偻病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疾病,如围生期维生素D缺乏、日照不足、生长速度过快、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及受到疾病或者药物的影响等。
佝偻病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
多数佝偻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婴儿若能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正常辅食添加,佝偻病也可能自愈。
佝偻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还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