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转基因食品辩题

转基因食品辩题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转基因食品辩题

再谈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文/方舟子

2010年05月11日,星期二

《科学大争论——转基因作物安全吗?》发表后,有一些读者提出了不同意见,使我觉得有必要针对现在在媒体、网上流传的一些有关转基因食品的误解和曲解做出澄清。

转抗虫基因食品,虫子不吃,人能吃吗?

对刚刚在国内获得安全证书的抗虫害转基因水稻,常见的质疑是:“虫子都不吃,人能吃吗?”甚至一位著名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也表示了这样的担心,建议要先对此做两代人的人体试验,并表示自己愿意当第一位志愿试验者。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抗虫害转基因水稻用的那种生物毒素(简称Bt蛋白)本身其实是没有毒的,只有在昆虫肠道碱性环境下才能加工成有毒的蛋白,而且毒素蛋白要和昆虫肠道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相结合,才会让昆虫中毒。

但是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在人身上。这有几方面的原因。我们在吃食物时一般是要加热、煮熟才吃的,Bt蛋白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加热后会变性,实验表明,Bt蛋白在60摄氏度的水中煮一分钟就失去活性。即使是生吃也没有关系,Bt蛋白只有在昆虫肠道碱性环境下才能加工成有毒的蛋白,而人的胃环境是酸性的,并且人的肠道细胞表面不含有毒素蛋白的受体,因此不会中毒。被人吃下去的Bt蛋白,会像其他蛋白质一样被消化、分解掉。

美国使用Bt蛋白做为生物农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大面积种植含Bt基因的抗虫害转基因作物也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迄今未发现一例人畜因吃这种作物中毒的。用老鼠和绵羊做的实验也表明吃Bt蛋白不会影响哺乳动物的身体健康。此外,获批准的这种抗虫害转基因水稻,Bt蛋白主要出现在茎、叶中,胚乳(人食用的部分)中几乎没有,即使对Bt蛋白的安全性有疑虑,也可放心食用。

食品在上市前不需要做人体试验

至于要求对转基因食品像药品一样做人体试验,甚至做几十年的人体试验再上市,这是不可行的,因为食品与药品不同,我们每天都要在各种场合吃进大量的各种食品,不可能长期对试验者的进食做出严格的控制,也不可能有明确的判定指标,因此也就不可能像在病人身上测试某种特定药品那样去测试某种食品的安全性。

没有哪一个国家要求食品在上市前需要先做人体试验,更合理的要求是做生化检测和动物实验评估其安全性。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被要求做这些检测,反而是杂交水稻等非转基因食品往往未经安全性检测就上市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基因食品也比非转基因食品更安全。

中国不是第一个批准转基因主粮的国家

国内媒体在报道抗虫害转基因水稻获得安全证书时,往往称之为“世界上首次批准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种植”。这个说法非常不准确。首先,获得安全证书之后还需要经过品种审批等阶段才能获得商业化种植。其次,三大主粮——玉米、小麦、大米——的转基因品种在美国都获得了安全证书,有两种进行了商业化种植:美国大规模种植转基因玉米已有14年的历史,美国玉米的80%以上是转基因玉米。美国已批准6个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只有转基因小麦在获得安全证书后没有在美国种植,不是因为美国政府不批准,而是因为现有的抗除草剂和抗虫害转基因小麦都不具有太大的优势(对小麦而言,杂草和虫害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是病害、干旱、寒冷等因素),研发它的孟山都公司自己撤回了种植申请,而致力于研发抗病害、抗旱等具有更大优势的转基因小麦。

美国人吃转基因玉米是事实

还有人说,在美国种植的转基因玉米都是当饲料用的,不是供人吃的。这也是谣传。在美国获准上市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大部分是以可供人安全食用的标准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上市的,被大量地用来生产玉米粉、玉米片和上千种食品。只有一种抗虫害转基因玉米因为制造的抗虫蛋白不那么容易消化,为慎重起见,美国管理部门规定它只能用来做饲料(其他的抗虫害转基因玉米则能供人食用)。2000年发现它被快餐店用于制作玉米片、炸玉米卷,引起全国性回收,商家损失惨重,曾经轰动一时。有28个人声称吃了这种转基因食品出现过敏反应。但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这些人抽血化验,认为他们的声称没有证据。对声称者进行有安慰剂对照的双盲试验,结果也否定了该转基因食品能引起过敏。也就是说,即使是被批准只供做饲料用的转基因品种,实际上对人体也无害。转基因食品在全球范围内已被几十亿人食用了十几年,未发现因此过敏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的案例。

抗虫害转基因作物确实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

推广抗虫害转基因作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大量地减少杀虫剂的使用,从而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有人反驳称,“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表明种植转基因作物反而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实际上,他们引用的数据来自美国一家反对生物技术、提倡有机食品的民间组织“有机食品中心”(Organic Food Center)在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而且指的是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增加了除草剂的用量。即使是这份由反对转基因的人士发布的报告,也不得不承认,从1996年到2008年,由于种植抗虫害转基因作物,美国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达6400万磅。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没有增加除草剂的使用

该报告关于“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增加了除草剂的使用”的结论,也被认为是根据不可靠的数据和不准确的假设得出的错误结论。英国咨询公司PG Economics在2009年10月发布的报告认为,1996~2007年年间,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分别减少除草剂的使用4.6%、6.0%和15.1%。

其实,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主要好处倒不在于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而在于可因此使用低毒广谱除草剂草甘膦,该除草剂公认对人体健康无害。而“天然”作物则往往要用几种较有针对性、毒性较强的除草剂。如果不用除草剂,靠耕耘除草,不仅费时费力,还耗费燃料,引起水土流失,反而破坏环境。

抗虫害作物推广十几年还没发现有超级害虫出现

有一种反对转基因作物的意见是,用转基因技术抗虫害只能有暂时的效果,从长远看会适得其反,因为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害虫会逐渐产生对毒性蛋白的抵抗能力,出现所谓“超级害虫”。这的确是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美国环境保护局规定,在种植抗虫害转基因作物的田地周围,必须保留一块专门种植普通作物,让害虫有个避难所。这样,那些能够抵抗毒性蛋白的突变将会被稀释掉,超级害虫也就不会进化出来。大约有90%的抗虫害转基因玉米和棉花的种植者都遵守了这个规定。抗虫害作物已大面积推广十几年来,还没发现有超级害虫出现。但是这种局面是否能够长久保持下去?有些专家认为应该有更大、更多的“避难所”,但农民一般不愿意增加这方面的损失,在发展中国家更难以确实实施。关键还是如何通过科普教育,让农民理解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超级害虫”只是一种很不准确的比喻说法,只是说它能够抵抗某种特定的毒素,并不是说它是一种能够抵抗所有毒素、农药,生命力特别强、危害特别大的超级怪物。所以,即使出现了“超级害虫”,那也不过意味着本来要用来抵抗它的那种转基因作物失效而已,并不是什么大灾难。我们可以另外再转入别的毒素基因去消灭它。

不能留种是由于杂交而非转基因

有一种说法称,种植转基因作物无法留种,是种子公司剥削农民的阴谋。其实,给作物转入抗虫害、抗除草剂、抗病害等基因是不会影响作物的繁殖能力的。当然,也可以转入某些特殊的基因让作物种子失去繁殖能力,这种所谓“终结子技术”虽然已被开发出来,但是并没有获得应用。那么为什么转基因作物的种子往往也无法留种呢?这是因为它们用了杂交的品种,没有留种是杂交导致的,和转基因没有关系。非转基因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同样也没法留种,农民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可怕的事。

对转基因食品不必恐慌

总之,目前已经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理论论证和实验验证,都是安全的,没有经得起推敲的理由和证据可以怀疑它们的安全性。即使从长远来看,也是如此。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主要是由于不了解转基因技术。还有一个原因是不了解科学方法。例如,有人要求证明转基因食品绝对没有隐患才能上市,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人能够证明任何食品绝对没有隐患。传统食品存在隐患的可能性是一样。像一切技术,转基因技术用不好当然也可能出问题,也可能出现意外,但是我们不能由于有这种顾虑就认定它有害而否定它。

实际上,在今天想要完全避开转基因食品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内市场上绝大部分大豆油和调和油、几乎所有的木瓜,都是转基因的。即使你避免在市场上购买转基因产品,上餐馆用餐时也难以避免。转基因食品早已进入我们的生活,而且只会越来越多,无需为此恐慌,而应该学会接受它。

颇具影响力的科学杂志发表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中国水稻生产和农民健康的影响的论文, 它是中美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该成果显示:在中国生产性试验田里, 转基因抗虫水稻比非转基因水稻产量提高6% , 农药施用量减少80% , 同时降低了对农民健康的不良影响。

【概述】

1. 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2. 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3.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

4. 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

5. 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

6. 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

7. 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8.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9. 减少农药使用,避免环境污染。

10. 节省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

11. 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价值。

12. 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

13. 促进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 。

【内容】

1、增加作物对特殊病虫害的生物抗性,包括由病毒引起的病害,从而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降低耕作失败的风险,提高产量。比如,用rDNA技术处理过的非洲甜番茄能抵抗致命的花斑病毒,使产量翻倍。通常如果不用杀虫剂,每年将有60%的作物受这种病毒的侵染而遭受损失。美国人用Bt的基因对玉米进行了基因修饰,使玉米能够抵抗顽固的玉米虫害,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减少杀虫剂用量的目的。据Iowa州立大学1999 年的报道,1998年美国中西部地区有26%的农民种植了这种经基因修饰的玉米,他们普遍减少了杀虫剂的用量,有一半以上的农民完全没有使用杀虫剂。同样,美国国家食品与农业政策中心1999 年7月报道,美国棉农在1996 年使用了抗虫害棉花种子以后,杀虫剂使用量减少了12%,约两百万磅。

2、对恶劣生长环境的适应性,诸如干旱、高盐分土壤,极端温度等生长环境。通过基因修饰,可以使植物产生亚油酸,这样,植物能够更好地耐低温,抗冷害。

3、 提高作物对除草剂的耐性,从而使除草剂能抑制杂草的生长,而对期望生长的作物无影响。对除草剂的耐性提高后,作物可以在几乎不需要耕作的情况下生长,从而保护了水土和节约了燃料。

4、 获得期望的功能和性状,如降低致敏物质和有毒物质的含量,延缓成熟,增加淀粉含量,延长货架寿命等。比如,采用0-.’ 技术可以培植出一种高淀粉含量的土豆,这种土豆在油炸时,吸油量少,能制成一种低脂的法式煎炸食品。又如,用于延缓番茄成熟的生物技术同样也可使葡萄的保藏寿命延长,在采摘前和进入市场时具有更好的色泽和风味。

5、 获取期望的营养性状,如改变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提高植物中有用物质或营养物质的含量。全世界营养缺乏问题普遍存在,如缺乏维生素A、铁、碘、锌等,采用rDNA 技术可能可以增加作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又如在以稻米为主食的国家中,水稻经基因修饰以后,可含有B-胡萝卜素及更多的铁,从而解决这些元素缺乏的问题。这些采用rDNA 技术后营养物质增多或达到一个最佳的营养水平的食品不仅仅可以治疗营养缺乏症,甚至还有助于防治一些慢性疾病。

【材料】

1. 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转基因作物或者对野生种遗传性的改变会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或者生态系统。

2. 目前没有出现生命安全问题。

3. 在转基因问题上欧盟最保守,美国最开明,这是因为美国的转基因世界领先欧盟现在研究水平处于劣势,现在推广转基因,它觉得吃亏了。

4. 转基因食品是要经过严格试验的,是安全的,大家放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实在不是一个问题。

5. 反对转基因的人,你们要抓住要点:即如何减缓美国的转基因食品进入中国的速度,而同时要鼓励中国自己的转基因食品尽快推出,要尽快让消费者接受中国自己的转基因食品,从而推动中国的转基因,打退美国的进攻。大家要在这些方面出谋划策。象现在这样,你们拼命反对转基因,结果严重打击了中国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吓得企业家不敢投资转基因项目,势必阻挡中国反击外国转基因进攻的努力,就好像中国用拳头还击敌人的时候,跑出来一个人,拼命抓住中国的膀子,让中国使不上劲,而对手却可以自由地使用拳头打中国!那种打压中国自己的转基因的人,实在是在帮倒忙啊!

6. 转基因玉米MON863,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FSANZ)在2003年做过安全性评估,结论是:“在评估MON863玉米时,未发现潜在的公共健康和安全问题。根据现有申请所提供的数据以及其他途径得到的信息,源于MON863的食品可被视为与源于其他玉米品种的食品同样安全和有益健康。”

7.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报告指出:“FDA没有发现也不相信,正在开发中的、用于作为食品和饲料的新作物品种一般会带来安全或管理问题。”欧洲委员会的报告也指出:转基因作物并未显示出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任何新的风险;由于采用了更精确的技术和受到更严格的管理,它们可能甚至比常规作物和食品更安全。

【反面材料】

1.《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声称,他们经过4个月的调查,发现山西、吉林部分地区出现大老鼠消失、母猪爱生死胎、狗肚子里都是水等等动物异常现象。他们认为这是由于3年前那些地区开始种“先玉335”玉米引起的。这种玉米是杂交玉米,其母本为PH6WC,父本为PH4CV,但是记者查了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上关于PH4CV的专利介绍,发现它是转基因玉米,“如果是这样的话,山西、吉林等地的各种动物异常反应就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转基因玉米让动物大量死亡!

转基因抗虫水稻食用安全

食用安全性分析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等单位检测验证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同样安全,消费者可放心食用。

一是从科学机理看,转基因水稻中的Bt蛋白是一种高度专一的杀虫蛋白,可与鳞翅目害虫肠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害虫肠麻痹,造成害虫死亡。只有鳞翅目害虫的肠道上含有这种蛋白的结合位点,而人类肠道上皮细胞没有该蛋白的结合位点,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二是从营养学评价结果看,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在主要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含量以及抗营养因子等方面,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

三是从毒理学评价结果看,转基因水稻的大鼠90天喂养试验、短期喂养试验、遗传毒性试验、三代繁殖试验、慢性毒性试验以及Bt蛋白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试验动物未见不良影响。

四是从致敏性评价结果看,Bt蛋白与已知致敏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Bt蛋白与已知致敏原蛋白无序列相似性。cry1Ab/cry1Ac蛋白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试验结果表明,该蛋白易被分解,不具消化稳定性。

五是从应用历史看,人类发现Bt蛋白的来源生物苏云金芽胞杆菌已有百年,Bt制剂作为生物杀虫剂已安全使用70多年,大规模种植和应用转Bt基因玉米、棉花等作物已超过10年。期间没有发现苏云金芽胞杆菌及其蛋白引起过敏反应的报告。

转基因抗虫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具有同样的食用安全性

杨晓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黄昆仑(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食用安全评价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前重要的评价内容,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评价,农业部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并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颁布的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评价指南,制定了我国的《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评价内容涵盖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组织颁布的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评价指南里的所有内容。

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正是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经过相关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多年科学、规范的安全检测,以及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的检测验证,科学地证明了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 和“Bt汕优63”与非转基因水稻同样安全,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1、转基因水稻的营养学评价

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就在于它为人类提供生存所必须的能量和各类营养物质,因此,对营养成分的评价是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对营养学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脂肪、脂肪酸、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灰分等与人类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物质,以及影响营养吸收的抗营养因子。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与非转基因对照“明恢63”相比,在蛋白质、脂肪、淀粉、水分、灰分、氨基酸、脂肪酸等主要营养成分,矿物质、维生素等微量营养成分,以及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方面,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并且均在已知非转基因稻米的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含量范围内,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稻米与普通非转基因稻米具有等效的营养价值。

2、转基因水稻的毒理学评价

转基因作物是否会由于导入了外源基因而产生对人体有毒的物质,是人们对转基因作物产生担心的重要原因。当前,国际上对转基因作物的毒理学评价主要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是采取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评价外源基因表达产物是否具有毒性;二是采用亚慢性毒性试验(30天或90天大鼠喂养试验)对转基因全食品毒性进行检测和评价。如,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批准种植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等毒理评价均从这两方面进行了评价。

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 “Bt汕优63”中的cry1Ab/cry1Ac蛋白具有高效专一性,仅与鳞翅目害虫肠壁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靶标害虫肠道细胞麻痹,影响进食。由于只有鳞翅目害虫的肠壁细胞上含有这种蛋白质的结合位点,而哺乳动物肠道上皮细胞没有该蛋白质的结合位点,因此该蛋白对哺乳动物具有安全性。cry1Ab/cry1Ac蛋白的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无动物死亡或中毒现象,该蛋白属于实际无毒;“华恢1号”稻米的大鼠90天喂养试验,各项试验指标均与饲喂非转基因稻米“明恢63”的对照组无生物学意义上的改变。为确保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作为主粮的安全性,在以上国际通行毒理学检测内容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遗传毒性试验、三代繁殖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等,检测结果表明,对试验动物未见不良影响。可以说,对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进行的毒理检测,是目前为止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中毒理检测内容最多的,这些检测也使得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食用更加安全。

3、转基因水稻的致敏性评价

人类认识Bt蛋白来源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已有百年历史,使用Bt制剂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安全使用记录已有70多年,大规模种植和应用转Bt基因作物也已超过10年。其间没有苏云金芽胞杆菌及其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报告,也没有与生产含有苏云金芽胞杆菌产品有关的职业性过敏反应记录。cry1Ab/cry1Ac蛋白与已知致敏原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ry1Ab/cry1Ac蛋白与已知致敏原无序列相似性。cry1Ab/cry1Ac蛋白在模拟胃液中15s内可被迅速消化,不具消化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cry1Ab/cry1Ac蛋白成为转基因水稻中新致敏原的概率极低。

现有数据还表明,华恢1号转基因稻米对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没有富集作用。